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天仙姻缘》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3:44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天仙姻缘》

【导读】《董永变文》叫董仲,《董永遇仙记》改为董仲舒,明代《董永宝卷》叫董震清,“挽歌”《槐阴记》也叫董仲舒,评讲《大孝记》叫仲书,其弟(赛金生)叫仲遗,弹词《槐荫记》叫天保。仲书其实就是仲舒。董仲舒是汉代大儒,生于河北,对汉武帝“黜百家,独尊儒术”起了很大作用,也是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积极主张者和推动者。把董仲舒说成董永的儿子,是可笑的,但这正是这类讲唱文学作品的特色。更有意思的是,到戏剧文学出现,给董永当儿子的还加上了东汉末年的董祀、董卓、董奉等多人。董卓是大奸臣,历来是反派人物,豫剧《张七姐临凡》却让他做了董永的儿子。还有的说董永的儿子小名叫祀,官名叫仲舒,把前汉、后汉的两个名人捏在一起。

汉代有个非常孝顺的男子,叫做董永。他的父亲*,没有钱安葬,董永就自卖为奴,用来安葬父亲的亡魂。主人知道他品德好,给他一千万钱让他回家好好安葬父亲,以后再做工还钱。

董永站在父母的坟冢前,想到自己做了多年的游乡货郎,手里不知卖掉了多少棉花和布匹,却未曾想到给母亲置一件新衣。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一阵酸楚,一滴眼泪挂在了他年轻的脸颊上。悲伤了好大一会儿,董永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朝老榆树下走去,他的货郎担就放在老榆树底下。

董永突然发现老榆树底下,站着一个有着沉鱼落雁之貌、闭花羞月之容的女子。这个女子他从未见过,但董永分明看见她以长袖掩面,遮住了一个妩媚魅人的笑容。

“小姐,你从哪儿来?”董永结结巴巴地问。

这个女子幽幽地发出一声叹息,说:“董永呀董永,你忘了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了,*娘娘的天官里不是有七个仙女吗?我就是七仙女呀。你小时候不是常对你母亲说,你长大了要娶七仙女吗,我就是七仙女呀!”

这个女子其实是天上的七仙女。玉皇大帝有七个宝贝女儿,在天庭过着荣华富贵、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天庭毕竟不同人间,环境冷清了许多,人情也淡漠了许多。七仙女因感天官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这一天,她随着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官戒律森严,助其下凡。

这个女子羞答答地对他说:“我愿意做悠的妻子。你的意思呢?”

董永除了傻乐之外,就是不住的点头。他们俩就托土地主婚,请老槐树为媒,在槐荫下面成了婚配。

七仙女与董永一起到主人家。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就和董永一块儿去傅员外家做工。

可是主人看见董永带了妻子来做工,心里不愿意,因为卖身文契上原写着“无牵无挂”,如今凭空多添了个女人,主人不肯收留。在董永的再三请求下,主人限定董永夫妻在当天晚上织成云锦十匹,如果七仙女织出来,三年长工改为百日,如果七仙女织不出,三年之后再加三年。七仙女马上答应了,董永却非常发愁。

当天晚上,七仙女劝烦闷的董永先去睡了,自己取出了一柱香。这香叫做“难香”,是当初她下凡时姐姐们送的,约定如果有难,就**帮忙。顷刻之间,天上的众仙女闻到香气,知道小妹遇到了麻烦。听了小妹妹的倾诉,大家马上一齐动手,这些灵巧的姑娘,都是天庭的织造能手,果然就在一夜之间织出了布满了花鸟的绚烂的云锦十匹。

第二天夫妻俩便去把这云锦送给主人,主人大为惊异。到了百日期满,他们就欢喜地去辞别主人,回他们自己的家。因为有约在先,主人无法留住,只好让他们回去。

董永刚刚回到他的茅屋,叔叔一家人和村里的乡亲都跟来了。他们果然看见了坐在灶前吹火的邢个女子,像仙女一样美丽干净的女子。有的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的嘴里发出啧啧之声,两只手却不停地揉搓自己的眼睛,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女子呀!难怪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自从娶了七仙女以后董永就不做游乡货郎了。因为七仙女不能忍受与董永的别离,即便是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的短短一天。

七仙女对董永说:“董永呀,我在天上看人间都是男耕女织,为什么你不去耕田呢?”

