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大命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2:09

唐甄大命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岁饥,唐子之妻日: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①。他日,不能具粞,日: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日:“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日:“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日:“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故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日:“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I溉然而叹日:“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日:“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净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是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日:“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日:‘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①粞(灯):碎米。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犹不能具 具:备办

B.比其反也 比:等到

C.命则不如 则:却

D.人鲜衣新帛者也 鲜:鲜艳

l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反映作者抨击社会贫富悬殊、要求公平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②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③为高台者必有湾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

④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 之获

⑤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

⑥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子把自己与邻居比为涸泽之鱼,以说明生活很艰难,并由此引出“吊天下”的悲悯情怀。

B.唐子在野外遇到一个妇人一边祭拜自己的丈夫一边哭,回来的时候,肴见这个妇人还在哭,于是询问妇人哭的缘由。

C.作者以“王公之家”与“无食者”对食物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以说明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D.作者认为,舜禹之所以穿粗糙的衣服,吃恶劣的食物,是因为他们深谙公平治国之道。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3分)

(2)子曷以吊我者吊天下乎?(3分)

(3)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4分)

参***

10.D(鲜:少)

11.C(①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与邻居生活在极度贫穷之中,未涉及“贫富悬殊”;⑥说的是自己想学老聃一样没有烦恼,却不能做到,与题干无涉)

12.B(“比其反也,犹哭”说的是妇人祭拜完回家还在哭,而不是唐子回来的时候)

13.(10分)

(1)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都不能凑够,你凭什么活下去呢?(“三糠七粞”1分,“奚以”1分,句意1分)

(2)你为什么不用慰问我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呢?(“曷”1分,“吊”1分,句意1分)

(3)难道他们吃穿的嗜好与常人有不同吗?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岂”1分,“嗜”1分,“倾”1分,句意1分)

这一年饥荒,唐子的妻子说:“没有米吃了,怎么办?”唐子说:“吃碎米吧!”过了几天,连碎米也不够了,唐子说:“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吧。”改天,还是不能凑够。唐子的妻子说:“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都不能凑够,你靠什么活下去呢?”唐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七成米糠三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邻居中有看到这种情况的人,忧心忡忡地慰问唐子说:“你不是当官的吗?为什么如此贫穷?看来大概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吧?”唐子说:“不是这样的。鱼在江河里,就忘记用来生存的本领;它在干涸的水塘里,就失去用来生存的本领。因为江河里的水广阔无边,干涸的水塘水很浅。现在我和你就像鱼儿在干涸的水塘里,所以没有什么方法来维持生活。你为什么不用慰问我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呢?”

唐子在野外行走,看见一个妇人在坟地里祭拜哭泣。等到她回来,还在哭。唐子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悲痛呢?”她说:“这是我丈夫的坟墓。从前我公公以编席子为业,一辈子下来还有几匹剩余的布帛;如今我丈夫也以编席子为业,一辈子也没睡过一张完整的席子。他比他父亲能干,命运却比不上他父亲,因此我才哭得如此伤心。”唐子很感慨地说:“这才是天下太平的要害所在。因为从前没有人会睡破席子,而现在很少人能穿新衣服。”

唐子说:“从前,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公平的,公平了万物就各得其所。到了不公平的时候,有人富裕就有人贫穷,有人快乐就有人忧愁。建造了高台,就一定有低洼的水塘;有安乐地坐车的人,就一定有脚上长厚茧的人。王公之家开一次宴会,就花费一个上等农民一年的收获,还吃起来觉得不够美味。吴西的农民,就算不是荒年也吃麦麸稀饭,拌上荞麦秆磨的粉;没有饭吃的人,却认为这是天下的美味。人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的。今天像这种情况,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提起秤时如果秤砣比货物重,秤砣就会掉下来,用扁担挑东西时如果前面比后面重,扁担就会倾斜,是因为不平衡的缘故。因此舜禹治理天下,穿着粗糙的衣服,吃着恶劣的食物,不敢放纵自己。难道他们吃穿的嗜好与常人有不同吗?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唐子的父亲*三十一年却不能入土安葬。于是到江西去,向一个当官的老朋友乞求帮助,家里留了一石一斗三升的米,是怕妻子儿女饿死啊。到了庐山锦绣谷,唐子就生病头晕,僮仆询问病情,唐子没有回答。登上高楼远望,感慨地叹息说:“高大的山峦哦,众多的石头啊,你们与大地一起长存。哎呀人啊,疾病侵蚀元气,如同大水淹灭火焰。我听说老子长寿,曾经读过他书中的一句话:‘我只因不考虑自身,所以才没有忧患。’我想这样做却做不到啊。

拓展阅读

1、《项脊轩志》

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当这两个人还待在不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时,世人又怎么能知道他们呢?我今天居住在这破旧的小屋里,却自得其乐,以为有奇景异致。如果有知道我这种境遇的人,恐怕会把我看作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吧!

