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6 12:28:17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原文翻译及赏析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

1.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

2.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宋史·范仲淹传》:“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谓。”

3.峥嵘(zhngróng):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4.槊(shu):长矛,古代兵器之一。

5.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6.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7.须臾(xyú):片刻,一会儿。

8.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9.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

10.在:存。

11.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

12.逆虏:指金侵略者。

13.运:国运,气数。

14.行:将。

15.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三月,陆游52岁,在成都范成大幕府。诗人精通书法,尤擅长草书,几乎出神入化。于是由醉中作草书,联想到用兵,实为妙哉!

陆游是南宋有名的书法家,由于胸藏五兵,欲试无路,因此引起下面借酒浇愁、作书泄愤的生动描绘。三至六句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笔力千钧,如银河从天倾泻;烛光与浓重的墨色相映,诗人走笔纵横,真是“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草书歌行》)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蓄势、疾书、书成)以及高度的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比喻的运用也十分成功。“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写出扫敌人,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首句便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奈失落,令读者也忍不住为之抱不平。在失意落寞的彷徨中,诗人因为自己为国作战的愿望不能实现,只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抒怀解忧。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这是以书前喻战前,是蓄势,笔力千钧,给了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酒是进军的旗鼓,笔是杀敌的刀槊,勇士以逼人的气吞万里的声势向敌人冲锋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展现了李白《草书歌行》中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圩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勇士挥刀杀敌,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是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展现了凯旋归来,设宴庆功的场面。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勇士横扫千军,敌人不堪一击,如鸟兽溃散的情景在这里重现了。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在诗人的心目中,大丈夫就应该敢做敢为,杀敌报国,并认为敌人的气数也应当快尽了。诗人的愿望非常美好,尽管他用书法的形式遣怀抒忧,但依然没有忘情于现实。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收复国土战斗的迫切心情。给人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贴切生动的比喻,奇特丰富的想象,新颖别致的构思,把澄清万里胡尘的战斗场面与纯熟精湛的草书艺术高度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吟哦之间,我们仿佛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战场,始而紧张,继而痛快,最后沉浸在玉宇澄清万里埃的狂欢之中。

诗人所以能寄意草书,写得那样豪迈动人,是因为他有出奇制胜的满腹韬略,有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有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有夜出五原塞北伐金人的迫切要求,一句话,是因为他有满腔爱国热血。因此,欣赏这首诗关于草书描写的时候,不得不联系前后的诗句,紧紧把握其爱国的主旋律。

诗中借醉中作草书的情况,表达了诗人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诗中表明作者为国征战的愿望无法实现,便把豪情寄托于饮酒和写字当中。诗人从作草书联想到用兵,表现他时时处处不能忘情于收复国土。最后,诗人又从书、酒之中返回到现实,盼望着早日出关塞、平逆虏、立军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阅读与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福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沙场杀敌报告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老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抒发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摸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

14.D

15.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拓展阅读

1、《两宋词··点绛唇》 评点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个闲人样。

青卞隐居图【元】王蒙

上海博物馆藏

注释①遮回:这回。

这首词当于词人晚年,词描写采药归来暮色的景色。者本志在于医国,“采药”寓意深远,既可以说是采药以医人,也能说明现在已经归隐,是一个山采药人。从山上下来,在路边的茅店里歇歇脚,看着外面暮烟缭绕的峰峦,到处都能听到渔歌的欢唱,描绘了一幅仿佛世外桃源的图景。

下阕从山转向江湖之上,“扁舟”与上阕的“渔唱”相连接,“”与“沽新酿”相呼应,十分自然。“采药”和“渔唱”在国古代诗词都是有特定寓意的典型意象,代表着隐士、放浪江湖之人,此词连用两个类似意象而衔接紧密,并不使人感到重复烦琐。而且词人在面说到“不怕黏天浪”,这里隐含着深意,可以说是将风浪比拟为世事险恶或*的凶险。是个始终坚持自己理想的人,直到临终也不忘“王师北定日”,从这首词也不难发现者始终放不下祖国的心情。“遮回”与“个闲人样”都透露出这种信息。

钱锺品有闲适细腻的一面,能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贴切地描绘出当前景物的曲折情状。这虽然说的是的诗,但对于他的词来说,这种评价也是恰当的。这首词平凡的樵夫渔父生活,暗含的是一颗不甘闲人的心。描写景物有起伏,但连贯通顺。词短小精练,但空间跨度十分广大,在有限的字句,直从山间到江湖,不出现人,但处处写人。词的上阙和下阙仿佛两幅优美的图画,线条勾勒简洁,类似于国古代的水墨图,靠意境取胜。

全词描写的都是山林江湖的闲情野趣,但对于心里挂念着国家安危的词人来说,还是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无奈之情。(张力)

