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造父学驾车
引导语: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造父这位人物,下面是关于造父学驾车的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造父是古代的驾车能手,他在刚开始向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十分谦恭有礼貌。可是3年过去了,泰豆氏却连什么技术也没教给他,造父仍然执弟子礼,丝毫不怠。这时,泰豆氏才对造父说:“古诗中说过:擅长造弓的巧匠,一定要先学会编织簸箕;擅长冶金炼铁的能人,一定要先学会缝接皮袄。你要学驾车的技术,首先要跟我学快步走。如果你走路能像我这样快了,你才可以手执6根缰绳,驾驭6匹马拉的大车。”
造父赶紧说:“我保证一切按老师的教导去做。”
泰豆氏在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木桩,铺成了一条窄窄的仅可立足的道路。老师首先踩在这些木桩上,来回疾走,快步如飞,从不失足跌下。造父照着老师的示范去刻苦练习,仅用了3天时间,就掌握了快步走的全部技巧要领。
泰豆氏检查了造父的学习成绩后,不禁赞叹道:“你是多么机敏灵活啊,竟能这样快地掌握快行技巧!凡是想学习驾车的人都应当像你这样。从前你走路是得力于脚,同时受着心的支配;现在你要用这个原理去驾车,为了使6匹马走得整齐划一,就必须掌握好缰绳和嚼口,使马走得缓急适度,互相配合,恰到好处。你只有在内心真正领会和掌握了这个原理,同时通过调试适应了马的脾性,才能做到在驾车时进退合乎标准,转弯合乎规矩,即使跑很远的路也尚有余力。真正掌握了驾车技术的人,应当是双手熟练地握紧缰绳,全靠心的指挥,上路后既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鞭子赶;内心悠闲放松,身体端坐正直,6根缰绳不乱,24只马蹄落地不差分毫,进退旋转样样合于节拍,如果驾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车道的宽窄只要能容下车轮和马蹄也就够了,无论道路险峻与平坦,对驾车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些,就是我的全部驾车技术,你可要好好地记住它!”
泰豆氏在这里强调了苦练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要学会一门高超的技术,必须掌握过硬的基本功,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习驾车如此,做其他任何事情也都应当这样。
造父,嬴姓。其祖先伯益为少昊裔孙,被舜赐姓嬴,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 据《史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穆王于公元前976年—前923年在位,造父也应在这一时期。《青铜甬道铭文》:载:“穆王十七年(公元前960年),西征昆仑丘,见西*。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穆王十七年即公元前960年,造父为穆王御。造父因功被周穆王封到赵城后,以邑为氏,这是赵姓由来。
八骏图册周穆王看见已得的六匹良马,确实是天下之冠,便催促造父尽快寻良马,以换新乘。据《史记·赵世家·正义》记载:桃林之地,“广阔三百里”,树木参天,遮天蔽日,捕获千里良驹,实为困难。造父在桃林之中,风餐露宿,入蛇蟠之川,闯虎穴之沟,终于获良马两匹,合原六匹为二乘(天子车为二乘,一乘马四匹),以作奉献。周穆王万分喜悦,立即换新舆 ,并赐造父亲捕的两匹良马,名为“骅骝”、“騄耳”。造父所献的马,均为千里驹,周穆王对造父更是宠爱。有一天,召造父同乘,出都城丰镐(今陕西西安市),纵马西行,不一会,随行卫队,远远地甩在身后,不见踪影。君臣二人,乘兴扬鞭催马,,半日就到了西城。第一次看到这里地广人稀,山川壮丽,景色古朴,大异于关中。加之,珍兽猛禽遍地,顿生狩猎之心,都积极追禽赶兽,很快狩猎获珍兽猛禽满车。这时,天色已晚,无法辨别归途,便决定在西域找住处,寄宿一夜。二人驾车,任凭良马缓缓而行。良马识途,千里驹通神灵,不知不觉就到了难于觅见的仙境——西域瑶池,得到西*的热情接待。
