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5:22

八年级物理上《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阅读法。

教具准备

老花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

生甲:穿衣镜、汽车后视镜、交通镜、哈哈镜。

生乙: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平光镜、放大镜、三棱镜、太阳镜。

师:请同学们对你们见过的这些镜子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根据。

生甲:根据镜面的形状来分,镜面是平的有:穿衣镜、三棱镜、近视眼镜,平光镜;镜面是弯曲的有:哈哈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交通镜、汽车后视镜。

生乙:根据能反射光和能透光来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镜、凸面镜、凹面镜,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镜、近视眼睛、平光镜、三棱镜、放大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即透镜。

二、新课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对于生活中的透镜,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甲:透镜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吗?

生乙:透镜有多少种?

生丙:近视眼镜度数与什么有关?

生丁: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

生戊: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怎么对远视眼睛和近视眼睛进行矫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中的旅行家们为什么能用冰透镜取火?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陆续探究,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其中的两个问题:透镜有多少种?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有什么区别。下面请问学们阅读课本P63—64三段内容以及课本P66信息窗内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有和。

(2)中间厚、边沿薄的透镜叫,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3)中间薄、边沿厚的透镜叫,例如。

(4)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所以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5)右图中的F点叫透镜的,F点与O点的距离叫透镜的。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生:用手摸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的老花眼镜与近视眼镜。

生:用手摸镜片是凸透镜的就是老花眼镜,镜片是凹透镜的就是近视眼镜。

师:冰透镜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种透镜?

2.作出假设或猜想。

生:应该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哪些仪器?

生甲:需要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太阳光或手电简发出的光)

生乙:还需要纸板、笔、尺子。

师:怎样进行实验?

生: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板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用

尺子测出这个点到光心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然后将凹透镜也正对太阳光,纸板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看看在纸板上是否能观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带齐仪器(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纸板、笔、尺子)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完成实验,并测出凸透镜和老花镜的光斑到透镜的距离。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启发、指导。

5.分析论证。

师生回到教室。

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生: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师:请你们将所观察到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现象用简洁的图形表示出来,画在纸上,再与课P64图4—41Lk较。同样厕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再与课本P66图4—46进行对比。

师: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师:什么叫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生:平行光经凹透镜发射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板书、作图

6.实验评估。

师:刚才的实验结论可信吗?是否还有什么因素没有考虑?

生:刚才我们用的透镜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会影响结论吗?

师:请同学们用桌上的灯泡和水来探究水透镜对光的作用。

生:将水倒入废灯泡中,拿到太阳光下一试,它仍然能将太阳光会聚。

师:冰透镜对光的作用,同学们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们能想到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是可靠、可信的。

7.交流与合作。

师:请同学们自由组合,交流所测的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一样?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凸透镜的焦距?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师: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究水透镜对光线作用。

生丙:我最感兴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实验,感觉很轻松、愉快。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本节课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透镜有凸透镜、凹透镜两种。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师: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这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下课后交给组长,并进行登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P67作业l、2。

2.选用课时作业没汁。

五、板书设计

1、透镜2、焦点F,焦距f,主光轴、光心O。

六、课后反思

拓展阅读

1、计划

生基本情况分析:

期接任初二两个班的任务,两个班共有生56人。这届初二的生在小阶段对习的兴趣不浓厚,他们的素养不是十分想,但也有极少部分生虽然对有一定的兴趣,却对知识的掌握还较欠缺,没有养良好的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根据生的实际特点,在保护生原有的兴趣的同时,端正生的习态度,养良好的习习惯,这是本期的的主要目标。

材分析:

书共四章:“水和水的溶液”、“天气与气候”、“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秘”。书与七书都属于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包含了地球运动、机械运动、光运动、声运动、水和大气的运动、神经和*对生命运动的作用、电的运动等。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质之一。在小阶段已习过水在自然界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知道一些质能溶解于水,水与生的关系非常密切,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过去习水是割裂为:地习水的分布和循环;生习水与生命的关系,如根吸水、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化习溶解性、溶解度、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习水的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使这一内容显得支离破碎,而十分重要的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却很难放在哪一门中。在《书中,用“水”这个主题把过去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很自然使这些内容联系在一起。

第2章“天气与气候”。大气也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质,没有大气就没有生命。小阶段已习过空气的存在,人类对空气的利用,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知道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描述天气的可测量的量。初步了解雨、雪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等。地球的风、雨、雾、雪等与大气运动密切相关,天气和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大气运动和变化原是必须要了解的常识。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内容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发现、植感应性的产生等。小阶段是从生对环境的适应习植的向光性、向地性和向水性,知道大脑是人的生命活动总指挥部。小阶段只提出现象,没有习生作用的机习这一章可以用来解释动的行为和植的感应性。对于生*的作用,考虑到生的可接受性,仅做常识性介绍。