链接宋代士人习医蔚为风尚。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则愿为良医。”(元王义山《刘宣使秉忠家谱序》引)有宋一代士人习医蔚为风尚,如苏颂、苏轼、沈括、洪遵等人都熟稔医理,并有医著行世,世遂有“儒医”之称。

2、杜牧《将赴吴兴登乐一绝》、注释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上望昭陵。

(1)杜牧英年早逝,大七年(853)便与世长辞,终年五十一岁。此诗应属夕阳之,写的是他将赴江浙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任刺史,临走之际以告别京城长安。

(2)清时:和平无事时期。有味:过得有滋有味,很有意趣。无能:没有才能。

(3)一麾:唐时刺史按汉制太守待遇:一车两幡。幡即旌麾。此处一麾,即指外出任地方刺史之意。

(4)昭陵:唐太宗陵墓,处于长安西边醴泉县东北九嵕山。

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正当壮年,但受当朝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出任黄州、池州、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北梅城),直至李德裕罢相才回朝。宣宗即位,时局并未好转,反而更趋混乱,牛李*争未息,宦官擅权未变,*朝廷与地方藩镇,以与边陲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止,回朝的杜牧虽在朝廷担任吏部员外等职,但闲置无为,苦闷异常。为此,他这次主动请求去外郡担任地方官职。宣宗大四年(850),杜牧被任为吴兴刺史,临行之前,他特地重,告别京城长安。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人反言表意。明明时局日趋恶化,他说是“清时”;明明是闲散苦闷,无为,他说是“有味”;明明是自己满腹经纶无从发挥,平生抱负不得施展,他说自己是“无能”。虽然如此,那自己就可以求个闲静了,闲看孤云漂,静学和尚修行。“欲把一麾江海去,乐上望昭陵”。三、四句表达承转之意,既然呆在京城抑郁无聊,那就干脆出任地方刺史,远去江海,手持旌麾,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真的要离开长安走了,不禁又有点恋恋不舍,以诗人前往乐,以示告别。有意思的是,到了乐,诗人在此又一转。上一,别的都不关心,唯一就是独望昭陵,徘徊沉吟。唐太宗是唐代开明皇帝,治武卫,煊赫外,知人善任,贞观之治功在当代,造福世。可现在,诗人只能用“望昭陵”三字来表达自己的追怀盛世、感慨万千了。国运衰败、江河日下,自己闲散,生不逢时,命运不济、忧国忧民。由此可见,诗人再次离京外出,实在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3、黄庭坚《浣溪沙·一叶扁舟画帘》

一叶扁舟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齐名,被尊为江西诗派的领袖人物。他多才多艺,既是诗人、词人,又是法家。但他的遭遇也不无坎坷,晚年两次被贬,最死在荒僻的广西宜州贬

这首《浣溪沙》,看来是他遭贬之前的品。词情绪饱满,意趣昂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和法大师热爱大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上阕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词人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着如画江山。“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也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阕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人洗砚台的动。这个镜头,是那么地生动传神,是那么地逗人喜爱!“岩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岩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为序: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收起风帆,最舍舟登岸。妙就妙在他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点击查看更多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5277.html

热门阅读

  1. 哥俩好面包店的睡前故事
  2. 财务个人述职报告
  3. 《火烧云》的教学设计模板
  4. 饮料包装有限公司年度的自查报告
  5. 英文新年祝福语
  6. 军训日记900字
  7. 2016年猴年公司贺词
  8. 留恋大学演讲稿
  9. 有你有我也有他杂文随笔
  10. 最后的六一优秀作文
  11. 《九寨沟》教案
  12. 排队中学生演讲稿
  13. 选大王的寓言故事
  14. 十二生肖中羊的故事
  15. 读小王子心得1500字范文
  16. 朋友故事作文300字左右
  17. 人生之忌美文
  18. 学生学业成就自我评价范文
  19. 九月开学广播稿
  20. 春天花的古诗
  21.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22. 森林防火的承诺书
  23. 中外名人故事
  24. 关于晚安的说说精选
  25. 《纸船寄母亲》的教案设计
  26. 意义非凡的元旦晚会作文
  27. 蚕豆的造句
  28. 2015最新网络流行句子
  29. 幼儿园开展爱国卫生月的活动总结
  30. 空中春晚初一作文
  31. 舟山市导游词讲解
  32. 新闻发布辞信用社存款突破20亿会议发言稿
  33. 同学送别祝福语集锦
  34. 资产经营公司的工作计划
  35. 坡道练习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36. 清明祭英烈小学四年级作文
  37. 陆游的《书愤》赏析
  38. 2016年圣诞节短信问候祝福语
  39. 诗经小雅《甫田》
  40.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作文400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0 01:12:50
本页面最近被 657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香港,TA在页面停留了 11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