西*图册传说西*,是容貌绝世,能唱歌谣的神女。周穆王很多天与西*在瑶池上饮酒唱和,尽情欢娱,乐而忘归,国都不见君主回来,朝纲逐衰,酿成徐偃王之乱。
徐偃王是夏朝封国,徐国君之后。据《括地志》载:“大徐城在泗州(今江苏宿迁东南)县北30里,古之徐国也”。徐偃王见周穆王与造父驱车西狩不归,趁朝纲松懈,自认为叛乱之谋,时机已到,便举兵反周,一时势不可挡。
造父图册周穆王自入瑶池,与西*同乐,早已忘却归朝之事。造父忽见千里驹,性躁不安,料知必有事变。于是,放
出一骑,任其飞驰而逝。恰巧,放出之骑,领来周王侍队入瑶池。该侍队已寻找周穆王多日,见千里驹,才知瑶池方位。周穆王得知徐偃王叛变的消息,才知自己已险失其国。立即告别西*,登舆回朝。造父自任舆驾,八匹千里驹,如龙腾飞云,神速似的回到京城,使徐偃王遂不及防,徐军传闻周穆王,乘八龙驾云而归,一夜之间,士兵逃亡近半。次日,周穆王率大军攻打徐偃王,大破之。
周穆王为了表彰造父在此役中所建的救国安邦之功,赐造父以赵城为邑(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赵氏由此得姓。因此,造父是天下赵姓的立姓始祖,又是血源始祖。
拓展阅读
1、20个经典寓言故事原文
有一*到人间找徒儿,他想寻个不贪财的就“度”他成仙。怎么寻呢?点石成金,试验人心。但他寻遍大江南北,指大石成金,没有嫌大,只有嫌小的。
正当老*大失所望,准备回天官之时,他又遇见最后一位,老*想:这最后一个说不定就是我的徒儿呢。
*指着一块不大的石头开始试探:“我将此石点成金,给你好吗?”这个人摇摇头。*以为他嫌小,又指着一块大石头说:“我将这最大的石头点成金,给你好吧!”这个人也摇头不要。老*心中大喜:此人毫无贪财之心,难得啊难得,我定要收他为徒,“度”他成仙。于是欣然问道:“你大小金子都不要,想要什么呢?”
这个人伸出手指说:“我别的都不要,只要老*把点石成金的指头,换在我的手指上。”
本想寻找一个大小金子都不要的廉正的善士,却碰到了一个“愿换手指”的贪得无厌的小人。
从另一角度看,这位“愿换手指”者,舍弃那些具体的财富,却选择那创造财富的能力,岂不也是一位善于把握事物本质的智者!
2、20个经典寓言故事原文
故事会提供:两棵玉米。
麦子刚入仓,绿油油的玉米苗便铺开了田地。一位农民在田里疏苗,忽略了两棵紧挨在一起的小苗。这两棵小苗便拼命生长,都想高出对方,以免主人再来疏苗时被拔掉。
过了一段日子,其中一棵因土壤肥沃,阳光充分,便高出一截,另一棵则因接近树荫,很是矮小。高出一截的玉米苗便开口了:“喂,我的朋友,任命吧,你是怎么也赶不上我了。”矮玉米什么也说不出来,眼睛里写满悲伤。又过了一段日子,高玉米长得更高了,水灵灵的绿叶轻捷地伸向两边,在清风中沙拉沙拉地响,似一支乐曲,整个田里只有它那样高出一头。唯一不足的是,它的茎秆又瘦又嫩,至今还未生蕊。另一棵虽然矮小,茎秆却壮起来,还结了一支嫩嫩的玉米。
高玉米不以为然地笑道:“朋友,我说,你早晚也得被拔掉,活着还有啥用呢?只会白白吸收养分,白白占用空间!”矮玉米对高高在上的同伴说:“是的,我比不上你高,但我尽力了,尽力透过密丛去吸取阳光,尽力去为主人结果实,就算现在我被拔掉了,我也不后悔。”
农民来了,毫不犹豫地将高玉米拔下了,边拔边说:“唉,我们最恨的就是这种苗子了,只顾往天上窜,根本就结不了果实。”
小故事大道理:用这个小故事来警告那些高傲自大、追求外观而不做实事的人,是最贴切不过了。
3、20个经典寓言故事原文
“土狼先生!”兔子回答,“不瞒你说,我生了重病,浑身疼痛难忍,想死又死不了,正愁没办法泥。今天你吃了我,倒也干脆,所以我高兴地大笑起来。”
“你别骗人!”
