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1:18

《听泉》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走近文本。

(多媒体课件出示鼎湖山远景)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作者游览过的鼎湖山,它被人们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远远望去,葱葱茏茏、满眼碧绿。鼎湖山植物多,寺庙多,瀑布多,那儿的泉水颇负盛名!作者也正是慕名前往去听泉。

师:这节课,让我们与作者结伴同行,循着这鼎湖山的游览路线去听泉。请同学们轻读读题。

师:作者一路上不仅饱览鼎湖山的风景,更重要的是用耳去倾听大自然的妙曲。该怎么读,再来一次,齐。(见预设一)

二、精读感悟,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泉的什么?

2、再默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泉水的词语;用“ ”画出写泉声的词语。并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

3、师生交流,品读。(见预设二)

(学生自读,分别勾画写泉水、泉声特点的词语,并细细感受,从而在脑海中勾画鼎湖山草丰木茂、鸟语花香、满目青翠的景象,为后文作者静夜听泉作孕伏。)

4、学习第3自然段(初识庆云寺)。

借助多媒体播放钟声。

师:听,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

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循着这钟声,我们来到了哪儿?出示庆云寺图片。

师:这就是庆云寺,这是一座古刹。你们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要通过你的读让老师感受到这是一座古刹。

指名生展示读,师以评促读。

5、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静夜泉声的美妙)

师: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万籁俱寂”你怎么理解?(见预设三)

师:谁来想象一下“入夜,山中万籁俱寂”的情景?

师:描述得很投入,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万籁俱寂的夜晚。

师:入夜,万物都寂静下来,在庆云寺的厢房里,古色古香的茶几上也许燃着一盏青灯,作者躺在床上侧耳倾听着这美妙的泉声,文中有三个词语描写了作者是怎样听泉的?找一找。一起说。

生:聆听、辨识、品味。(板书:聆听、辨识、品味)

师:“聆听”是怎样地听?(见预设四)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也来用心静静地、仔细地听泉吧!

课件播放四种泉声。

师:听到几种泉声?

师:作者把聆听这四种泉声的感受写了下来,请你们找出文中描写

这四种泉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看看这泉声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生自由读,勾画。指名读。

这泉声给你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

师:咱们美美地读一读,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师生配合读。师——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生——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师:读得真有味!

师:咱们再来听听这美妙的泉声,如果你是作者,你仿佛听到了哪种美妙的泉声?仔细品味一下,那像什么?(见预设五)

师: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泉声各有各的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拓展练习:

1、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正在拍打卵石;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正在穿越草丛;那像( )一样( )的,是泉水正在流连花间……

师:还有一些泉声更奇妙,谁来读最后一句。

师:为什么泉声会有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的变化?

师:从文中的省略号,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练写。(见预设六)

三、赞泉颂泉,拓展文本。

师:真令人陶醉!我聆听、辨识、品味着这美妙的泉之曲,仿佛觉得这清泉汩汩地流进我的心田。作者在听泉,更是在颂泉呀!来,让我们拿起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鼎湖山泉如画,泉如诗,泉如歌,我们愿这清泉常在,愿这清泉常鸣!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鼎湖山听泉》。

生齐读:小雨薄雾鼎湖山,一路浓荫一路泉。夜听清泉奏妙曲,蕴育生机润心田。

板书:

泉水:时隐时现

泉声:不绝于耳

聆听、 辨识、 品味

拓展阅读

1、《姓氏歌》优秀

1、认识儿歌中的 12 个生字,书写7 个汉字。

2、 培养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课文。

4、结合生自身的姓氏激发生的识字兴趣。

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难点:

激发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结合生姓氏,精彩导入

1.师请同们拿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师根据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 加生, “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生朗读,注意正音: “姓”是后鼻音, “氏”是整体认读音 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习课文第一小节,自

1.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 、 “李” ,指名生认读,注意 正音: “什”是前鼻音, “么”读轻声; “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 木加子。

(2)指名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 ,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 法:弓加长,张。

(3)指名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 “吴” “双” ,指名生认读,交流识字方 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 、 “徐”和“许” 。 师质疑:引导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清是姓“胡”还是姓“吴” , 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生交流汇报,师适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生再次朗读: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 (微课展示)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生上黑板摘苹果,苹 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

2.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 “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 “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 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生自主描红、仿写,师**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作业

1、连一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 木 弓 口 讠 彳 古 长 天 子 月 午 余

2、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女 ( ) 十 ( ) 又 ( )

五、精准

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习了写字。 课下,请同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精彩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 ,里面收集了 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习。

二、习课文第二小节,自

1.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赵、钱、孙、周、郑、王、 东方、上官,指名生认读,强调: “赵、周”是翘舌音, “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 师根据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 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有哪些人是这个 姓。(微课展示)

(4)鼓励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 在此过程中, 师要给予生充分的鼓励 www.niu ** bb.net, 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 “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 “周”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 ; “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师引导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生交流,师: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 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 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 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 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 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习,我们知道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 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生自主交流,师根据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生的识字量。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2、《姓氏歌》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金字旁。

3、会写“姓、什、么、双、国、王、方”7个生字,知道笔画顺序,会组词。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拼音。

2、老师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3、说一说班上的同还有哪些姓氏?女兆姚、西早覃、口十叶、尸出屈、龙共龚、山隹崔、言午许、黄色的黄、符号的符、田地的田、国王的王、方向的向、队伍的伍??

