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田叟·荷筱衰翁似有情古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27:35

赠田叟·荷筱衰翁似有情古诗翻译赏析

《赠田叟·荷筱衰翁似有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前言】

《赠田叟》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热情讴歌了田叟质朴淳厚的品质,并以田叟自比,对*中排挤自己者进行了嘲讽,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注释】

[1]荷(hè):挑,担。

[2]蓧(tiáo):古代耘田用的竹器。《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3]烧畲(shē):烧荒耕种。将砍伐的荆棘等烧成灰作肥料叫烧畲。

[4]暝:天黑,傍晚。

[5]鸥鸟忘机:用《列子》中鸥鹭忘机事。有人住在海边,与鸥鹭相亲,其父欲使他把鸥鹭捉回,鸥鸟见到他就不敢飞近了。本来喻指人无机心,动物也就与他相亲。这里指隐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此处诗人把田叟比视作隐士)。

[6]浃洽:融洽,和洽。

[7]交亲:互相亲近。句中指亲友。

[8]得路:指得志升官。

[9]昧平生:素不相识。

[10]抚躬:唐太宗诗:“抚躬寻既往。”

[11]诚:实在,诚实。这句是说:田叟为人诚直,使人印象深刻。

挑着竹器的老翁看起来有情致,我们彼此遇见之后就一起绕着村子走。烧荒的火光将天边映成白天的颜色,远处被照着的山显得更好看了,傍晚砍伐树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里回荡。鸥鸟与白沙云天相伴,人们也完全忘掉心计,与他相亲,鸟儿和谐融洽的在空中飞翔,可亲戚朋友却彼此一向不了解。自我反省后觉得实在是感激这眼前的一切,谁说乡间没有有明智的人,朝野里的人却不知道,真是让我吃惊。

在李商隐诗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静照观赏、对山村野趣的忘我流连。诗歌首联写与田叟相逢之情景。颔联写所见所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颈联把田叟不以世事为怀与*得志升官者进行对比,一歌颂一讽刺,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尾联用野无遗贤典故,既赞美了田叟,也讽刺了当权者。

全诗语言精工,用典精当。田园生活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俗人际关系相比,纯朴厚直、了无机心的田叟也能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自然清景,对于红尘喧嚣的世人,具有净化心灵、抚平躁动的效用。受无常左右的凡夫俗子,蝉蜕红尘,就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得审美观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污浊的憎恶。

拓展阅读

1、词名句及哪些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 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 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 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 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

】这两句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张丞相》

】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 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 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写 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 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 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涛人睹物伤,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不仅再现了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锄归。——陶渊明《归园居》

】这两句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荒芜,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深入人心的力量。

2、张可久《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注释:

人月圆:曲牌名,属黄钟调。黄钟宫的调性,比较适合表现雍容而缠绵的感。《人月圆》的曲牌来自词牌。北宋王诜的词中“人月圆时”,故名。句式为七五、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四。十一句四韵。三组四字句,多用鼎足对。

次韵:唱和词并依原用韵次序。

短亭:旧时城外于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是送行饯别的地方

纷乱的春云掩映着萋萋芳草,缕缕愁融入残阳之中。昔日曾在小亭中饮下饯别之酒,我们一起乘坐画舫荡漾在澄澈平静的湖中,垂柳上曾经系过青骢马的缰绳。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吹来一阵东风。桃花如雨零落殆尽,美人如今在哪里呢?只重门深掩,地下落满残红。

作者

张可久(1280-约1348),元代曲作家,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仕途上不是很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功堤渔唱》、《小山北曲联乐府》等散曲集。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内容以表现闲逸怀为主。

《人月圆·春晚次韵》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而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味。《词征》评此曲“丰约中度,旋复回环”,此论颇是。在表达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属散曲中的精品。

这首元曲的大意是:人在暮春傍晚路过昔日送别之地,而佳人不在,人触景生,看到旧物感怀不已,表达了人那种离恨和惆怅的心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开头两句,就点出“春”与“晚”两个时节。芳草萋萋,春云凌乱,夕阳美景,愁绪万分,凄迷暮霭。景色的暗淡表现出作者心的惆怅,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景交融”的写法。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人在“萋萋”两句中,正是写眼前景物所引起的离愁。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三句,是对送别景的回忆。人回想起当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人颇为感慨。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进一步表明人思念之深。

“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三句,既是人在写眼前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啼鸟声打断了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在这里值得欣地是:人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真是对偶巧妙,韵律上让人读之会反复吟叹,回肠荡气,意境上更是独具匠心。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这最后三句,是人从正面抒发别地眼前景和感受,意思:花落人空的离恨和惆怅。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引用唐代崔护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的意,抒发离愁别恨。 “ 佳人不见 ”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这首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整,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味。

再从结构上来分,我认为,这首曲正是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入惜别回忆,由啼鸟风雨唤醒又转回眼前写实。整个曲除“愁”和“佳人”一句,其它都是景语,然浓密意,无不隐寓其中。

3、写冬至的哪些 优美的词句

马上就要迎来冬至节气,描写冬至节气的哪些? 那么过去的文人**客在冬至时节, 又会哪些感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吧。

谪官辰州冬至日怀

唐代: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 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泪阑干。

唐代: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遣兴,成吟咏转凄凉。

满江红(冬至)

宋代: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水调歌头(冬至)

宋代: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点绛唇(冬至)

宋代:赵彦端

一点青阳,早梅初识春风面。暖回琼管。斗自东方转。

白马青袍,莫作铜驼恋。看宫线。但长相见。爱日如人愿。

冬至节气的习俗

祭祀活动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祭祀活动。

馄饨面

过去老北京“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来年一个好兆头。

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红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4、《凉州词》原文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事。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度:吹到过。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其一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怀的作。

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征夫在。“孤城”作为歌语汇,具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春风又哪里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襟。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 意的表现更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恰到好处。

其二

这首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点击查看更多赠田叟·荷筱衰翁似有情古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0266.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写雪和写梅的诗句
  2. 有关元旦的祝福语201
  3. 简短励志故事100字
  4. 惊心的平安夜作文
  5. 有关三八妇女节的句子
  6. 《春笋》优秀教案
  7. 小学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8. 马上就办和办就办好的自查报告
  9. 长辈对晚辈结婚贺词
  10. 技术服务合同范式
  11. 品德与社会《家里的烦人事》优秀教学设计
  12. 童话的故事:小熊家的水灾
  13. 关于姐姐的作文:一个关于姐姐和妹妹的故事
  14. 2018年卫生院家庭医生宣传日活动总结范文
  15. 最新的个人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16. 201年鸡年发财祝福语
  17. 又是一年紫藤花开诗歌
  18. 赞美春天的诗句
  19. 五年级期末考试作文:令我感动的事
  20. 关于小学中年级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21. 小学生叙事作文:吃肯德基
  22. 通用大门五字对联
  23. 2016年最新劳动节祝福语
  24. 建军节一句话祝福语
  25. 抗日小英雄李爱民的故事
  26. 时光小镇抒情散文
  27. 学期自我鉴定范文
  28. 关于送别的诗句集锦
  29. 过零丁洋古诗
  30. 中格林童话故事三则
  31. 关于中秋佳节的诗歌
  32. 《席慕容诗集》读书笔记
  33. 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案
  34. 大学校园的经典语句
  35. 李清照《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阅读答案及翻译
  36. 欢度中秋佳节联欢晚会上的演讲稿
  37. 鸡年春节对联集锦201
  38. 元旦节辞旧迎新的句子
  39.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教学设计
  40. 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0 13:34:23
本页面最近被 11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香港,TA在页面停留了 18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