长征故事:激战腊子口
1、引言
1935年9月13日,**率陕甘支队(由红1方面军第1、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由俄界出发,沿白龙江东岸。爬高山,穿密林,歼灭了一些敌人堵击部队,于17日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
2、战役过程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口宽约30米,周围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两个悬崖绝壁间夹着一道窄窄的山沟向上延伸,两边绝壁峭立。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处的河上架着一座木桥,横跨于两岸陡壁之上,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路。蒋x石在岷县、腊子口地区配置了两个师,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出路。鲁大昌两个营的兵力驻守在腊子口,1个营扼守隘口,1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可随时增援。他们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了碉堡,形成了交叉的火力网。
*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乌江、金沙江、大渡河没有挡住红军的前进,雪山草地红军都走过来了。*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9月17日下午,红1军2师4团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可是由于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半夜,连续冲锋十几次都没有成功。在半夜时分,部队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根握新侦察到的情况和战士们的建议,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政委杨成武率领第6连从正面进行夜袭,夺取木桥;如果偷袭不成就连续发动进攻,达到疲劳敌人,消耗敌人炸药,造成敌人恐慌的目的。另一路由团长王开湘率领第1、第2连,悄悄地迂回到腊子口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敌人后面去。
战斗再次打响了,正当正面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刻,迂回部队已摸到腊子口右侧峭壁下。一个苗族战士手持带铁钩的长杆,顺着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后将事先接好的绑腿缠在树干上放下来,后来的战士拉着绑腿一个接一个地全部上去。他们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吓得敌人魂飞魄散,扔下枪仓惶逃命。
聂荣臻对攻占腊子口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道路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军事上*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打开,全盘都活了。”
腊子口这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早已被当做经典战例载入长征史册。当年攻占腊子口,与其说是用手榴弹打开的,不如说是红军指战员以血肉之躯夺取的。
笔者查对与核实过相关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文章,都不曾获得红军方面的战斗伤亡数字。凡是写到伤亡情况,大都是语焉不详,也许是有意淡化了,以避“战争恐怖论”之嫌……
《聂荣臻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们过了腊子口,当夜又翻了一座山……过这座山牺牲了好几位**。”没有提及腊子口战斗的伤亡情况。
杨成武在《忆长征》中仅仅写了主攻六连的一笔伤亡数字:“突击队员们……急得直冒火,待敌人的手榴弹一停,又冲了上去。但几次冲锋,都没成功,先后伤亡了几个**。”这是六连最初向敌人发起进攻受挫的伤亡记录。在此以后向敌人发起的多次猛攻,或“以小分队形式接二连三地向敌人轮番进攻”,直至最后的总攻击,六连有没有伤亡以及具体情况,团政委都只字未提。另据舒同的文章记载,红四团第一营在向敌后攀登悬崖绝壁的行动中“奋不顾身”,“有的跌死”,可惜没有死者名字。至于红四团整体的战斗伤亡情况,也是仅此而已,别的都无从得知。
指导员胡炳云是红六连唯一的幸存者。他在《腊子口上的红六连》中这样写道:“我方地形不利,兵力无法展开,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而且伤亡了十多个人。”这一笔伤亡数字,同样是最初向敌人发起进攻受挫时的伤亡记录。而这一笔带过的“十多个人”,都没有姓名和职务。在以后的多次进攻中,都不曾提及连队的伤亡情况。在写到组织敢死队时,作者回忆说:“参加敢死队的人,齐声宣誓:为英勇牺牲的**报仇,不打开腊子口绝不回头!”究竟是什么人英勇牺牲,既无职务也无姓名。这篇3500字的回忆录,作者连第一人称的身份(职务)也没有注明,而以“我们”、“我们六连”、“我们连的几个**”一笔带过。不仅如此,文章中对六连连长这一军事主官的职务及姓名,同样也只字未提。这种写法,为历史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胡炳云在进攻战斗中两条腿全都负伤,他也只字未提。他右腿上的一块弹片扎得较深,没办法取出,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坚持走到了大草滩、哈达铺。
3、战役意义
**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x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
【知识拓展】