董永说:“可是,我不会耕田呀”。

七仙女说:“你从小聪慧灵秀,耕田之类的事情,肯定一学就会了。我来帮你吧”。

董永说:“可是我要是去耕田,你还是一个人在家呀”?

七仙女莞尔一笑说:“我把纺车搬到田边,我一边纺线一

边看你耕地,那我们就没有别离了。”

董永果然是伶俐过人,什么农活是一学就会。在七仙女的帮助下,到了秋天,董永的庄稼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收成。收割的时候他请来叔叔一家帮忙。叔叔捏了捏董永的玉米,又把董永的稻穗放到嘴里品尝着,难以置信地说:“你又不会种地,庄稼怎么会长得这么好?别是让七仙女施了什么妖法吧?”

董永说:“她是下凡的仙女,又不是妖魔,哪来什么妖法?你不要胡思乱想!”他们收割的时候七仙女来了,她像一个标准的农妇似的,放下男人们的午饭就转身离去。她走起路来像风拂杨柳,她的裙裾在乡间的泥浆粪上中拖曳而过,裙裾上却总是一尘不染。

他们就这样建立一个小家,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七仙女私自下凡的事终于被*娘娘知道了。*娘娘怒气冲冲,立即召集天兵天将,准备下凡来捉拿七仙女。七仙女在天上时常常到天河浣纱,同河里的神龟交上朋友。神龟听了这件事,急忙来给七仙女报讯。神龟走路很慢,刚到洞口,天兵天将也赶来了,把七仙}同围得水泄不通。神龟一急,把头往前一拱,拱出一条明洞、一条暗洞,七仙女就从暗洞中逃走,神龟却被天兵天将打*。

天兵天将没找到七仙女,*娘娘急忙派出二郎神,带着哮天犬赶来助阵。这哮天犬的前半介身体已经钻人岩石中。但是,哮天犬只知道七仙女顺着暗洞跑了,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二郎神火了,一巴掌劈了下来。这一掌非同小可,地也塌了,山也崩了,两头神龟赶来帮助七仙女,也被挂在半空中。七仙女见势不妙,连忙抛出一支纺锤,化成一根柱子,把山顶住了。

二郎神和天兵天将没能捉回七仙女,*娘娘自己出马了。她从头上拔出一把玉簪,往天河里一划,划出个决口,天河水哗哗哗地泻下来,形成一堵水墙,挡住七仙女的去路。玉帝闻讯大怒,即令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打人天牢。从此七仙女与董永,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相望不可见,生死两茫茫。

只是每当夜晚明月当空的时候,董永抬头望着月亮,便想起娘子,想起七仙女,鼻头一酸,控制不住自己淌下眼泪。好多个夜晚,他喃喃自语:“娘子,你在哪里?我好想你。”以后,董永经常来到当初遇见妻子的地方,向老槐树诉说自己的痛苦。

一年过去了,董永每天都来槐树下,希望能再见到七仙女。枝叶繁茂的树下没有妻子的身影,却多了一个小小的襁褓。那是七仙女送回人间的孩子。董永便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儿子成年后,还考上状元了呢。

拓展阅读

1、秋节的传说

早在秋节的前一个月,各式各样的月饼就纷纷上市了,人们很早就准备好了供节日享用的食品。

节日是从下午的设宴聚餐真正开始。时汉族的秋宴俗,最精致高雅、隆重的,当属宫廷宴席。八月十五这,上到子,下到百姓,无一例外地要全家团坐在一起,用餐赏月。明的宫廷,在八月十五这,最流行吃螃蟹,人们认为八月十五前后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时间,因此秋这,大家围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围,一边聊,一边用餐。在吃的时候还可以蘸上点醋,这样更可口。吃完螃蟹以后,还要喝苏叶汤,用苏叶汤洗手。聚餐过后,大家一同观看关于秋的戏曲的演出。清的宫廷秋节不同于明,在秋节这,多选择一个合适的院落,在院子的东边竖一个屏风,屏风两侧摆上鸡冠花、毛豆枝等植物。屏风前设一张八桌,桌子正放一个特大的月饼,月饼四周堆满各式各样的糕点和时鲜瓜果。祭月完毕,按照皇家人口,每个人都能分到一份月饼,这被称为“吃团圆饼”。