4、做课本上的问答游戏。

二、熟读词语、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1、板书词语:“姓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古月胡、上官、双方、国王、什么”。(加粗字体是书本上要求必须认识的字)

2、老师读,请生上台来读。

3、老师随机抽取几个字指一指,认识会读的同站起来大声读出来。看谁反应最快。

4、根据笔顺歌自己想一想笔画顺序是怎样的?请四个同

上台来,把“姓、什、么、双、方、国、王”七个字的笔顺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就在书本上,把这四个字按照笔顺写在田字格中。

(笔顺歌: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口。)

5、说一说“张”“钱”“徐”“国”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双人旁、国字框。

6、把黑板上的词语一起来读一遍,会读了的就擦掉,较难的词语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读两遍。

7、全班一起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子——()弓长——()古月——

()

口天——()子小——()言午——

()

2、根据笔画顺序,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姓:,共()画;

什:,共()画;国:,共()画;方:,共()画;

3、《姓氏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1、师生谈话,互相介绍自己姓什么。

2、引导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说说自己姓什么。

2、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姓氏。

3、跟老师朗读课题,注意“姓”的韵母是后鼻音。

1、我会读《百家姓》。赵 钱 孙 李周 吴 郑 王冯 陈 褚 卫蒋 沈 韩 杨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导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师**指导。

2、检查小组合作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导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找一找课文,圈出“姓”。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1)小组内抽读生字,不认识的,互相帮助,看谁记得牢。

(2)小组内读课文,其他生认真读,进行评议。

(3)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顺口溜,编儿歌等识字方法。)

2、给下面的字注音。姓( ) 氏( )李( ) 张( )古( ) 吴( )赵( ) 钱( )孙( ) 周( )王( ) 官( )

三、诵读课文,领会感悟(用时:15分钟)

1、要求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组织拍手游戏进行问答,指导背诵。

3、指导习课文后,运用课后“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练习题中的方法介绍自己和别人的姓。(可以用把字拆分部件和组词的方法。)

4、引导生运用其他的方法进行介绍。

5、引导生质疑。认识复姓。

6、指导生朗读,知道省略号表示什么。

7、总结。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师生进行拍手游戏,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句子来介绍。(先小组内,再班内交流。)

(1)你姓什么?我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2)你姓什么?我姓方。什么方?方向的方。

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

5、认识复姓,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复姓。

6、了解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复姓。

7、齐读,背诵。

3、读一读下面的名字,圈出名字中的姓。曹操 诸葛亮东方朔 姚明*

4、按照要求写一写。我还知道这些单姓:_________我还知道这些复姓:_________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示范指导比较难写的字。(姓、国、双)

3、师范写生字。

4、检查生描红本。

1、保持写字姿势正确。

2、认读生字。

3、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该怎样写好生字。

4、说说这些字的笔顺。

5、观察老师范写生字:姓、国、双,边看边书空。

6、进行描红。

7、投影仪展示,进行点评。

5、读一读,写一写。五、布置作业,拓展知识(用时:2分钟)

1、总结本课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制作姓氏卡。

(2)认读《百家姓》。

(3)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1、说说本课的习收获。

2、制作姓氏卡:用彩色笔写出自己知道的姓,注上拼音,写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

3、课后在家长的帮助下认读《百家姓》,了解姓氏背后的故事。

6、说说自己的习收获。师批注

点击查看更多《听泉》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4231.html

热门阅读

  1.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原文翻译及赏析
  2.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00字
  3. 早安问候语录大全
  4. 幼儿园冬季运动会总结
  5. 《蟋蟀的住宅》第2课时教学设计
  6. 有关春节的古诗词
  7. 初中妇女节作文:祝您节日快乐
  8. 《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案范文
  9. 幼儿小班体育游戏教案范文
  10. 经典的鲁迅名言大全
  11. 猴年祝福语顺口溜
  12. 《五猖会》的教学设计
  13. 教师节的祝福诗句
  14. 小学生弟子规心得250字
  15. 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
  16. 小学生对联推荐
  17. 一代词宗秦观的十二首经典爱情诗词
  18. 危在旦夕怎么造句
  19. 2018年狗年拜年贺词短信
  20. 春节拜年贺词
  21. 令人感到伤感的网络爱情经典语句
  22. 页面紧急维护通知
  23. 《连环套》教案
  24. 贺新年的古诗词
  25. 拥有—给予作文500字
  26. 电力安全伴我行的演讲稿
  27. 郭沫若的经典诗歌
  28. 写长江的诗句精选
  29. 夸夸我的同学四年级作文400字
  30. 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
  31. 描写桂花的诗句古诗
  32.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范文
  33.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34. 2015关于冬雨的诗句
  35. 关于婚礼单位领导致祝福词
  36. 景区管理所工作者安全才是福发言稿
  37. 再别康桥读后感
  38. 送给父母的元旦祝福短信双语版
  39. 创办校报策划范文
  40. 春到壶瓶山散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19:12:20
本页面最近被 91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新疆,TA在页面停留了 9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