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9-05 15:25:25

《平凡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讲述了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下面是 《平凡的世界》教案,欢迎参考!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3、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1、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人物心理刻画展示人物形象(如:孙少平)。

了解路遥“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不平凡的心灵震撼”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一、简介路遥及《平凡的世界》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在此期间,他在劳动、工作、学习之余,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名著。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中篇小说《人生》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什么是平凡?没有辉煌灿烂的人生;没有一般人所渴望的成功;平凡就是碗里的咸菜,平凡就是一杯白开水,平凡就是一张只有五十分的分数。总之平凡,就是能想到的一切最一般的东西。 如黄土高原的贫瘠,窑洞、矿井,贫苦孩子艰苦的学习环境等等。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平凡人孙少平是这样来理解他所受的苦难。

反思自己——

缺少实际行动,缺少足够的信仰;物质充裕,却失掉了意气风发的激情;不懂得珍惜却总是一味的去抱怨社会的不公??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不平凡的经历,有不平凡的生活与未来。其实,身处平凡世界而能创造出令人震撼的生活、精神,才是最最令人敬佩的,路遥做到了,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也同样做到了!

《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路遥先生手迹“有耕种才会有收获”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第一部: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

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1979年春,十一届三*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二、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做客的经历,说说你在做客前、做客中、做客后的心理感受。

(学生自由思考、讨论,教师组织)

三、诵读课文,找出文中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语段,初步感知孙少平做客前、中、后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不作讨论,放在“五”中来解决)

四、分析孙少平心理、及通过心理展示出的人物形象。

(介绍重要写作技法——心理描写)

(一)什么是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一定环境中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小说塑造形象、刻画性格的重要手段。它直入心灵,揭示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二)心理描写的作用

1、突出作品主题思想。

《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后悔啊,浪费时间、逃学、掏鸟窝,法文书以前沉、讨厌,现在象老朋友。”这段描写深刻的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境遇。

《红楼梦》中林黛玉听贾宝玉和史湘云、袭人说林妹妹从来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后,作者对她的心理做了精彩的描绘:

“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就算有,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刻骨铭心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出来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份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做主的可怜境遇。

3、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中,刘备求贤若渴的心理使得刘备一而再,再

而三地去求访诸葛亮,三顾茅庐,从而使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发展。

(三)心理描写常见技法

1、内心独白

2、梦境、幻觉

3、以环境、景物衬托心理

4、通过人物神情、动作、语言来表现心理

5、通过意识流即联想来表现心理

五、学生找出孙少平心理描写的句子和语段。

1、学生在课文中做好标记,然后交流。

2、找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3、学生讨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刻画了孙少平的什么心理状态。

明确:身处贫困中的孙少安有一种自卑心理,他对物质上高于他的人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本质上,他是一个很朴实的农村青年学生,他自尊心极强,生怕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视,文中刻画了他做客前的矛盾心理、做客中的扭捏不安:

①接到邀请:惶恐不安——润叶二爸是人物,很害怕

矛盾——对润叶的尊敬与感激

为难——身穿破衣服,由贫穷带来的自卑与自尊

决定:不去,到润叶学校找润叶

②做客中:不好意思、心慌意乱、心咚咚跳、感到脸像炭火一般、像一个叫化子、紧张得火烧火燎 (拘束、满脸通红、无言对答、抠着手指、揩汗)

回答润叶二爸的提问答非所问,还是紧张,揩汗水,紧张地冒汗

③做客之后:景物描绘

经历一下午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所以哪怕是平常地景物此时也异常的美好! 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环境描写

一、体会课文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刻画的作用

环境描写除了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外,还可以表现作者的情感,暗示人物的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因此,通过环境来分析人物,把握主题是小说鉴赏的重要方法。

上节课我们讲到对作者对孙少平的心理刻画,主要用了两种技法:内心独白和通过神态、语言、动作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心理刻画的方法同学们难以找到,那就是:通过环境或景物来衬托人物心理。课文*有三处:

(一) 开篇(1—4段)

作者描绘了一幅黄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典型的生态环境。“连绵的黄土高原”、“枯黑的草木”、“铺天盖地的大风”、“天空弥漫着尘埃”,充满了浓郁的黄土气息,暗示了主人公孙少平最初入校时灰蒙蒙的心境。但黄风过后,天气转暖,天地一派“桃红柳绿”:柳树抽出了细丝,桃杏树缀满了粉红的花蕾,“树木的枝条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一切都预示着即将好转,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孙少平的身上。孙少安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在第六段中写道:“他的心情开朗了许多。”

(二)做客中对革委会大院的描绘

“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像一座宏伟的大厦” ,文章对大院及窑洞的描绘神圣、壮观、宏伟,这是一个未见过世面的农家子弟最真实的感受,无形之中给他造成一种威压感,更增加了他的紧张。(心咚咚跳)

(三)做客后

“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通过孙少平的主观观察,预示着一个下午紧张的心情这时已经开始舒缓,因此,这种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才会让人感到如此的美好,表现了孙少平在润叶姐的亲切关心下心情舒畅的感觉。