吃罢晚饭,正是明月冉冉升起的时候,这个时候,节日的气氛才真正地显现出来,有的家庭会全家一起去河边或到视野辽阔的地方赏月。赏月的习俗,一直以来就盛行。在唐秋赏月,许多诗人的名篇都有咏月的诗句。到了宋朝,秋节赏月吟诗更为风行,每到秋之夜,夜市常常通宵营业,赏月游人络绎不绝。

有的地方民间要举行“拜月”仪式。到秋节,各家各户都要设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于香案上,其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形状放在案首。然后要将月像面向月亮供好,全家按照辈分依次祭拜,然后这家的女主人将月饼切给家人分享。团圆月饼的切法非常讲究,在动手之前,要把家的所有亲人都算在内,无论是在家的家人还是在外的游子,都一并算在其,分出的月饼份数不能有差错,而且必须每一块都均匀,不多不少,公平分割。

南方,秋节晚上还会举行灯会。在的传统节日,举行灯会展览是一项重要的活动。秋节也不例外。秋节的灯会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规模宏大,但是秋节的花灯种类却非常丰富,有放上空的孔明灯,有放在水漂流的荷叶灯,有用柚子皮做成的柚子灯、南瓜掏空做成的南瓜灯,还有稻草灯、鱼鳞灯、蛋壳灯等,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香港地区过秋节,流行一项老的庆祝活动,即舞火龙。为了庆祝秋节这一传统佳节的到来,香港的铜锣湾大坑地区每年从农历八月十四晚就开始了一年一度、延续三之久的盛大的舞火龙活动,庆祝用的火龙是用珍珠草扎成,一共有三十二节龙身,总计长达七十多米,龙身上插满了长寿香,舞龙的人们挥舞着火龙在大街小巷欢腾,吸引众多的民众前来观看狂欢,热闹非凡。

湖南、贵州、安徽等地有秋节偷瓜送子的习俗,祈求已婚妇女能够怀上孩子。在台湾,未婚女子在秋之夜还会跑到别人的菜园偷菜,据说如果能够偷到蔬菜的,就会找到如意郎君。

2、的读后感

这本书了有许多个,每个都很精彩而且语言描写生动,可是我最喜欢的就是《月下老人》了。

这个讲的是:一个叫韦固的年轻人,16、7岁左右,尚未娶妻。有一,这个年轻人到南城去办,一他办完,在回客店的路上,他看到有一个白胡子老人在月光下席地而坐,在他旁边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口袋。韦固很奇怪问老人看什么书。老人说看的是一本记载下所有人的婚的书。韦固又问这些绳子做什么的。老人说红绳的作用非比寻常。用来系夫妻的脚的,只要我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脚下,他们一定能结为夫妻。韦固还没结婚,听说老人有这种本,就请求老人告诉他,今后谁会成为他的妻子。老人说这是机,不可泄露。韦固再三求老人。老人这才告诉他,你的妻子现在才三岁,十四年之后才会嫁给你。你的妻子就是客店北边那个卖菜的婆婆手里抱的小姑娘。韦固不相信,派了一个人去杀那个小姑娘。十四年之后,当韦固得知他现在的妻子就是十四年前那个小姑娘。韦固向大家承认了错误。他的被传开后,人们就称那位老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这就是整个的过程。

这个告诉我们:对待生活与命运的态度,应做到顺应人、随遇而安。生活自有它的规律,命运也会得到转机。如果一意孤行,意气用,难免碰壁。

3、秋节的传说

1、秋典之一——嫦娥奔月,秋节日由来

说起秋佳节,在,人们便会自然想到“嫦娥奔月”的。这个美丽动人的流传几个年了,至今仍为地球人所喜闻乐道,成为秋由来起源的典

相传在远时候,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日光似火,四海如沸,山崩地裂,草木枯集”,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人类难以生存。

一个名叫后羿的大英雄,其力无比,身怀绝技,人称“箭手”。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为救人于水火,便登上世界顶峰喜玛拉雅山,支脉的昆仑山顶,运足力,拉开弓,一口气用箭射落九个多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按时起落,在空运行,为民造福。