我作了这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2、没蕃故人没蕃故人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军的营帐无人去收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真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3、《范雎说秦王》

先秦:佚名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小,上太后,下至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4、《范雎说秦王》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秦王对范睢说:“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我自己不明事理,思考也不灵活。”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

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王的心意如何,所以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死,是人无法逃避的。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直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远离中,僻处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不论小,上到太后,下到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5、《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翻古诗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己缅。

鸟弄欢新节,泠风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注释

(1)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

(2)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南亩:指农田。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3)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既有人:指颜回。《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

(4)夙(sǜ速)晨:早晨。夙:早。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缅:遥远的样子。

(5)哢(1óng):鸟叫。伶(líng零)风:小风,和风。《庄子·齐物论》:“冷风则小和。”

陆德明释:“冷风,泠泠小风也。”余善:不尽的和美之感。善:美好。《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6)被荒蹊:覆盖着荒芜的小路。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

(7)植杖翁:指孔子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diào吊,一种竹器,古代芸田所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闲适的样子。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8)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论语·微子》记桀溺劝子路的话说:天下动乱不安,到处都是这个样子,到底跟谁一起来改变现状呢?与其跟随(孔子那种)避开恶人的志士,倒不如跟随(我们这种)避开人世的隐士。于路将此话告诉孔子,孔于怅然哎道: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相处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他们一起来改变现状了。又《论语》同上篇记载子路针对荷蓧丈人的话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两段记载孔子和子路的话,都是说明仕而不隐的道理。陶渊明认为自己坚持隐而不仕的行为,与这种“通识”相比是有“愧”的。而实际上陶渊明在这里表现出了与儒家传统不一致的思想,所以在下一首诗中,诗人又以“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来进一步申明了这一思想。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后汉书·逸民传》:后汉末,“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鹊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讵(jǜ巨):岂。浅:浅陋,低劣。

①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是《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话:“子曰:君子忧道不优贫。”这两句是说孔子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②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勤:劳。长勤:长期劳作。这两句是说孔子的遗训可望而不可,因此转而下决心长期耕作,借以解除目前生活的贫困。

③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

④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这两句是说平旷的田野有远风吹过,美好的麦苗生意盎然。

⑤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这两句是说虽然还未预计到一年的收获如何,就是眼前这些情况便足够自己高兴的了。

⑥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问津:用长沮、桀溺的事。《论语·微子》云:“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是古代的隐士。作者以沮、溺自比,意思是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孔子那种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是今天没有“忧道不忧贫”的人。

⑦相与:结伴。劳:慰劳。这两句是说黄昏时和农民结伴而归,再提一壶酒浆去慰劳近邻。

⑧聊:且。陇亩民:田野之人。这句和上句是说吟咏着诗关上柴门,聊且做一个象长沮、桀溺那样的农民吧!

点击查看更多唐甄大命的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1692.html

热门阅读

  1. 黄大年事迹心得中学生
  2. 降尘的解释及造句
  3. 为你做一首简单的诗
  4. 公司转让的协议书范本
  5. 关于公司年度人事组织的工作总结
  6. 形容讲义气的句子
  7. 赠张旭原文赏析
  8. 2016年升学宴红包祝福语精选
  9. 5劳动节送长辈的祝福语
  10.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11. 实验室的租赁协议书
  12. 2018狗年春节员工祝福语
  13. 春天奋斗的诗句
  14. 民间借款的合同模板
  15. 立冬精彩散文 关于立冬的散文
  16. 大学生心理剧剧本
  17. 万里长城的故事
  18. 父亲在儿子婚礼上的发言稿
  19. 2016年霜降节气温暖贺词
  20. 2016新年贺词大全
  21. 我的姐姐400字作文精选
  22.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探索论文
  23. 雅思技巧心得
  24. 四月一日愚人节整人祝福语精选
  25. 大学生暑期打工实践报告
  26. 物业管理专业自我评价范文
  27. 《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28. 七字励志对联
  29. 玛琳公主童话故事
  30. 文明风尚手抄报内容
  31. 描写有关春节的古诗
  32. 美句的摘抄加赏析
  33. 我的压岁钱我做主作文400字范文
  34.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35. 《大江保卫战》的自读自悟法教学设计
  36. 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自查报告
  37.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英文句子大全
  38. 感动流泪的爱情故事分享
  39. 三爱演讲稿范文
  40. 201年2情人节祝福语精选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0:05:05
本页面最近被 26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西,TA在页面停留了 9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