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14 22:56:50

《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约1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约1分钟)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约3分钟)

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 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

反馈学生探索收获,让小组选出代表上台讲解,老师和同学们给出评价与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喜悦。并对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有代有性的问题集中讲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到新课程中历史与地理知识的渗透。)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

1)提问: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

2)活动: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3)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熟悉路线的基础上,让同学通过表演感受丝绸之路当时的盛况,再步步突出重点:当时交流的物品及丝绸之路的桥梁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结论也是水到渠成。)

4.深入学习,突破难点:(约10分钟)

1)楼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曾经很辉煌,为何后来消失了呢?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解释这一现象。

2)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

3)曾经繁荣的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下去呢?

学生演示所查资料并讨论,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展示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组内的互助、协调能力以及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而且通过拓展,可以锻炼学生查询资料和探究归纳的能力,同时通过查询资料来解释历史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因历史的、地理的因素,使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辨证、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古今对比,感悟新知(约6分钟)

1.过渡: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

2.展示:亚欧大陆桥资料片。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3.提问: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锻练了分析对比能力。)

(四)课后延伸,拓展思维(约3分钟)

讨论: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的价值。

学生从发展旅游业角度讨论──丝路旅游方兴未艾。

(设计意图: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回顾总结,概括要点(约2分钟)

(六)课后作业,挑战自我(约5分钟)

上海某中学要组织高二学生去西部领略丝路风光,请替他们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沿途景点介绍,看谁的方案最佳。

(七)板书设计,知识结构。

(八)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成功之处:知识的学习融入有竞争性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中,是本课最大的成功点。由于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又喜欢挑战自我,参与活动热情很高。

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教学形式也是本课的一大成功之处。在挑战时,学生们先在小组内模拟演练,让每一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加强,然后推选出最有实力的人参加全班竞选,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使他们群策群力,互相协作,使课堂真正成为一种合作、和谐、团结的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

不足之处:学生查询的资料如果再精练一点,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拓展阅读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

习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的意思

3.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4.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培养科精神

习重点: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基本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习难点: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一、回顾内容,初识文体

1.这节课我们继续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相信通过今天的习,我们对真理会有全新的认识

2.拿出课前做的课文结构图,自己读读

3.指名说

4.根据结构图,能看出作者的写作思吗?(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

5.像这样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的文体,就是议论文根据议论文的结构,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小结: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识论证,习写法

(一)读思结合,初探真理

1.作者一开始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谈谈你心目中的真理

2.真理就是指真实的道理,被实践检验、证实是正确的课文中谈到了哪些真理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有关的重点词句勾画下来并在旁边适当批注

(2)定理、定律、

(3)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4)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5)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4.小结过渡:这么说,真理有科的定理、定律、说,也有观点等等确实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二)细读揣摩,论证真理

1.怎样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呢?”作者主要列举了三个事例进行论证,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把特别引起自己思考的语句,勾画下来,批注自己的感受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指名交流

谢皮罗首先发现问题,接着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读读课文)

……

关注细小的平常事中发现问题(司空见惯)不断发问、不断探索——追根求源(打破沙锅问到底;发现了真理——真理就是这样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3.用哪三个词语最能够概括每个事例的发现过程?

(发现问题反复实验得出结论;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尔进行了许多试验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1)自己读读,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思考?

(2)交流(紧紧抓住、反复、一连串问号、许多试验)

5.自己读读,再看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三个事例?

6.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词语概括?(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小结:这三个事例完全符合科发现的一般规律:内容相近、写法相同,有理有据地充分论证了真理怎样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又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正确性

7.这样的共同点,不只三个事例,还有许许多多,课文进行了高度概括,自己读一读

(出示文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引读“谢皮罗发现真理,是因为——

(2)千百年来,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举出一个事例进行论证

8.现在你明白作者是怎么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了吗?

小结:根据发现真理本身的规律和过程,作者选取的材料非常典型,文章的段落与段落间,句子与句子的论证也非常严密,这就充分论证了作者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三)得出结论,深化真理

1.为什么作者要告诉我们“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呢?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自读7、8自然段

2.交流:真理不神秘、不遥远(不难);不能凭空产生,不是坐等而来的(不易);需要有所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3.真理的获取并不难,也不容易,探索真理既有艰辛,更有乐趣正如科巨匠们所说——引读(名人名言)

4.科巨匠们的至理名言,无不让我们感到人们正是有了这种不懈追求的科精神,这个世界才如此辉煌

三、总结迁移,激励探索

1.如果说,诗歌浪漫奔放,散文绵长悠远,议论文入扣的论证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思维的力量、逻辑的力量!

