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教学设计
情感与态度:初步懂得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的辛苦,要感激、孝敬他们。
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学会与父母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体验掌握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的方法。
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在家里观察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他们最近有什么烦恼,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帮助他们的办法。
2.准备长方形的空白纸条(3~5张)。
3.教师事先调查学生在家里的烦心事并选择性地录制一些内容。
2课时
第一课时 和爸爸妈妈谈心
一、创设情境,激*趣
1.小品表演: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
2.同学们自由交流后,相机揭题:与爸爸妈妈有冲突,可以跟他们谈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心平气和地解决,千万不能赌气。
二、再次讨论,感悟要领
1.出示课本内容:“我的心事”(听录音);
2.提向: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
先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爸爸,一人当滔滔,父子好好地谈谈心(角色可互换)。再汇报交流,请你把老师当爸爸,谈谈你的想法。
3.你知道爸爸对你有多大的期望吗?出示教科书范例:《画笔的故事》(听录音)
4.师:当年奶奶希望爸爸好好学习,这也是爸爸对孩子滔滔的希望啊。
三、合作交流,领悟深化
师:在家里你有什么心事?请你写在小纸条上,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其他三人帮他出主意,可以说说该怎样与父母谈心,最后全班交流。
四、活动体验,明理导行
1.你想成为孝敬之星吗?下面我们就要开展这样一次活动,首先请大家汇报课前一周的调查情况。
学生自由交流,调查内容或调查小报告可以展示出来,随机选择几个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活动,例如:爸爸老抽烟……
爸爸、妈妈吵架了
爸爸生病了……
妈妈下岗了……
2.小组模拟活动:各小组白选(或自定)一个内容,分角色进行摸拟表演活动。
3.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4.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活动,知道了平时在家里要多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也要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及时告诉他们,做到心灵相通。
第二课时爱心留言条
1.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并收集2—3条爸爸妈妈写的爱心留言条。
2.准备彩笔、尺、空白纸条3—5张。教学过程
一、榜样引领,学习撰写“爱心留言条”
师: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方法除了谈心以外,还可以通过书信,撰写“爱心留言条”。
出示书中的四张“爱心留言条”,通过评议,知道“爱心留言条”的写法,内容可以简单地只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格式为:先写称呼,再写正文内容,最后落款,包括署名、时间。
二、作品展示,初步领悟
1.请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和收集到的“爱心留言条”: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并说一说与“爱心留言条”有关的趣事。
3.师总结:看来大家对“爱心留言条”已不陌生,它确实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调味剂,利用好它,会使我们的家庭更温暖。
三、活动体验,深化主题
1. 比一比,看谁的“爱心留言条”写得好。
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
(1)小丽的奶奶生病住院了,请你代小丽写一份“爱心留言条”。
(2)星期二下午学校要放学晚一点,请你中午给爸爸妈妈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免得他们担心。
2.比赛开始,限时5分钟。
3.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评出前八名。
4.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设计更新颖、更漂亮的“爱心留言条”,别出心裁地把它放在父母能找到又有些意外的地方,给他们一份惊喜,效果必将出人意料。
四、主题拓展,延伸导行
1.师:其实孝敬父母的方法还有很多,谈心、撰写爱心留言条之外,还可以怎样做?说一句知心话,送一张爱心卡,画一幅画,写一首小诗,生活中给父母夹菜、倒茶、让座、捶背、学习上主动自觉,与父母一起写爱心日记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好方法。
2.出示《游子吟》,齐声吟诵。
议一议:哪一句最能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请摘抄下来。
“跟爸爸妈妈谈心”有的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就露出一幅很吃惊的样子。原来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爸爸、妈妈太凶了”。我又一次感到课程的实施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要对家长进行宣传,进行培训,转变家长的观念。
孝敬父母应该让学生从最小的事情做起。父母生日快乐,可是很多学生连父母的生日都不记得。所以课后我先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并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课后我收到很多“爱心留言条”,有的学生写了五六张,有写给父母的,也有写给爷爷奶奶的,还有写给老师同学的。这些小大人可精啦,他们希望“妈妈少打点牌,晚上早点睡”,希望“爸爸少抽点烟,注意身体”。他们提醒老师“多喝点开水,保护好嗓子”,同学们“上学别忘了带笔”……可我也有些担忧,因为高年级学生上课爱写小纸条,传小纸条,写“爱心留言条”的活动会不会滋长这种坏习惯呢?
拓展阅读
1、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我在这次国培中学习了“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虽只有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学习的真正开始是从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开始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通过这次国培,给我们今后的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共同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巩固、应用与拓展。”概念教学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过程、分析过程,体现了活动主题。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铺垫导入恰当,让预设与生成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数学陷阱的设置。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
2、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加新鲜和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职责不仅仅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探索和领会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追求知识的信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养成乐于求知、勤于求知的习惯,成为更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此次培训,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体会。首先就教师角度来说,应该做到两点。
一、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新课程*已经实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被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足功夫,却没有认清教学的真正目的;认为教学活动只是课堂内的事情,讲好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其实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师一定要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例如我们应该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平静”模式,而是模拟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现实环境,给学生制造或愉悦、或愤怒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学习并感受教材想要表达的中心含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数有所作为的人从事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领域。情感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无论在课上课下或是校内校外亲切和蔼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惧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人,如此一来,将会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学生思维也更加活跃。
三、授学生以渔
第一,教会学生预习。因为他们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先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学生们认识到重要性后,趁热打铁,传授具体的方法。结合练习册把每课的生词、词语解释全部抄到书上,并熟读课文三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预习要素在上新课之前检查,没有完成的将受到小小的惩罚。经过三周的训练,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自觉完成。
第二,教会学生听课。一节课45分钟,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采用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每堂课先用3分钟提问抽答,借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首先教会他们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学生切不可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
能 “左耳进,右耳出”,不能 “傻听”,不能只听 “热闹”,不能只顾“欣赏”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并且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有效地做好笔记,避免走神。在学生练习的十分钟,我就**辅导,顺便检查他们的听讲情况。
第三,教会学生复习。通过做练习册,课后思考题,小测验,课前抽问的方式,都能够掌握他们的课后复习情况。
总而言之,教学关乎的教与学两个问题: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及学生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
3、三年级语文《习作二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
这是一次习作练习,题目是《我的自画像》,习作附有一幅插图和一篇相对应的作文。
依据教材特点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要达到以下目标:①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②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③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本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呢?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
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什么。
[注]学生一旦展开想像的翅膀,脑中就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练习,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同学们想得新,说得好。听校长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为了迎接他们,学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咱们班要办一次墙报,墙报的主题是“温暖的家”,班级是我们的家,怎样向外校的老师介绍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
[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热情。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怎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方法:
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什么。
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怎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体系认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熔为一炉的。他把观察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认为观察作文能够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这三者是科学的作文教学的“支柱”。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介绍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什么,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孩子呀!
[注]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还可以写身材、容貌、衣着、神态、表情等。
[注]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在写的.时候,一定要写真实的自己,优点可以写,缺点也可以,写的内容要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
[注]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有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于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都毫无用处—因此,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7.同桌两人交流,修改习作。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写的《我的自画像》,要求:
(1)找出自己写的最成功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让他听听这些语句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并认真听取同桌的意见。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不够合适,读给同桌听,两人共同修改。
[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努力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