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题答案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22 18:20:15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题答案和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áng),自难忘(wá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bìn)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

②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来,生死双方隔绝,什么都不知道了。茫茫,不明貌。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妻子王弗恰恰死去十年。

③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④ “尘满面”两句:两鬓已经白如秋霜,哀伤自己奔走劳碌和衰老。

⑤轩窗:门窗。

⑥短松冈:指墓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1.对上词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

B.“无处话凄凉”既是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

C.“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刻画的是外部形象,却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

D.下片记述梦境,表达 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浓墨重彩,抒写出对亡妻的情意缠绵, 字字血泪,情调凄凉哀婉。

2.“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参***:

1、D(浓墨重彩错)

2、“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本词为悼亡词名作,是苏轼怀念亡妻王弗所作。苏轼十九岁时,与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的王弗完婚。王氏贤良聪慧,终日陪伴苏轼读书,二人情深意切,十分恩爱。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王氏病逝;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虽时隔十年,他仍然对王弗一往情深,因夜中梦见亡妻,于是写下这首凄楚哀怨的悼亡词。本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推崇为悼亡词中绝唱。

上片抒写对亡妻永远难忘的思念之情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词以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开篇,直陈难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表达了内心无处诉说的苦闷之情。十年来,词人在仕途中颠沛波折,历经忧患,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恐怕妻子认不出自己了,把对妻子的想念与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联系起来,既道出了死者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下片写梦会亡妻,妻临窗而作,对镜梳妆,再现当年闺房生活情景。这样幸福的生活场景,反衬出今日无处无人诉说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刻画梦中悲伤相见的场面,此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却相对无言默默凝望,只有泪水簌簌流下千行,表现了深挚的夫妻情意。直到从梦中醒来,词人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全词感情凝重,词人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笔法率直,格调高尚、凄清。

拓展阅读

1、念奴娇《念奴娇·重九席上》

【**--诗歌】

内容:

)古代诗歌(本共2小,11分)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重九席上①辛弃疾龙山何处,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②。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注释】①此词作于庆元六年秋龙山小宴席上,当时词人61岁,赋闲家居于西。②“老兵一笑”“落帽参军”分别指晋人桓温、孟嘉在龙山高会的趣事。

14.下列对这首词的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以“重九席上”为,点明了写作时间是农历九初九。

B.上片取桓温、孟嘉的典故,写酒席上的雅量趣事,追忆仰慕魏晋风度。

C.上片先写龙山重阳小宴,再忆晋人的龙山盛会,由虚到实,令人浮想联翩。

D.词人的生活经历与陶潜有契合点,戏谑“何必杯中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E.下片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描写了稼轩赋闲时家宴生活的场景,后回味无穷。

15.该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6分)

14.CE(C项应为由实到虚;E项没有描写)(C项3分,E项2分)

15.(1)抒发了词人在现实中倍感物是人非,知音稀少的凄凉之情。词人追忆晋人龙山盛会的雅量趣事,然而晋人已逝,樽前客稀,惟余“眼中三两飞蝶”的凄凉。

(2)抒发了词人对陶潜躬耕归隐的仰慕之情。由于“凄凉今古”知音稀少,故词人空杯问陶,赞叹“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须信采菊东篱”也体现了词人对陶潜归隐生活的仰慕。

(每点3分,结论2分,分1分)

2、李商隐雨寄北李商隐《雨寄北》

1. 诗中的“秋”字除了交待季节外,还起什么作用?

2.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3. 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4. 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1. 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 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3.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的苦;而今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4. “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雨”的重出,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3、移居其古诗

春秋多佳,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两项的是:DE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

[解]

全诗,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

过门相访的,一起斟酌的,相思的,言笑的,都是乡亲邻里农民兄弟,而且诗人乡亲邻里互相串门、一起饮酒、围坐谈笑,关系分融洽睦,全诗的的基调是快乐的。

理解把握了这首诗的大方向,马上就可以解第1小了。A、B不符合本诗的材特点思想情感的大方向,所以是错误的。C项的理解本诗的感情基调相背,也是错误的。再依据注解,可以明确判定D、E为确。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这一既考查了思想内容,又考查了表现手法。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的田园生活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首诗来看,他描写的是人们之间的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

4、移居其古诗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人物的表现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5、李商隐雨寄北李商隐《雨寄北》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空间?

参***

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羁旅巴山的孤寂思乡之情。

4.时间:分离的现在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

5、李商隐的诗歌艺术成就很高,特别是他的咏史诗描写爱情的““无””诗,影响很大。

6、 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这首爱情诗描写巴山雨景象诗人对妻的思念,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乡之情。

7、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内心的相思之苦。

点击查看更多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题答案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9777.html

热门阅读

  1. 三年级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稿推荐
  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学生演讲稿
  3. 北京生活日记
  4. 关于人生励志奋斗的句子
  5. 工会座谈会发言稿范文
  6. 环保问题专项回头看的自查报告
  7. 毕业的自我鉴定范文
  8. 母亲节感恩四年级作文550字
  9. 凝神倾听的美文摘抄
  10. 倦眼朦胧诗词
  11. 三年级《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12. 小学开展周边维稳综治的活动总结
  13. 初中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14. 关于人生的说说感悟
  15. 送情人离别的诗句
  16. 唐甄大命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17. 关于那个温暖的冬天作文3000字
  18. 关于幼儿园早操活动的计划
  19.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演讲稿
  20. 唐诗三百首之《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鉴赏
  21. 诗歌鉴赏《御街行·秋日怀旧》
  22. 小学教科室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23. 中学生校园运动会总结反思范文
  24. 201春节短信祝福语老师
  25. 甲午岁末游普陀散文
  26. 关于秋天的诗句有
  27. 关于秋天美景的古诗句
  28. 中文学院本科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范文
  29. 形容武功的诗词
  30. 感谢你我的女儿家长发言稿
  31. 形容喧闹的句子
  32. 关于新闻采编系宾馆社会的实践报告
  33. 腊八节的祝福短信大全
  34. 关于国庆节的作文范文00字
  35. 《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范文
  36. 逼婚有感散文
  37. 普通话主题手抄报内容
  38. 夏天的古诗大全30首
  39. 舞台剧音乐剧剧本《心愿》
  40. 南中咏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2:46:06
本页面最近被 95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西,TA在页面停留了 6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