读完这厚厚的一本《长征故事》,我不由得想起毛**写过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发生在70多年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是一部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交响曲。
这本书主要讲述红军战士之间的战友之情,书中也有*和*等领导人的故事,但讲的是他们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感人经历。还讲述了一些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如女红军战士张尚文为了不暴露自已十多位战友,她毅然牺牲了自已的孩子。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到底的决心永远不会动摇。再如……
从毛**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一些伤病员,而自己却饿着肚子中我感到自己很惭愧。我是一个独生子女,家里人都围着我转。我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一看到别人拿我的东西,我就会大叫,现在想起来,我是多么的自私!也许,我们只能从书中或电视上了解这些感人的事迹,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伟*,值得我去改正我那自私的坏毛病,去学习。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红色长征,正像一条蜿蜒二万五千里的红飘带,以它无与伦比的绚丽,舞过那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舞过多风多雨的二十世纪,舞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崭新希望。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拓展阅读
1、曾绍山将军的长征故事
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夕,红十师被马步芳的部队包围在甘肃旧城,侦察参谋曾绍山深夜出城搬救兵,一路险象环生。升任中国人民*第十一军首任军长后,曾绍山率部队参加解放重庆,*不得不从重庆城内仓皇逃跑。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曾绍山将军的长征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受命组建巡逻队
1929年6月,曾绍山参加红军,被分配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九十七团当勤务兵,不久调到红三十二师师部当传令兵。1930年9月,曾绍山被调到红一军手枪营传令班当班长。其间,曾绍山参加过金寨、麻城、新集等战斗。因他作战机智勇敢,于1932年3月被提拔为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副排长。1932年10月,曾绍山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入陕。1935年春,曾绍山调任红四军第十师司令部侦察参谋。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开始长征。作为侦察参谋的曾绍山,总是带领侦察人员,历尽艰险打头侦察探路。三过草地后,红四军第十师于1936年9月来到甘肃南部一个叫旧城的地方。
红十师在这里一边休整、一边侦察敌情,为大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不承想,进驻旧城的第三天,马步芳的骑兵旅从临夏、夏河赶到旧城,把红十师团团包围在旧城内。
红十师组织部队进行反击,打了三天三夜,突围始终未能成功。师长余家寿、政委叶道志、参谋长范朝利等师领导在城墙上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到,冲出城外反击的指战员,大部壮烈牺牲;一个长满络腮胡子的马家军,提着明晃晃的马刀,把负重伤的红军战士剥光衣服,推到碉楼顶层平台上,一个个活活地砍死。师领导气得发誓要为指战员们报仇,但苦于被数倍于己的马家军包围着,根本无法冲出去,而且马家军正组织力量进行攻城。
固守待援!师领导下了一道特殊命令:“从师*、直属队及交通侦察队中,选拔一批人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突击队,每人带一支驳壳枪,背一把最好的战刀,带上充足弹药,由曾绍山带领,不分昼夜在城墙上巡逻,发现哪里危急,就赶到哪里去支援守城部队。”
当晚,曾绍山就组织了有侦察兵、传令兵、马夫和理发员参加的巡逻队在城墙上**。巡逻队给部队很大的鼓舞。忽然,城北传来消息,说马家军开始攻城了。曾绍山立即带着巡逻队赶往城北,看到马家军已经爬上城墙,下面还有许多马家军抬着梯子继续靠上城来,城外的一片房子被马家军点着了火,火光照亮了半边天。事后,曾绍山回忆说:“当时,我手一挥,喊了一声‘打’,巡逻队的人员全部扑上去,子弹打光了,我们就举起大刀砍,刀刃砍卷了,就搬起砖头砸。靠城墙有一排破旧房子,我们把砖头、梁柱拆下来,搬到城墙上,用它们来打击敌人,砖头、滚木像下雨般飞向敌人堆里。”
经过十几分钟的血战,马家军终于*下去了。
这样的激烈血战,一直持续了五个昼夜。马家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红十师的处境越来越危急。战士们身上子弹所剩无几,粮食也吃完了,伤员不断增加。最令人焦虑的是早在战斗打响后的第二天,在旧城的红十师与上级红四军及红四方面军总部的电话联系就全部被切断了,红十师部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冒死出城搬救兵
红十师师长余家寿决定派小部队突围,以期与总部取得联系。但是,第一次派出的部队,刚刚出城门,就被马家军密集的火力给压了回来。第二次突围部队冲到城东的.大路上,便遭到马家军骑兵的包围,经过激战,全部壮烈牺牲。
傍晚,曾绍山走进指挥所。师政委叶道志正在屋里焦急地来回踱步,师长余家寿左臂负了伤,脖子上挂着一条沾满血污的绷带,正伏在桌子上看地图。叶道志见曾绍山走进来,立即停下来,严肃地说:“曾绍山**,你来得正好,我们决定再派几个**带领一支部队突围,不论多么困难,一定要设法冲出去,与总部取得联系,你看谁去比较合适?”
曾绍山说:“**们经过几天几夜苦战,都累垮了,还是让我去吧。城外的地形和城里的情况我比其他**熟悉,一来出城比较有把握,二来也便于向总部汇报情况,再说新城又不太远,最多一昼夜就赶回来了。”
叶道志沉默着,余家寿抬起头来,说:“我看让曾绍山**出城可以!”
