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故事
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中外名人故事吗?想知道这些故事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中外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征服王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出生在距今2500年前的马其顿。一开始,希腊的一些城邦都看不起马其顿,因为它位于郊区,文化并不发达。但是,自从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成为马其顿国王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改变。腓力二世率领军队征服了很多地方。
马其顿的年轻国王
“嘶嘶嘶嘶!”
大黑马抬起前蹄大叫看,把骑在他背上的骑手摔倒在地。腓力二世皱着眉头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能驯服这匹野马吗?”
他把许多将军都叫到跟前,可是,将军们骑到马背上就被摔了下来。
这时候,亚历山大突然走上前说:“父王,让我试一试吧。”
“不行,万一受伤了,你母亲会非常担心的。”
“父王!我真的很想试一试。”
在得到允许后,亚历山大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匹马好像很害怕自己的影子,就把它带到了它看不到自己影子的地方。马儿果然很听话地驮着亚历山大跑了起来。
腓力二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亚历山大,我们是谁的子孙?”
“特洛伊战争中英雄阿喀琉斯的子孙。”‘
“说得好!我们是英雄的子孙呀!*不能忘记。知道了吗?”
亚历山大紧紧握起了拳头。成为阿喀琉斯一样的英雄,就是他的梦想。他想成为一个征服全世界的英雄。
前进,再前进
刚过20岁,亚历山大就当上了国王。马其顿下属的城邦觉得亚历山大还是个小孩子,所以发动了叛乱。但是,亚历山大率领着军队进攻底比斯,只用不到15天就占领了底比斯。紧接着,他占领了埃及和波斯,还在那里建立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港。
征服波斯后,士兵们都以为可以回家了。可是,亚历山大大声对他们喊:“现在还不是回去的时候,我们还有未完成的事。现在我们要去征服印度。听波斯人说,印度是这个世界的尽头,你们跟我一起征服世界的尽头吧!”
就这样,征服印度的战争开始了。印度国王让许多大象参战。最开始,马其顿士兵被大象吓坏了。不过马其顿士兵很快发现了攻击大象的方法,他们用长矛吓唬大象,大象害怕得四处乱跑,不可战胜的大象部队就这样被征服了。
可是,士兵们再也不想打仗了,他们纷纷把武器扔在地上。亚历山大非常着急,如果士兵们不出征的话,他是无法继续战斗的。最后,他走出帐篷,伤心地说:“我同意你们所有人的想法,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家乡吧。”
返回家乡需要穿过沙漠。白天大家要忍受阳光和口渴,晚上经常因为寒冷无法入睡,最可怕的是还有沙尘暴。两个月后,他们终于回到了波斯。可是,因为亚历山大在战场上受了伤,又过度饮酒,结果病倒了。身体状况不断恶化。
看到亚历山大的病情不断加重,许多将军走到他身边,问:“您想把帝国交给谁呢?”
亚历山大想了想,慢慢地张开嘴说:“我要把我的帝国交给最强大的人。”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梦想着建立世界上最大帝国的亚历山大,在33岁时就闭上了眼睛。
亚历山大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他跟自己的士兵翻山越岭,穿越沙漠,一直到了当时被认为是世界尽头的地方。可惜,他的帝国没维持多久。亚历山大死后,势力最大的三个将军把帝国给瓜分了。没过多长时间,这些将军统治的国家就灭亡了。不过,他的梦想让欧洲和兖州连接了起来。
拓展阅读
1、秋瑾的名人事迹故事
秋瑾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疆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样样皆精。
1904年,她决然脫离*家庭,只身东渡日本留学,并和留日女学生陈撷芬发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妇女团体“共爱会”,后经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她第二次去日本,大力赞助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分会主盟人,自称“鉴湖女侠”,常身穿男裝,腰佩短刀,好一副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1906年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妇女报刋——《中国女报》满腔热情地提倡女权,鼓吹**。
1907年,她回到家乡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和徐锡麟一起积极策划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同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仓促起义,失败遇害。秋瑾受株连被捕,同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慷慨就义,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
2、画家倪瓒的洁癖人生名人故事
人爱干净不是问题,就怕爱干净到了要命的程度。要谁的命?元代大画家倪瓒就爱干净得差,最要了自己的命!