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战胜自我,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人奋进。最难战胜的就是自我,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类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坚强。

二、人物形象分析

孙少平是位有知识的现代农民,属于奋斗型的人物。

他有着可爱的执拗和顽强的蓬勃精神。生活的种种炼狱般的考验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生活中,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反抗和超越苦难,以高贵的人格和操守获得自豪与崇高的心理感受,在对于掌握思想的不断剖析中逐渐画出生活的蓝图,挖掘人生价值,体现自我。

3、田晓霞

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 看孙田两人初次见面的片段,会得出这样一个印象:此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

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三、主题思想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岭孙、田、金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既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 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对历史、对生活、对人生富有哲理性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四、迁移训练,探讨交流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为文本,品味环境描写对刻画林冲性格心理的任用以及林冲心理刻画。

五、作业

1、精读《做客》,体会孙少平复杂而又真实的心理活动;

2、课下阅读整部小说。

拓展阅读

1、《影子》

1、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折折钩和3个偏旁反犬 、三撇、宝盖儿。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影子、光源、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生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11个二类生字,会写飞、马、鸟三个字。

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一、简笔画导入,理解课题,激发习兴趣

1、请同们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

2、(师一边描述一边画画)这是一座古城,太阳升起来,阳光斜照下来(三撇),京城里高大的楼台(京)拉下了阴影。那么,看着这幅图,你能猜到一个字吗?

3、对了,就是影。请大家齐读,请同们看看,这幅画中的事物分别是影的哪部分?大家跟老师说三撇。

4、当人、物体挡住一部分光线时,就会形成影子(板书)。你瞧,老师就找到了自己手的影子,你们也能找到吗?

5、同们,你们觉得影子有趣吗?这节课我们共同习《影子》,请同们齐读课题。

二、图文结合,捕捉重点,锻炼表达能力

1、请同们打开书,翻到81页,请你借助音节试着练习读一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习第一节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影子在小朋友的哪个方向?(太阳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在小朋友后面。)

想一想,小朋友怎样走,影子会在他前面?(背着太阳走)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课文。

这里的二类生字谁能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他们的卡片,你能认读吗?(前、后、常、跟、着、黑、狗)

(前后)请你拍拍前面同的肩膀,向你后面的老师打个招呼吧!

(黑)一个用土堆成的烟囱,下面有火在烧着,烟囱里有点烟灰,所以黑就是烟熏的颜色,这个黑字是这样演变来的。

为什么说影子是小狗呢?(可爱)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影子是黑的)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说说小狗是怎么跟着你玩的?(引导说出小狗经常跟着人,喜欢跑前跑后)

想想小狗跑前跑后,多么可爱呀,谁能再读读句子。

3、习第二节。

请大家看大屏幕,和前面两幅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影子一会在左,一会又在右呢?

你们说得很好,看来影子在小朋友的哪里,关键在于太阳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课文。

这里的二类生字谁能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他们的卡片,你能认读吗?(它、朋、友)

三、借助字理,解析字形,培养识字能力

1、这个它的偏旁是宝盖儿,跟老师说一遍。这个宝盖儿,在古代表示山洞的意思,有时也表示房屋的'意思。在古代表示蛇的意思,后来人们有发明了一个字表示蛇,而它现在用来表示动物。你们喜欢各种小动物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两位动物朋友,你们想和它们见面吗?

习马字

3、你们瞧,第一个动物朋友来了,它是谁呀?(马)大家看,它渐渐的变了,这个字谁认识?

4、马就是经过简化的马的形状,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5、老师是这样记的:好像乌字没戴帽,爱吃青草善赛跑,怎么样?

6、看老师写这个字,注意第二笔是竖折折钩。大家拿出本写一个。

7、关于马的词语可多了,我们来一组词语对对碰好吗?

马拉的车是──(马车)

身上带格的马是──(斑马)

有一种蛰人特别疼的蜂是──(马蜂)

形容做事情大大咧咧、粗心大意的人是──(马大哈)

德国的一种货币是──(马克)

一种超长距离的公路赛跑项目是──(马拉松)

习鸟字

8、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你们瞧,下一个动物朋友是谁呀?

9、请同们齐读这个字。你都知道哪些鸟呢?

10、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字是怎么写的。鸟儿都有眼睛,这一点千万不能忘。大家在本上写一个。

习飞字

11、我们知道鸟一般都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大家看这个字就是飞,本义是鸟飞,引申为快的意思,也用于表示利用鸟的飞行原理制造的一些飞行工具。

12、你知道哪些关于飞的词语吗?

13、我们来看看飞的笔顺。横折斜钩千万不要写错。请大家写一写。

四、游戏巩固,感悟运用,增强记忆效果

这三个字你们都记住了吗?我们来做一组猜字游戏吧!老师请两名同到前面,一名同指字,一名同背向黑板猜,其他同可以作动作或者语言提示,但是不能说出这个字,明白吗?