曾绍山立即赶到交通侦察队挑选人员出城。他只选了两个人,一个叫魏生友,一个叫苟元书。当晚后半夜出城的时候,叶道志亲自来送行,一看就三个人,问曾绍山是不是人太少了!
曾绍山说:“吸取前两次的教训,我才决定只带两个交通侦察员。我想,这样做,一来不影响城内的战斗力,二来人少目标小便于隐蔽。”
守城门的战士,搬开堵城门的沙包,伏在门上听了一阵后,才轻轻地把门开了一条缝,曾绍山等三人迅速出了城门,顺着城墙根向东爬行了100多米,在一段土坎下伏下来。
曾绍山带着苟元书和魏生友,朝着城外一间平房和一个碉堡之间的空隙慢慢摸过去。凭着身上的伪装掩护,曾绍山他们三人越过了城外第一道警戒线。他们把身体紧贴着地面,时而匍匐向前,时而低姿跃进,经过无数的洼地、田坎、刺丛,向第二道警戒线爬去……
几经凶险,九死一生,他们三人终于来到新城。可是来到城下时,三人却大吃一惊,只见城墙上贴着国民*军的告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出发前,师长、政委明明分析说新城驻着友邻部队啊!
在城外一位老乡家,他们终于弄清了情况。原来新城的红军在上午撤走后,马家军的骑兵就进了城,又是烧又是杀,老乡的儿子因为给红军带过路,被马家军用马刀劈成了两段。
听完老乡的话,曾绍山像是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心里凉了半截。三个人沉默了半晌,苟元书抬起头来,问道:“怎么办?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曾绍山站起来,一摔帽子说:“走!再往东走,一定要追上部队,他们一定还没走远!”
绕开城墙,曾绍山他们又出发了。刚出城不到两公里,迎面来了一支骑兵队,眼前是一马平川,没有一块可以隐蔽的地方,骑兵队立即发现了他们三人,纵马奔来,马蹄扬起的灰尘,遮住了昏暗的天际。
曾绍山他们三人立刻抽出了手榴弹,准备同遭遇的骑兵作最后的搏斗。骑兵队愈冲愈近,看来有30多个人,手里挥着雪亮的马刀。
曾绍山心里想,搬救兵的任务完成不了了,只好拼死几个赚几个了!
这时,骑兵队领头的一个大个子突然勒住马,挥手喊道:“不要开枪!你们是干什么的?”
曾绍山的思绪被这满口的大别山方言拉了回来,心里怔了一下,正要答话,魏生友抢先操着大别山的六安腔开了口:“我们是旧城出来的,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领头的大个子听到了乡音,对曾绍山他们打量了半天,笑着跳下马来,说:“**们,是自己人!我们是九军侦察排的,来增援你们的,你们辛苦了!”
第二天拂晓,曾绍山三人带着救兵赶到旧城。红九军指战员催动战马,排山倒海地向马家军冲去,雪亮的马刀上下飞舞,杀声震天。
在旧城内的红十师指战员听到城外的喊杀声,知道援兵来了,个个精神百倍,向城外冲杀出来。
2、电子商务激活创业热励志故事
【**--摘抄】
4月12日,淘宝网“特色中国?宁国馆”正式上线淘宝首页,成为继浙江遂昌之后全国第二家,也是我省*上线淘宝首页的县级馆。上线以来,实现销售额达5400万元,流量突破130万,独立访客数达120万人次。山城小市宁国,在电子商务前沿成功扮演了“弄潮儿”的角色,令人刮目相看。
电子商务做大“宁国特色”
“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前胡之乡”――独特的地理区位、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宁国市坐拥一大批独特山珍,山核桃、竹制品、前胡、茶叶等山区农产品全国闻名,这让电子商务在当地发展“有本有源”;市区距上海、合肥、南京、杭州、黄山均在300公里以内,作为长三角、皖江经济带与黄山旅游区的结合部,发展电子商务的经济氛围及交通优势日益凸显;随着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每年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对该市的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很多本地企业春江水暖,尝试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积极探索电商发展之路。
“从2009年开始,在短短的三年内,宁国市电子商务从无到有,目前已拥有销售额上千万的企业电商5家,上百万的电商20余家,拥有300多家淘宝店,去年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宁国市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2年12月25日,由该市供销社牵头,整合詹氏、乡味源、双丰、明珍堂、华瑞等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宁国市电子商务协会,让电子商务迈上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轨道。
截至目前,该协会已拥有会员300多名,100多家网货供应商、30余家旅游企业和涉旅机构、近10家物流快递、银行、电信等第三方服务商会员。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政策为引导、协会为纽带、公司为主体、人才为支撑、电商为基础的全新电商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电子商务发展道路。
虚拟店铺淘得“真金白银”