有人这么数落那些爱干净的人:“这干净还能怎么干净,总不能天天给桌子洗澡吧?”元代就有一位画家先生,虽没天天给桌子椅子洗澡,却天天给院里的一棵树洗澡。不知这树是受宠若惊了还是咋的,后来竟“*”了,很青春的身体迅速干枯,最后成了一株不长叶子的标本。
还有书房里的物件,画家要求两个僮仆不停地打扫尘土,就差没让人将画笔拿来一根根清洗笔毫了。
有一个朋友来串门,可能酒喝得有点高了,晚上就在倪瓒家住下了。这下,画家寝食难安,半夜光着脚丫子下床。到客人住的房子窗下偷听,听到朋友咳了几声,画家只觉得心里翻江倒海,差点没*。早上朋友去茅房,画家赶紧让僮仆去屋里找痰渍,竟然没有找到。憧仆怕换打,随手捡了一片枯叶,说上面有痰渍。再看画家先生,捂着鼻子闭着眼,让僮仆把那片无辜的叶子一直扔到了三里以外。
这还好,还有更另类的。有一次他去别人家,晚了就住下了,那家的一个女婿听说名人来了,就欢天喜地地来拜见,没想到只说了几句话,画家就恼了,右手举起来,就给人一个大耳刮子。那声音显然没有音乐好听,但还是把朋友引了过来,奇怪他为什么打自己女婿。画家去仔细洗了遍手,才慢条斯理地说:“脸不干净,说出的话也不干净,打他脏了我的手!”
接下来画家有一次被抓进了大牢,见狱卒给他送饭,就要求狱卒把装饭的案子高举过眉眼。狱卒就笑了,说你想干吗,还让我举案齐眉?其实画家是怕狱卒的唾沫掉到饭碗里。狱卒不知怎么知道了,当然火大,要把画家用铁链子拴到厕所旁边去吃饭。幸得众人说情,画家才躲过此劫。不然,就他那干净劲,非被恶心死不可。
又过了N天,画家的母亲病了,他就请葛仙翁来诊治。当时正下着雨,葛仙翁心说机会来了。别人服了你,我可不服。我就不信改不了你这爱干净的穷毛病!当时画家养着一匹白马,也是天天洗澡,就差没打摩丝了。葛仙翁非要让画家用白马接他去。你想啊,那么白的马,在泥水里走一趟,明天还不得用十大缸水洗啊?洗就洗吧,反正僮仆是花钱雇来的。但到了倪家,老头子又要求先登清秘阁再给老太太看病。这清秘阁可是从不让人随便上去的,但今天情况不同,还是母亲的病要紧,没办法,画家只得同意。老头背着手,昂首挺胸登上了清秘阁,把古玩书籍扔得遍地都是,边翻边往地板上吐痰。老头想。这个屋子你总不能不上采了吧?我让你再穷干净!