第4章“电路秘”习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小阶段已过简单电路,知道电源、导线、开关、电池、灯泡这样组一个简单电路。本章习了电流、电阻、电压、欧姆定律,知道了电流、电阻、电压三者的关系。发电、输电、用电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浮力及阿基米德原;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地球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阿基米德原解和运用、建立对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第2章“天气与气候”重点:大气的垂直分层;气温的观测;气压的观测;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气压对天气的影响;风的观测;相对湿度的观测;凝结与降水的形;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的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与天气形势;不同质的比热;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与洪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对流的形;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风的形;目测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简单的天气预报;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分析;人类活动与洪水。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重点:植的感应性现象;生长素与植向光性的关系;胰岛素与血糖浓度的调节;动的内分泌腺与*;神经系统的组、反射与反射弧;动行为分类、体温的控制。

难点:动*的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活动中信号传导。

第4章“电路秘”重点:电流的测量;电压的测量;电阻的相关因素;欧姆定律;电路连接。

难点:电压的概念:研电阻的相关因素的方法;电路连接的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

情分析:

少数同能及时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课认真,发言却不是很积极,课后能不会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习自觉性弱,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缺乏爱好。

与生活的联系较多,习的热情较高,师要正确引导,以期让生对充满热情。生双基情况从其课情况看,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很多简单操作做得不够充实,缺乏实践能力,以至于影响其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对知识的解和领会的能力较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加强。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认图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较弱。做好每一个生的工作,因材施,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不断发展进步。

(一)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1.认真习新课程标准,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面向全体同,同时促进个别同优势的提高,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提高。

2.认真习和领会新课改念下的,做好资源共享,在保证课堂质量的同时,做到因材施、因人施

3.抓好课堂40分钟的,做到严厉、活泼、紧张的习氛围。

(二)提优补差的措施:

1.面向全体同,以目标抓优生,以情感促差生,以竞争促中等生。

2.与中差生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开展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厌到好轨道来。

3.因人设题,因题选人,做到全体同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肯定优生,鼓励中差生,达到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发展。

(三)其他措施:

1.定期进行知识落实的检测,及时反馈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补漏工作。

2.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已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做到系统化,便于生的把握和巩固提高。

3.加强实验

2、计划

生情况的分析:

全班共有生42人,期中女生占了30人,男生只有11人。就期的习及多次的平均考试绩来看,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15次的业检测和模拟检测,平均分在90分和80分以的人数,占了全班的30%,而平均分在60分一下的,15%左右,总体表现还相当不错。

这个班的30个女生中,有7、8个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而有2个生对基础知识是一窍不通,大概有3个生对常识的习比较困难。而剩下的基本都可以及格以。男生中,有4个非常优秀、3个比较不错、3个略懂、1个一窍不通。

基于这班生的这种习状况,我想我的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期的知识较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二、重难点: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水的密度,压强以及阿基米德原质的溶解性,溶解度以及计算为重点,地球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压强,密度,阿基米德原溶解度等概念,以及运用的重要性,最后树立节约水资源的思想意识。

第二章:重点是温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天气的测量,初步了解雨,雪的因,大气污染和大气保护。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气流与压强的关系,海洋与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以及地形地貌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

3、随笔

初中注重让生经历从生活走向,从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规律,并将所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

对于生而言,生是主体,师的观念应该改变激发生的习兴趣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育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应该让生大胆的去猜想,不能对于生的猜想不加考虑的一票否决,当有生问到:房屋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人站在车里向扔东西东西会怎么样体为什么下落而不向掉?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却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当初牛顿没有在苹果树下看书或者牛顿坐在榴莲树下看书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生的创新思想,生的思想很活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师所不及的,当我们所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的答也就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对于生提出的答当他们知道答后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提出问题是的开端。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生可以从生活中去找到问题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答。这样能够很好的激发生的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打下一定的基础。

任何一门、一项技术都是以兴趣为先,也不例外。对于生而言应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从生活中发现,也要让走进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实验比如说降落伞实验比谁的果下降的速度慢,自制电动小车实验比比谁跑的远、谁跑得快,这些实验都是生所喜爱的,因为这些都贴近于生活中的玩具,但在中让玩具变工具。还有很多的有趣的实验都能够提高生的兴趣。

是以实验为主的,所以实验必不可少,当然由于校的实验条件限制,不能够达到所有事实验都能够做的目的甚至一些实验不能进行。那么师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基本步骤自制生活中的小实验,比如说:声音是怎样的?音是有振动产生的,但是我们要以实验的方法去告诉生,这节的实验器材需要音叉,我们不能说没有了音叉这个实验就不能做,师可以改进方法,在没有音叉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生常用的刻度尺(直尺)放在桌边,让生拨动刻度尺,当刻度尺振动的时候声音也及产生了,当用手按住刻度尺的时候发声停止,这样简单的小实验既让能每一位同动手做,也让生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因----振动,生知道这些事生活中的实验,也能让生自己动手制作,激发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习也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有很多的同都是很困难,其实初中是从生活的实践出发,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产生及过程,所以习不是盲目的记一些概念,关键是掌握实验方法,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对于复杂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告诉生实验的过程,不能简单按照材所说来告诉生,这样做法让很多的生很疑惑,甚至根本不知道方法的原因、过程、影响从而达不到想的效果。

