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古诗

发布时间: 2025-08-22 11:20:29

《将进酒》李白古诗

【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词语解释】

青丝: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拓展阅读

1、》朗诵《》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来 一作:自;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出换美,与尔同销万愁。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长愁!

注释:

:属乐府旧题。(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发而悲伤。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⑸会须:正应当。

⑹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⑼倾耳听:一作“侧耳听”。

⑽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⑾不复醒:也有版本为“不用醒”或“不愿醒”。

⑿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恣季深业书法《》季深业书法《》:纵情任意。谑(xuè):戏。⒀言少钱:一作“言钱少”。

⒁径须:干脆,只管。沽:买。

⒂五花马:指名贵的马。一说毛色作五花纹,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

⒃尔:你。销:同“消”。

⒄也有说法作“但愿长醉不愿醒”。

这首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力,“借题发挥”借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这便是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篇开头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气势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时在颍阳山,距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所以借黄河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景象之壮阔,并不是肉眼可见,所以此情此景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语中带有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接说出自己感伤生命短暂而人一下就会变老,却说“高堂明镜悲发”,显现出一种对镜自照手抚两鬓、却无可奈何的情态。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

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这就入题。但句中没有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来突出隐喻,更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人此时郁郁不得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奉诏京、皇帝赐宴的时候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再到“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行路难·其二》),时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希望“平交王侯”的,而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借冯谖的典故比喻自己的处境。这时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

但并不就此消沉。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来到的,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如其人,想人“曩者(过去)游维扬,不逾一年(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

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筵宴中展示的痛快气氛,句豪壮。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的旋律加快。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人甚而忘却是在写,笔下之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后吐狂言,而且是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称自己有管仲之才,诸葛亮之智却没人相信,所以说人“寂寞”,同时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情愿醉生梦死长醉不醒了。这里,人已是用杯,浇自己块垒了。

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斗十千”之句。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三国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斗十千。”曹植被称为才高八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尽管身怀利器,抱负不凡,却在*上受到来自亲哥哥魏文帝曹丕的打击,郁郁不得志。“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人的同情。一提“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了,兴更高。以下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篇具有震动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十千”、“千金裘”、“万愁”等等)表现豪迈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画和雕凿能学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达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

2、《》少儿唐鉴赏

作者: 任大霖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出换美,与尔同销万愁。

【原文作者】:

是一位极有才华的伟大人。在*上他也有很多理想,可是当时那些掌权的人不喜欢他,处处排挤打击他,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因为心里充满了愤慨,有时候就用喝的方式来发泄。这首《》就是抒发这种感情的作品。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鲜明的形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心中的苦恼、悲愤、挣扎、希望……这种种感情,表达出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反抗。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

这首,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一个“”字在抒发感情。大体上可分为三段。

下面逐句地行一些解释:

第一、二句是说:您没看见吗,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奔流到大海就不再回来了。第三、四句是说:您没看见吗,人们发现自己的头发早晨还是乌黑的,晚上就变得雪。第五、六句是说:人生在得意的时候应当尽量欢乐,别让“金樽”(指珍贵的杯)空空地对着月亮。这一段总的意思是说,为了今天的欢乐就应当饮

第七、八句是说:既然生了我这个人,自有用处,钱花光了还会再有,不必吝惜。第九、十两句是说:煮好美味的牛羊肉,痛痛快快地吃吧,咱们应当一口气喝它三百杯。第十一、十二句是叫跟他一起喝的两位好朋友: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别停下杯,不断地喝。第十三、十四句是说:我给您唱一曲歌吧,请您侧起耳朵听着。第十五、十六句是说:那些富贵人家的“钟鼓馔玉”(吃饭的时候也要音乐伴奏,而且吃的都是极精美的食物)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愿意喝醉了永远不再醒来。第十七、十八句是说:从以来的圣贤(就是那些伟大的道德高尚的人物)都受到人们冷落,只有善于饮的人才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第十九、二十句是说:陈王(就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从前在平乐宫大摆宴,一斗价值十千钱。这说明他喝的是多么珍贵。“恣欢谑”是说,陈王他们尽情地享乐。这一段总的意思是写为什么饮,并且描写饮的欢乐。富贵算不了什么,圣贤也不被人们重视,只有饮的人才千留名。充分抒发了心中的愤慨。

第三段点明了全的主题,写饮的目的是为了消愁。第廿一、廿二句是说:主人何必说没有钱,你应该去多买点来,我跟你对饮。最后三句是说把名贵的马、价值千金的皮毛衣服统统都拿出来吧,把它们换成美,和你一起畅饮,一道来消释这无穷的愁闷。“万愁”是形容心中愁闷的深重。

这首看起来好象有点消极,但它反映了人心中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他看不起那些达官贵人的豪迈气概,因此的感情还是很积极的。

3、塞下曲六首·其一赏析

【原文】

***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雪花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打败敌人。

《塞下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等曲(属《横吹曲》),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所作共六首,此为其第一首。作者天才豪纵,作为律亦逸气凌云,独辟一境。像这首,几乎完全突破律通常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的常式,大致讲来,前四句起,五六句为承,末二句作转合,直是别开生面。