“你不信,就赶快吃了我吧!不过,我还得好心劝你几句:你吃了我以后,如果传染上我的病,最好赶快求狮子也把你吃了,免得像我一样活受罪。”
土狼相信了兔子的话,它怕兔子真的把病传染给自己,便赶紧把兔子放了。
兔子一边跑一边嘲笑土狼说:“你真是个大笨蛋!”
土狼这时才明白上了兔子的当,它咬牙切齿地大叫一声,又追了上去。
兔子跑得没有土狼快,不一会儿,眼看又要被土狼抓住了。突然,兔子看到旁边一座房子,便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把门反锁上了。
土狼围着房子转了好几圈,只是干着急,却想不出什么办法。
正在这时,一只鸵鸟路过这儿。
“鸵鸟大姐,你好!”土狼客气地打招呼。
“你好!土狼老弟,你在这儿干什么呀?”鸵鸟问。
“一只兔子躲到屋里去了。我想回去拿把锹来拆房子,你替我守一会儿好吗?等逮住兔子,我保证分给你一半肉。”
鸵鸟知道土狼是个从不讲理的家伙,跟它共事是很难捞到一点儿好处的,可它又想吃到半只兔子的肉,所以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
土狼和鸵鸟谈话的时候,兔子一直隔着门缝往外看,它们的话兔子都一字不漏地听到了。
这时,兔子见土狼走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便落了地。它知道鸵鸟傻头傻脑的,很好对付。它在屋里转了一圈,发现一堆沙土,便把主意打定了。
“鸵鸟大婶,你在门外干什么呀?”兔子对着窗口假装亲热地问。
“土狼叫我守住门,别让你跑了。”鸵鸟说了实话。
“哼!它叫我跑我还不乐意跑呢,你大婶心眼儿好,所以我告诉你;要是别人,我理都不会理它。这房子里有许多许多好吃的东西,我从来没有吃过。怎么样,进来一块儿吃点吧!”
“不!土狼知道了会埋怨我的。”
“那你就在外面流口水吧!”
房子里实际上什么吃的也没有,可兔子却煞有介事地装出真的吃东西的样子,说:“呵!这是鱼汤,太好吃了!唔,真鲜呀!这是烤火鸡,啊!香极了!”
鸵鸟忍不住凑到窗口前。兔子觉察到了,又说:“鸵鸟大婶,反正土狼不在;你就是吃了东西,它也不会知道,你干嘛这么死心眼儿呢?来吧!过来一块儿吃点儿吧!你想吃什么?来块儿烤火鸡怎么样?”
鸵鸟对兔子的话不再怀疑了,它把头伸得长长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从窗口往里看。
兔子早就准备好了,飞快地抓起一把沙土,朝鸵鸟脸上扔去。鸵鸟的眼睛立刻被沙迷住了,睁也睁不开。兔子趁此机会,立刻把门打开,溜之大吉。
当土狼扛着铁锹高高兴兴地回来的时候,鸵鸟还在那儿揉眼睛呢。
土狼见房门打开着,估计事情不太妙,迫不及待地问鸵鸟道:“房门怎么开了?兔子呢?”
“兔子……它……”鸵鸟讲了半天,也没讲出一句话来。
这时,土狼凶相毕露,它对鸵鸟恶狠狠地说:“兔子肉没吃到,鸵鸟肉也不错,对不起,鸵鸟大姐,只好委屈你了!”说着,土狼忽地朝鸵鸟扑去。
鸵鸟这时也顾不得眼睛疼了,撒开腿就跑。可晚了一点儿,尾巴被土狼咬住了。为了逃命,鸵鸟用力一拽,只听“扑噜”一声,把尾巴拽断了。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鸵鸟,它们的尾巴都是很短很短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