方法是重点但兴趣是前提,是我们师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4、随笔

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生表现出较浓厚的习兴趣,但在如何好这门课程,习方法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通过一期的实践,发现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生了解不够,对生关注不到位。

新课标要求注重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的全面长。新课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从走向社会”。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生关注生活、运用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

2、有时课讲得太多,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实验训练不够。对生课外小实验利用不好,以致生对实验观察、动手、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比较缺失。中我对实验中相关现象、规律、问题都进行了引导分析、详细讲解,而且也进行了与考题类似的练习。可是考试结果看来答对率仍不高,只有50%。由此反映,师“填鸭式”远不如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现象中归纳、概括规律的习效果,而且单纯的演示、填鸭式讲解、机械化训练也束缚了生的想象、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

1、对基础知识讲解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效率和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2、向扎实有效课堂努力。力求多种模式并用,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效率。运用小组合作、自主习等有效的习形式。

3、注重法指导。在过程中有意向生渗的常用研方法,如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归纳法、转换法等。加强生对方法的了解,使生加深对知识的领会,掌握研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的能力。

4、注重实验与训练。训练贯穿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多与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问题相联系。引导生把所知识应用于实际,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知识的解,培养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随笔

初中是一门很重要的,但是“”的印象会使不少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生顺利踏初中台阶,其次是要让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然后根据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1、 对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习埋下祸根。所以,师要地、系统地、合地组织。正确认识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方法,重视生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

其次,对重点、难点知识要把握准确。重点难点是活动的依据,是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活动中心和方向。在目标中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活动中,往往对重点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者误将“难点”的知识当“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效率和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生的反应,从而一笔带过。但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生反馈的信息,调整的方法和思路,准确流畅地把知识传授给生,达到共识。

2、对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生,兼顾两头。班授课是面向全体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的因“班”施,课后还要因人施,对习能力强的同就要提优,对习有困难的同,加强课后辅导。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法指导。中阶段形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现象的基础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角色,应努力为一个善于倾听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主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生在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多让生参与,经历过程,体验获得结论的喜悦。

第三、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效率。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育提供了现代化的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在新形势下,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师的素养和水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软件的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过程中应有意向生渗常用的研方法。如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生如果对问题的研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到了一些研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的能力。

1、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意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了,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我们的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生思维,渗的思想方法。目前,性的习方法已为一种潮流,就是生在习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能在参与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到方法,从而有效地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

1、对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师非常重要。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性的,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力,能“抓住”生的注意力。其三,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其四,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师在课之前应对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地降低初中习的门槛,先将生引进门,哪怕先让生感觉到“”的假象,我们都是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的殿堂。

点击查看更多八年级物理上《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5765.html

热门阅读

  1. 饮料包装有限公司年度的自查报告
  2. 英文新年祝福语
  3. 军训日记900字
  4. 2016年猴年公司贺词
  5. 留恋大学演讲稿
  6. 有你有我也有他杂文随笔
  7. 《九寨沟》教案
  8. 排队中学生演讲稿
  9. 选大王的寓言故事
  10. 十二生肖中羊的故事
  11. 读小王子心得1500字范文
  12. 朋友故事作文300字左右
  13. 人生之忌美文
  14. 学生学业成就自我评价范文
  15. 九月开学广播稿
  16. 春天花的古诗
  17.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18. 森林防火的承诺书
  19. 中外名人故事
  20. 关于晚安的说说精选
  21. 《纸船寄母亲》的教案设计
  22. 意义非凡的元旦晚会作文
  23. 蚕豆的造句
  24. 2015最新网络流行句子
  25. 幼儿园开展爱国卫生月的活动总结
  26. 空中春晚初一作文
  27. 舟山市导游词讲解
  28. 新闻发布辞信用社存款突破20亿会议发言稿
  29. 同学送别祝福语集锦
  30. 资产经营公司的工作计划
  31. 坡道练习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32. 清明祭英烈小学四年级作文
  33. 陆游的《书愤》赏析
  34. 2016年圣诞节短信问候祝福语
  35. 诗经小雅《甫田》
  36.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作文400字
  37. 湘行散记摘抄
  38. 联合招领策划书范文
  39. 美丽的夜晚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40. 七夕情人节作文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09:06:50
本页面最近被 10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西,TA在页面停留了 7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