五、课后小结,总结全文,达到课外延伸

们,今天我们不仅会了生字,还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原因,希望同们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来到户外,和我们的影子进行地玩耍吧!

2、《牛郎织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初读指导:

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考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检查自读情况:

朗读生字,正音。

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习第一段:

指名朗读,考虑: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

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考虑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安排作业:

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习第三段:

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示?

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娘娘神态的句子。

*娘娘更是气得大发雷霆,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办。

*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小朋友跌倒在地。*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者的憎恨之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考虑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依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安排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

霎时间

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和板书:

(生活美满)

☆(*娘娘:残酷、*)

(老牛:病死、剥皮)☆

3、比例尺

《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 数》(人版)六年级下册第47、48页,练习八第1-3题。

程标准指出,“数课程不仅要考虑数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习数的心理规律”。生数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有效的数活动是促进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情与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生已经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的一个重点,生在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算上的易错点,都是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3、感受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亲近数的良好情感。

多媒体课件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同们,你们一定去过漳州,那你们坐车从华安到漳州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个多小时),可是有只蚂蚁却只用了4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意图: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通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来引导生思考,通过三张地图大小不一样,而表示的实际距离却相同,引起生认知冲突,聚焦依据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生从生活中习有关比例尺的内容。】

二、自主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们打开课本48页,自48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 板书于课题后)

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你能说说这些比例尺的意义吗?

请同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上的数字的变化以及这几幅地图的大小变化,你又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一下

比例尺前项都是1,后项数字越大,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长,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小,后项数字越小,图上1厘米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越短,所画出的图形就越大

意图:生自可能因为自身习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不同力的生在自中都能真正有所获?问题引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了以上三个问题,聚焦比例尺的内涵,帮助生清晰把握。】

3、练习:

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如果我想求一幅图的比例尺,那要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数据你们会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吗?

①、一张桌子画在图纸上的高度是8厘米,实际高度是80厘米,求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②、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③、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注意:单位统一

要化简 结果不带单位(因为它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意图:在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之后马上呈现三道不同梯度的习题,一是让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二是让生正确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4、认识放大比例尺

观察这三个比例尺,你有什么发现?(前项为1)也就是说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小,其实现实中还能见到这样的比例尺(课件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纸)

看,把比例尺读出来,你有什么发现?(选一个说意义)

小结:比例尺根据它的'作用可分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板书)通常情况下,为了算的方便,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5、认识线段比例尺

刚才我们认识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它们都叫做数值比例尺。请同们再来看这幅比例尺(出示线段比例尺)它与数值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会看线段比例尺。图上每一段都是长1厘米,每一厘米都相当于实际多少千米?

用线段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叫做线段比例尺

区别:形式不同,但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小结: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板书)

6、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 这个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50千米,那你们会将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2)1厘米:50千米= 1厘米:5000000厘米 =1:5000000

(3)根据数值比例尺标出线段比例尺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意图: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习活动中理解放大比例尺、线段比例尺的意义以及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两种比例尺基本形式之间的转换,并准确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三、课后延伸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图

红光小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85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缩小,你能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形草坪的面图形吗?(1:1000、1:500 1:10000)

结论:一幅图的比例尺由纸张的大小来决定。

意图:让生选用比例尺解答,以此培养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让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生活中处处有数,提高了用数的意识。】

四、谈后体会。这节课你到了什么?

意图:让生回顾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习经历,促进生对知识的掌握。】

点击查看更多《平凡的世界》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1781.html

热门阅读

  1.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的优秀教案范文
  2. 我做西红柿炒鸡蛋随笔
  3. 2015经典感悟人生的句子
  4. 字励志对联大全
  5. 寒假的学习计划模板
  6. 猴年公司拜年祝福语
  7. 有关友情的感恩节祝福语分享
  8. 幼儿园圣诞节祝福语精选
  9. 搞笑穿越小品剧本《团队精神》
  10. 除夕送给家人的祝福语精选
  11. 吃年夜饭作文600字
  12. 《浙江潮》教案设计
  13. 精彩瞬间初三作文
  14. 3植树造林宣传标语
  15. 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教改措施论文
  16. 最美不过纳兰诗词
  17. 劳务承包合同样本
  18. 个人自荐书格式及范文
  19. 世界名人童年故事
  20. 《老屋》的经典散文
  21. 蒋小芸洗手帕教案设计
  22. 201看春节晚会的作文
  23. 森林报冬的读后感
  24. 三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稿推荐
  2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学生演讲稿
  26. 北京生活日记
  27. 关于人生励志奋斗的句子
  28. 工会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29. 环保问题专项回头看的自查报告
  30. 毕业的自我鉴定范文
  31. 母亲节感恩四年级作文550字
  32. 凝神倾听的美文摘抄
  33. 倦眼朦胧诗词
  34. 三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35. 小学开展周边维稳综治的活动总结
  36. 初中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37. 关于人生的说说感悟
  38. 送情人离别的诗句
  39. 唐甄大命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40. 关于那个温暖的冬天作文3000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