因此,后羿之名扬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爱戴。有一个能歌善舞、美丽善良的女子,名叫嫦娥,慕名嫁给了后羿。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后羿除给年轻人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嫦娥在一起,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做为后羿的妻子,嫦娥的心地非常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穷苦的乡亲们,乡亲们都夸后羿娶了一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好妻子。

周边家与地区的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徙弟多了,人员也就复杂了。有一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名叫蓬蒙的也乘机混了进来。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道教祖师爷爷太上君,君刚刚用八卦芦练成一种长生不老之药,地间不少灵与人吃了他的药后,一个个都修成超凡的人,得了正果,上了三十三洞。太上君是下凡私访寻找与之人,祖师爷爷十分佩服后羿的力,敬重后羿为民造福的功德,便赐给后羿一包长生不死之药。

据说,不管是人还是其他生物,只要服下此药,能即刻成。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心爱的妻子嫦娥与乡亲们,更不愿意一个人升。便回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窃听和看见了。

拜倒在后羿门下蓬蒙,原本就是个奸佞小人,他看嫦娥长得漂亮,就起了歹心,后偷窍了嫦娥藏药之处,就想偷吃掉不死之药,自己升

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进了卧室,对嫦娥非礼,并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身单力薄,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知道自 www.huzhidao.com 己打不过坏人,便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果断地一口**腹。不料药性发作,嫦娥**药后觉得自己身轻如燕,身子一下子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宫成了

傍晚,等后羿回到家后,侍女们哭诉了白发生的。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己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妻子嫦娥,在上望着他,好似妻子正在伤心得痛不欲生。后羿便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月光变得又大又圆,后羿更加思念爱妻,可自己又上不了,只好再次院摆下供品遥祭嫦娥子,年年如此,此情传到民间,世人效仿,日久成俗。人们以月饼、瓜果相送,有“合家团圆”、“吉祥平安”之意,传到明俗称“团圆节”,便有“秋节”拜月等种种说法。

有诗为证,后羿问月:

几缕情丝系广寒,

真心问计向青

今生已是难相聚,

来世谁帮续旧

4、秋节的传说

秋节是我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名“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秋报拜土地的遗俗。

秋节从2008年起为*定节假日。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期,所以被称为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秋又称“团圆节”。

人民在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到了周,每逢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月饼和西瓜是*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5、秋节的传说

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秋拜月前要先拜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相传,至今犹存。

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市称“走月”。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天仙姻缘》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6763.html

热门阅读

  1. 冬至的古诗有哪些
  2. 达尔文的小故事五十字
  3. 春节对联201
  4. 《中国石拱桥》教案模板
  5. 大学生志愿服务山西西部计划
  6. 新员工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7. 傅雷家书经典语句摘抄38条
  8. 在家做家务的心得体会
  9. 幼儿园家访的心得体会
  10. 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
  11. 席慕容的经典语录摘抄
  12. 祝福母亲的英文句子
  13. 描写秋天的诗句名句
  14. 关于祝福的句子大全
  15. 《满江红·暮春》翻译赏析
  16. 表达爱意的4个字句子有哪些
  17. 牛仔裤的夏天英文剧本
  18. 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9.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分享
  20. 二十四节气大暑养生短信祝福语大全
  21. 纯真的近义词和造句参考
  22. 《豌豆公主》的童话故事
  23. 美人鱼的故事
  24. 班主任工作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25. 变电站站长的竞聘演讲稿范文
  26. 暑期教师师德培训心得范文
  27. 过故人庄古诗拼音版
  28. 秋天周末幽默祝福短信
  29. 与三字经有关的故事
  30. 关于搞笑祝福短信
  31.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范文
  32. 先进女职工代表在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33. 伊索寓言经典
  34. 带给你更多的启发的励志小短文
  35. 试析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的运用论文
  36. 经典搞笑小品剧本校园版
  37. 《两小儿辩日》课文优秀教案
  38. 我有一个绿色的希望小学四年级作文
  39. 精选幼儿园小班学期计划
  40. 有些人经年以后爱情美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5:29:34
本页面最近被 66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0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