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活动目标: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活动准备: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活动步骤:
一、说一说,看谁知道得多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二、认一认,看谁点子多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三、选一选,看谁最会动脑筋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四、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总结。
拓展阅读
1、祁黄羊教学设计模板
作者:商洛市镇安县大坪中心小学
李德琴
获奖说明:2008年获省级二等奖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3、体会祁黄羊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抓关键词句来落实阅读教学的三个重点学习项目。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地直接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祁黄羊》这课。
二、学习过程:
1、学生正确、流利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晋悼公赞美祁黄羊的一句话,读一读,并画下来。
2、祁黄羊是怎样做到“外举不避仇”的呢?学生默读课文1—7段,然后思考: (1)中军尉的职务有什么重要性?我们从晋悼公让祁黄羊推荐人才可看出什么?
(2)祁黄羊推荐解狐时是怎样说的?我们从“郑重”一词可以想到什么? (3)祁黄羊的家人及周围的人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让学生(分别模仿同朝的*、亲人及其他人)说一说。
(4)讨论:大家为什么不赞成他举荐解狐?
(5)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他为什么还要推荐解狐?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祁黄羊怎样的高尚品质?
3、祁黄羊又是怎样做到“内举不避亲”的呢?默读课文8—11段,然后思考: (1)祁黄羊推荐祁午时是怎样说的?我们从“又郑重”一词又可以想到什么? (2)祁午的本事就地解狐一等吗?祁黄羊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举荐祁午呢?
1 (3)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他推荐自己的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为什么?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祁黄羊怎样的高尚品质?
4、祁黄羊这种荐才不避亲与仇的做法让晋悼公非常大加赞赏,让我们都当一回晋悼公,也用这句话来赞美赞美他吧。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1)自由练习读。 (2)学生比赛读。 (3)集体读。
5、总结全文:
祁黄羊真是一位好臣子,有这样一心为国。办事出以公心的人才是晋悼公和晋国人民的福气。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晋悼公的这句话吧!“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6、发散思维:
(1)解狐和祁午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又会怎么做?任选一种角色,发挥想象写下来。
(2)祁黄羊荐才不避亲与仇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以后怎么做? 板书设计:
外举不避仇
一心为国
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
《祁黄羊》这篇课文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历史故事。祁黄羊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由于常年征战,腿脚落下毛病,行军打仗很不方便,于是他就向晋悼公提出辞职。在辞职之前,晋悼公要求他举荐一个能替代他的人。祁黄羊第一次举荐了他的杀父仇人——解狐,第二次举荐了他的儿子,这让晋悼公深感意外。他惊讶地问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自己仇人和自己的儿子。祁黄羊说:“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报仇”,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故事是非常简单,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祁黄羊在国家面临危急的关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出于公心的精神是本节课的难点。
于是在课堂上,我直接奔向问题的所在,让学生找出反映他品格的一句话“外
2 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举内自不必说,人吗,总是会有私心的吗?这一点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是举荐自己的仇人这一点是学生们不能理解的。于是在讲述晋悼公和祁黄羊的第一次对话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人物的对话,并思考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当晋悼公提出让祁黄羊举荐中军尉的时候,我让学生来模仿当时的现场:老师模仿晋悼公,一名同学模仿祁黄羊,其余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来扮演和祁黄羊同朝做事的*,另一组来扮演祁黄羊的老母、妻儿老小以及他家的仆人。”这时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同学们,我们从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做出这样的决定上经过深思熟虑的,是非常严肃、认真、慎重的。那么和他同朝做事的*们,当你们听到他举荐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时,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 学生们有的说:假如你选解狐的话,恐怕连你的亲人也不会认你啦!有的说:老兄啊,你为什么要选他呢?要是你选了他,就不怕他恩将仇报杀了你们全家。有的说:祁兄啊,解狐是你的杀父仇人,你看我不是也挺强壮的吗?平时和你关系也不错,你怎么就没想到要推荐我呢?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扮演父母妻儿的说:大哥呀,你怎么会推举咱们的杀父仇人解狐这样无用的小人呢?你不怕他灭了咱的九族吗?有的说:黄羊哥呀,你难道忘了是谁杀死咱的父亲了?如果你让解狐担任了中军尉,那你就是祁家不孝的子孙!有的说:黄羊啊,你这不*,你连杀父之仇都能忘记,养你这样的儿子有何用!
接着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大家为什么都不赞成他的举荐呢?而祁黄羊是从哪些方面考虑推荐了与自己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解狐呢?为什么晋悼公一开始也感到惊讶,但是后来也同意了他的举荐呢?读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学生们这时已经完全进入了角色,无论是从分析问题上,还是从朗读技巧上,他们都非常地投入,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参与此事的讨论,他们很喜欢这样充满争论的课堂。
在解狐去世后,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事!”看来祁午和解狐的水平是基本相当的,为什么一开始祁黄羊不举荐自己的儿子,而举荐了自己的仇人呢?难道祁午的本事真的低解狐一等吗?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形成了共识——那就是祁黄羊不想让人背地里议论他偏心眼儿,说他有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有舍弃小家利益,而要顾全大家利益。这件事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用的对了国家就兴,人民们从此安居乐业;人要用错了,有可能导致国家灭亡,因此他从国家大局出发,不考虑是他的仇人还是他的亲人。
3 随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对祁黄杨的认识,已有感性上升到理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我让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对祁黄羊赞美的句子,让祁黄羊的人格魅力再次陶冶学生。
最后,我布置了两道发散思维题:(1)解狐和祁午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怎么想,怎么说,又会怎么做?任选一种角色,发挥想象写下来。(2)祁黄羊荐才不避亲与仇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以后怎么做?让祁黄羊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灵的土壤深深地植根。
2、《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模板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3、《雨后春笋》教学设计模板
1.观察每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变化和人物周围事物的细微的变化,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过读图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
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成语,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学习用这些成语说话。
难点:借助工具书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各个画面同这些词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关键:
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感受幽默的魅力。
课时:
2课时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查阅有关张乐平的漫画资料。
相关知识点:
学生欣赏漫画的能力。
教学突破点:
利用课件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漫画幽默的魅力。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三毛)对,这就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主人公的形象,你们了解三毛吗?谁能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张乐平笔下的幽默《雨后春笋》。
2.理解图意: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上都画了谁,在干什么?理解:“悠然自得”并用“悠然自得”造句。 看第二——六幅图,分别说说图上都画了谁,在干什么?理解:“随心所欲”“酣然入梦”“大吃一惊”“疑惑不解”,并分别造句。
3.学习生字: 打开书,画出本课的生字。拿出自己准备的和生字卡片,分组自学。 检查预习情况。开火车读。
(1)先开单轨火车读。
(2)再开双轨火车读。
4.这些生字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 5.写字 本课“笋”和“解”书写易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注意每一笔的位置,强调“笋”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头;“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方是“牛”,不是“午”,因此竖要出头。
第二课时
观察
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笋一起长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观察 前三幅图中没有下雨,后三幅图中下了一场雨,竹笋就是因为这场雨长高的。 再思考 课题“雨后春笋”的意思原来就是下雨后,竹笋生长的非常快,三毛仅睡了一觉,帽子就摘不到了,谁能具体地说说“雨后春笋”的意思。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现在比喻新鲜事物的大量出现。
总结
看了这组漫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使学生懂得漫画能带给我们快乐,能让我们在欢笑中学到知识,能让我们更喜欢学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