2.请选择大家敢兴趣的话题,按照“提出观点,选择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最后进行总结”的结构说说你写议论文的思

3.小生涯即将结束,进入中以后我们会接触更多的议论文期待同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证明观点谢皮罗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波义耳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奥地利医生发现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

总结观点发现真理并不神秘也不容易

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重、难点是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含义,并习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这篇课文,我力求让生自主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生达到因文而心有所动。生是课堂习的主人,在整个过程中,把习的过程还给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生。我始终让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全过程,给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生有充分的时间和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生真正地成为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

我在最初备课时打算让生通过习三个事例,从中解答“科家在这些事件中,提出了什么问题?”“最后得出了什么真理?”和“他们又是怎样从‘问号’找到‘真理’的?”但想到这些问题都能在课文中轻易找到答案,习的兴趣可能不浓,课堂气氛会比较沉闷,即使生读懂了事例明白了道理,但对见微知著、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科精神的体会也只会浮于表层,不够深刻。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尝试从整体入手的方法,不要对三个事例进行逐一的讲解,而是先扶着第一个事例,然后将三个事例放到一起,让生仔细读一读三个事例并关注文字描述的每个细节,发现事例中的相同点,在具体的语境中让生感悟重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抓住“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使生在反复地诵读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和感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让生彼此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此时,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

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授谢皮罗、英国化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

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

2、检查朗读。指名四个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师出示词语。

先让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

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

逆时针:给逆组词。

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

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领域:用域组词。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是一篇新课文,我也是第一次,这篇课文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而且几个小故事引人入胜,生们很感兴趣,因此,我大胆放手,让生们自读自悟、在交流中感悟,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我则重点引导生:这些事例是科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找到了真理。并引导生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在生举例的基础上。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

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因此我引导生将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过的课文在写法上进行比较,并拓展阅读,随文练笔。效果不错,现记录如下:

师: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议论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

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则须疑。──张载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问才是自己的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一切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者的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说,常常修正书中的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说产生。古往今来科上新的发明,哲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3、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4、请2~3名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示的句子。能依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含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1、师准备与本文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词句的课件

2、鼓励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ppt课件。

一、课前三分钟: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特别崇拜科家,能说说你最崇拜的科家是谁吗?你为什么崇拜他呢?

2、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的发现者,创立者,无不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探索,最后找到真理的。所以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

3、书课题,请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检查预习,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解决。

2、课件出示重点词语,交流习方法,听写检查掌握情况。

3、指名接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通顺,重点指导比较难读的句子。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

1、课件出示习提示,生自

(1)、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2)、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生交流,师小结

五、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请生仔细地读一读这三个事例,想想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你还发现了什么?可以在文中画一画,做一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3、每个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4、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事例吗?生交流

5、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画出来,作出批注。

6、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段

六、感悟写法,拓展练笔:

1、交流习收获,着重强调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2、指导生完成113页“小练笔”作业,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当堂反馈

布置作业:

小练笔: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提出观点

总结观点

(见微知著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

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

【课前准备】

课前师将《怀疑与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

团结就是力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格言?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为真理(书:真理),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佑铭,指导我们的言行。1、有很多同特别崇拜科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习第20课,请同们齐读课题。相信同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⑴ 指名读词语。

⑵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请大家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师对照书进行小结: 这篇课文思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重点引导生:这些事例是科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生可能会谈到曾经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外,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谢皮罗 为什么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敏锐地注意 紧紧抓住问号不放 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波义耳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对化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 敏感地意识 一连串的问题 许多实验:大部分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生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 百思不得其解

一连串的疑问 反复的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6、同们,你们读了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他们所以能成功是源于什么?能不能到书上找到个词来说说。(如“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师根据生汇报书。师小结:透过这个感叹号,你还能感受到什么?(科家们的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以及给世人的震撼……)是啊,一个“!”凝结了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谢皮罗授激动地对世人说(指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化家波义耳骄傲地对世人说……;奥地利医生自豪地对世人说……让我们也坚定地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

7、课文到这,同们对课题也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四、随文练笔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示课件──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团结就是力量”……)

! ?

不断探索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怀疑与

顾颉刚 “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则须疑。”──张载 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问才是自己的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章句》,便问《大》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者的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说,常常修正书中的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说产生。古往今来科上新的发明,哲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⑴ 自读自悟。

⑵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点击查看更多《丝绸之路》的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7734.html

热门阅读

  1. 甘肃兰州中考满分作文赏析:重拾生命的落花
  2. 《在家里》教学设计模板
  3. 猪年对联精选
  4.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总结范文
  5. 描写秋天的好句子
  6. 201年最经典高考祝福语
  7. 关于五月的天的诗集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
  9. 租房合同范本的标准版
  10. 初中毕业典礼发言稿范文精选
  11. 一面教学设计案例
  12. 2019励志霸气语录
  13. 学年鉴定表班级鉴定范文
  14. 2016年除夕拜年祝福语
  15. 从细小处开始你的请求美文
  16. 描写青花瓷的优美句子集锦
  17. 2016年猴年新年贺词
  18. 班级文化建设的设想主题班会教案
  19.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古诗原文
  20.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21. 思想操德名言大全
  22. 祝福朋友幸福的诗句
  23. 格林童话小红帽未删原版
  24. 小学同学聚会感言范文
  25. 给朋友的腊八节祝福语句子
  26. 分班后怎样调整家长会发言稿
  27.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范文
  28. 2018顶岗实习的总结报告
  29. 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30. 小学五年级关于父爱母爱的作文
  31. 小型直营超市管理合同模板
  32. 爱迪生造电灯的故事
  33. 加工合同样式模板
  34. 守纪律讲规矩演讲稿
  35. 医院护士工作总结怎么写
  36. 有关过年放烟花的作文
  37.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38. 财务管理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39. 乡愁对母亲的怀念散文诗
  40. 《燕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20:07:13
本页面最近被 35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4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