老头这次还真看走眼了。倪瓒当时啥也没说,待他驾鹤西游,外人才知道。那座他一直珍爱的清秘阁,从葛仙翁登上去那一刻起,就在画家心里永远地死去了。一直到死,画家都把清秘阁当成了海市蜃楼,偶尔远远地看上一眼,但从此再没有踏进过半步。
3、秋瑾的名人事迹故事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 蔑视*礼法,提倡女权,常以 花木兰, 秦良玉自喻。早年学习经史、诗词,善 骑射。 她与 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 ,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的孪生女儿” ,与 唐群英、 葛健豪誉为“ 潇湘三女杰” ,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三杰”的多种说法之一有徐锡麟、秋瑾、 陶成章。
“绍兴三杰”为秋瑾、 鲁迅和 *。
孙中山称秋瑾为“最好的**秋女侠”;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巾帼英雄”;楹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浙人之首先入同盟会者”;“为推翻*、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于光复事业,功莫大焉!”;在所著《 建国方略·有志竟成》中再次把秋瑾与徐锡麟、 熊成基等**志士并称,褒扬其**功绩。
*给表妹王去病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他认为:“秋瑾是一个带头打破“ 三从四德”这种*束缚的“新女性”,是一个反帝反***的“先驱者”。“秋瑾是资产阶级**家”。
范文澜在《 中国妇女》杂志发表一篇回忆性的学术文字《女**家秋瑾》,径称秋瑾为“女**家”,认为:“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 女的伟大代表人物。”“她认定**是救国的唯一道路”,并“坚决走**道路”。“她在轩亭口从容就义,用纯洁的血为中国妇女画出了一条鲜明的路线来,后来千千万万的爱国妇女,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参加了**队伍,正像秋瑾所希望的那样,为“我中国女界中放一光明灿烂之异彩”。”
4、爱国的名人故事
在我们国家处于危亡时期,那些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是我们无法忘记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爱国的名人故事四则,希望读者喜欢。
故事一 国耻恨难消——夏明翰
1928年2月9日,武汉市上空彤云密布,阴风凄凄。在国民**派的刑场上,**员夏明翰大义凛然,慷慨赋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南衡阳。他少年时代,就疾恶如仇,立志报国。
有一次,明翰跟着母亲从武汉乘船到九江。船上,耀武扬威的洋人动不动就对中国乘客强行无理。有个乘客因为没把行李放到床铺底下,洋人便气势汹汹地破口大骂,并一脚把行李踢出去老远。
“这是咱们中国的土地,怎么能容忍洋人横行霸道!”明翰攥起小拳头,愤愤地望着母亲清癯的面孔。
母亲的心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她鄙夷地瞥了身旁的洋人一眼,当即吟诵了一首抒发忧国之情的诗歌。吟完,又对明翰说:“怒气憋在肚子里会生病的,你也来作一首吧!”
明翰伏在船栏杆上,默默地眺望着,沉思着。此时,滚滚的长江上,一幕悲剧正在发生:一艘横冲直撞的外国轮船撞碎了中国渔民的小木船,负伤落水的渔民发出了凄厉的喊声……明翰触景感怀,一首充满仇恨的小诗脱口而出:“洋船水上漂,洋旗空中飘,洋人逞淫威,……”第四句还没说出来,母亲已经接上了:“国耻恨难消。”
后来,夏明翰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一直保存到就义前。
故事二 拒写悔过书的`容国团
员工联会为庆祝新中国国庆节,在湾仔球场举行了一场乒乓球表演赛。那天,容国团的精彩表演,尤其引人注目。
然而,客国团的爱国行动,却触怒了东买部的理事长。他气呼呼地指责容国团参加国庆庆祝活动是“*问题”,并强迫他写一份悔过书,保证以后不再参加这类活动。否则,就开除他出球队。客国团人小骨头硬,哪里肯服气,当即反驳说:“我只是在这里工作、打球,并没有卖身给你们,为什么要写悔过书?人头落地,我也不写!”说罢,一转身走了。
容国团回到家中,躺在床上闷闷不乐,因为工作没了,少了几十元的收入,怎么帮助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呢?父亲见儿子情绪不好,有点奇怪,便亲切地问他:“今天碰到了什么事?怎么一点精神也没有?”