登录淘宝网,首页的美食特产里“宁国馆”古色古香却又不失俏皮时尚的页面令人眼前一亮,金陵十二钗的卡通形象也让你想“一探究竟”,各种宁国特色食品图片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4月12日正式上线淘宝首页的淘宝网特色中国?宁国馆,整合了宁国市及周边所有的精品农特产品进行网络销售,山核桃、竹笋、茶叶、黑猪肉、煲煲鸡、火烘鱼等特色产品,青龙湾、恩龙山庄、夏霖等各大景点的门票、酒店等旅游产品也应有尽有。 ”谈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该市电商协会负责人朱辉很是自豪。 “原先我们只管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接,现在要走进田间、地头,直接与种养基地对接,并根据时令的变化,适时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将宁国的特色农副产品通过淘宝平台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而苏浙皖地区的客户,提前在网上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物流链送来的新鲜蔬果。
上线以来,四月的“春茶节”,五月的“有机蔬菜节”、六、七月的“有机水果节”,该市电子商务协会推出的网络营销招数不断。 “宁国所有土特产的网上营销卖点,,就是生态,这是宁国土特产的‘王牌’。 ”宁国山核桃营销的成功,就是“生态大品牌”营销成功的最好例证:在宁国馆山核桃特惠活动中,当天就卖出山核桃20多万份,销售额800多万元。
“原来我们的农副产品通过传统的营销方式,直接进入市场或者是中介上门收购,现在我们进驻了宁国馆、走进了互联网,销售渠道一下变宽了很多,因为淘宝网页每天的点击量能达到几十万或者是上百万,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世京果园总经理彭世京乐开了怀。
为把电子商务培育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民创业、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优先产业,宁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将其与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等列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每年拿出不低于1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并在投资补助、人才引进、土地低价、税收减免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宁国市电子商务协会则发挥公共服务性平台的作用,助推着全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协会拥有会员培训室、咨询服务前台、公共影棚等,以及网货实体配送中心,为会员提供产品开发、采购、物流、仓储、代发货以及技能培训、品牌推广等一系列服务。 ”市电商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初,该协会注册了“徽小皖”品牌,在淘宝网成功开设“徽小皖”特产专营店和旅游店,同时成立“徽小皖”仓储式特产商城,为会员提供集中仓储服务和代理发货等业务。
为了推动全民创业,市电子商务协会为初学者、创业商家解决货源问题,同时为其他商家提供丰富的货源渠道;并提供绿卡、信用卡、淘宝卡业务及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服务。该市电商协会负责人还表示,为保证卖出去的农产品质量有保证,正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特色食品品质控制模式,努力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截至目前,宁国市电子商务协会吸纳了90余家供货商会员,90%为宁国本土供货商,网商也逐渐增加到100多家。当地农民戴毅加盟淘宝宁国馆之前每月销售额不到20万元,加盟后通过开设“佳旭食品”店铺,月销量额达50多万元,收入增长一倍多。
“特色中国?宁国馆”上线后,通过淘宝平台带动该市2000人就业,人均增收3万元。 “我们希望宁国能成为皖东南最大的农特产品交易平台,网商总数发展到5000名,实现5至10亿的销售额,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生态县(市)。让电子商务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重要手段,并依托电子商务活跃宁国经济、提升宁国形象。 ”电商协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描绘未来五年内发展蓝图。
3、成长的故事作文:独子自睡觉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但都被我打败了,可有一次这把我吓坏了!
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到了晚上我可怎么办呀?这句话在我心中不只重复了多少遍,我望去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真让人心惊胆战。到了该睡觉的时候我关掉了所有的灯,关上了那扇熟悉的门,拿着我的小手电,盖上被子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看着天花板,突然只听一声“扑通”的响声,吓得我直往被里钻,当以平息,我悄悄地从床下走去,拿起手电走向声音的去向,让后躲在冰箱后面,拿起拖把冲向厨房,大喊一声:“有何人在,快点出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锅盖掉在了地上,我有一次回到了床上,只见一道白光一略而过,难道有“鬼”,好像潜伏在我的周围,我的头发根有种异样的感觉,可是在这时让我想到了课文中那几位英雄在生死渡过了危险,我这一点小事都被吓得不行了。这一晚惊险刺激的渡过了。
“胜者靠的是勇气而不是力量。"通过了这件事,我变得更勇敢而且也更自信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