容国团不想再瞒父亲,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父亲听了,一边连连点头,一边高声说道:“孩子,你做得对,悔过书无论如何不能写!” 接着,便领着容国团一起到了东买部,当着理事长的面,背起行李扬长而去。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赴宴作画。
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
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
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
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作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思。
故事四 华罗庚的爱国情结
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
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有关“爱国”的事例精选
3.重阳节的名人故事四则
4.关于古代刚正的四则名人故事
8.有关爱国的成语故事精选
5、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1.张海迪
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
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运动生涯
1991年 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 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1996年 美国达拉斯“美国杯”比赛全能第七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1997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一名;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跳马第一名。
1998年 “中、美、罗三国团体赛”个人跳马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3.罗斯福
美国的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小的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重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由于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巅峰。在晚年,已经很少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憾。
自信是所有人士必备的素质之一,要想,首先必须建立起自信心,而你若想在自己内心建立信心,即应像洒扫街道一般,首先将相当于街道上最阴湿黑暗之角落的自卑感清除干净,然后再种植信心,并加以巩固。信心建立之后,新的机会才会随之而来。
4.杨孟衡的励志故事
他是中山大学翻译学院的一名新生,叫杨孟衡,身高176厘米、体重40多公斤。在迎国庆文艺晚会上,他表演了歪着脖子夹伞,用脚拿筷、晾衣、夹花生米的绝技,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大家都以为他是学校请来的一个杂技团高手,但当他在台上,露出两只空荡荡的袖子时,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原来,他七岁的时候就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游泳、足球、书法却样样在行。这十四年来,他一直坚持用脚翻书写字,他还是昆明宜良县的高考文科状元,云南省前60名。来看这位90后励志青年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1990年11月杨孟衡生于云南昆明的宜良小城。1997年,他7岁时因高压电击伤而双臂高位截肢,从此开始用脚写字、练习书法。
3个月学会用脚写字
那年杨孟衡被10万伏的电压击倒,几秒钟后他已昏厥。父亲杨洪彬抱着受伤的儿子,从卫生所、到县医院、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的是不让儿子永远离开自己。最终杨孟衡顽强地坚持下来,但双臂被截去,他成为一名残疾人。
父亲杨洪彬也深知,自己和妻子不能永远照顾儿子。他们让杨孟衡在家里自己洗衣服、搞卫生、写字……磨得脚起了水泡。母亲说,儿子当年被电击后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读书”。为实现这个理想,杨孟衡用3个月的时间学会用脚写字。
在高中读书时,杨孟衡的桌子比别人的要低30厘米,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一个个好成绩就是在这张课桌上努力而来的。
杨孟衡说,进入高中前父亲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上高一开始能够在前两百名,到高二能够到前一百名,高三能够进入前五十名,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但他第一次考试就超额完成任务: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十七名,高一期末考试已是年级第十三名。
此后他成为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他说,自己的学习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用心。
他乐观,豁达。在那样的困境中,坚持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说,没有了双臂,我还有双脚,生活不会来适应我,我只能一步一步地学会适应生活。
身残志坚,他的成就激励很多很多人
杨孟衡爱踢足球,喜欢游泳,作文也颇有造诣,书法作品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并入选全国书法艺术人才库。
2005年杨孟衡参加云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田径赛场失意,转项游泳。
2007年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因状态不好,仅得全国第六,冠军梦未遂,重拾课本,逐梦高考。
从高一至毕业,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位居年级前列。多次参加各种科目的竞赛,英语获2007年昆明市第三届“英语周报杯”阅读竞赛一等奖, 2010年4月获得第五届“恒源祥”杯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
2010年6月杨孟衡参加全国高考,以总分594分的成绩成为宜良县文科第一名,居云南省前60名。
据说,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昆明市残疾程度最重,高考成绩最佳的考生。其求学事迹通过*电视台以及各地电台、报刊报道后迅速风糜网络。不过,在杨孟衡看来,高考是“考得最不好的一次,以往摸底考试我能考到650分左右。”有同学评价他时说“一直是领头羊,他的刻苦一直在*着我们全班”。
2010年7月,应“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邀请,到腾冲参加长江商学院的英语培训活动,被李阳老师称为“无臂小李阳”,并称赞他的英语口语“特别特别棒,就像美国播音员一样”。同月,进入疯狂英语广州集训营国际领袖营5班学习。
2010年7—8月,先后在云南省教育厅,昆明市教育局,宜良一中、二中、蓬莱二中,北大附中昆明实验学校,石林育才教育集团龙泉校区、五华校区、呈贡校区等学校进行汇报交流。
2010年9月1日,成为教育部和*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大型公益电视晚会《开学第一课》的特邀嘉宾,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坚持梦想的典范。2010年9月,其自己书写的成长故事《无翼也飞翔》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发行。
荣获云南省高校*、云南省教育厅授予的“‘三生教育’杰出人物”称号;昆明市教育局授予的“昆明市优秀学生”称号;昆明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昆明美德少年”称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