起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时(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见了。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乃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不就羁缚”(沈德潜《说晬语》),措语天然,结意深婉,不拘格律,如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五六句紧承前意,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代行军鸣金(錞、镯之类)击鼓,以整齐步伐,节止退。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只言“晓战”,则整日之行军、战斗俱在不言之中。晚上只能抱着马鞍打盹儿,更见军中生活之紧张。本来,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一字之易,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起四句写“五月”以概四时;此二句则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性亦强。全篇只此二句作对仗,严整的形式适与严肃之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以上六句全写边塞生活之艰苦,若有怨思,末二句却急作转语,音情突变。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此末二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士的爱国激情:“愿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愿”字与“直为”,语气砍截,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一点睛结穴之处。

这结尾的雄快有力,与前六句的反面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如此卓绝之精神。“总为末二语作前六句”(王夫之),此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如开口便作豪语,转觉无力。这写法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不但篇法独造,对仗亦不拘常格,“于律体中以飞动票姚之势,运旷远奇逸之思”(姚鼐),自是五律别调佳作

人简介】

(701年-762年),字太,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人,被后人誉为“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文千余篇,有《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4、《子夜吴歌·秋歌》原文及注释解析赏析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②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③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洗衣时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捶打。

④吹不尽:吹不掉之意。

⑤玉关:玉门关。这两句说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了对远方征人的怀念。

⑥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⑦良人:指驻守边地的丈夫。罢:结束。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平定,

丈夫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拾得。”(《唐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晬语》),使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更多文请关注微点阅读网,我们持续为您更新最新内容,敬请期待!

5、《猛虎行》鉴赏赏析

【作品介绍】

《猛虎行》是唐代伟大在避安史之乱途中赠给书法家张旭的作。全分三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中间十八句为第二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最后十四句为第三段,先盛赞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再写在溧阳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写自己欲钓鳌东海*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此完全不受乐府的传统束缚,句式已经彻底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歌行体,结构也颇具匠心,堪称唐精品。

【原文】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⑵。

肠断非关陇头水⑶,泪下不为雍门琴⑷。

旌旗缤纷两河道⑸,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⑹。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⑺。

巨鳌未斩海水动⑻,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⑼,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⑽。

贤哲栖栖如此⑾,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⑿。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⒀。

有时六博快壮心⒁,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⒂。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⒃。

溧阳楼三月春⒄,杨花茫茫愁*。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紵飞梁尘⒅。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⒆。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⒇。

【注释】

⑴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集》卷三十一列入《相和歌辞·平调曲》。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

⑵“朝作”二句:宋本注云:作“行亦猛虎吟,坐亦猛虎吟”。猛虎,多喻恶人,此喻安禄山叛军。

⑶陇头水:乐府别离之曲《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⑷雍门琴:战国时鼓琴名家雍门子周所鼓之琴。

⑸两河道:谓唐之河北道和河南道,即现在的**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此二道于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已先后被安禄山叛军所攻陷。

⑹“秦人”二句:秦人指秦地(今陕西一带)的官军和百姓。

⑺幽蓟:幽州和蓟州。在今北京市和河北一带。

⑻巨鳌:此指安禄山。

⑼博浪沙:在今**省原阳县东南。

⑽漂母:漂洗衣絮的老妇人。此用《史记》韩信典故。

⑾栖栖:急迫不安貌。

⑿胡尘:指安史之乱战尘。

⒀二千石:指太守、刺史类的*。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称郡守。

⒁六博:代的一种博戏。共有十二棋,六黑六

⒂两追随:宋本注云:一作“皆相推”。胡本作“皆追随”。

⒃攀龙附凤:此指君巨际遇。

⒄溧阳:即今江苏省溧阳县。

紵:即《紵歌》,乐府曲名。为吴地歌舞曲。

⒆槌牛:此处槌牛谓宰牛。

⒇情相亲:谓知己。

话译文】

早上吟《猛虎行》,晚上也吟《猛虎行》,我之所以潸然泪下与听《陇头歌》的别离之辞无关,也并非是因为听了雍门子周悲切的琴声。河南河北战旗如云,咚咚的战鼓声震得山动地摇。秦地的百姓半为燕地的胡人所虏,东都沦陷,胡人的战马已在洛阳吃草。抗敌的官兵败退守至渔关之下,帅被诛,实是大大的失策。幽蓟之地的城池朝降夕叛,安禄山这只翻江倒海的巨鳌未除,朝野上下君臣百姓奔走不暇,不得安静。这就好像楚汉相争时的情况一样,双方翻来覆去,胜负不见分晓。我到过博浪沙和淮阴市,想起了张良和韩信这两位决定楚汉命运的人物。那时张良未遇,韩信穷苦潦倒。张良在下邳受了黄石公的兵书,韩信还在淮南依靠漂母的接济为生。自以来贤哲之士都栖栖惶惶,不得其所。而如今也是如此,青云之士却弃而不用。我胸有灭胡之策,但不敢触怒皇帝,只好逃奔南国以避战乱。却敌的宝书和玉剑,只好束之高阁、挂在壁间,杀敌的金鞍宝马也只好送给了朋友。昨日还在宣城作客,与宣州太守交游。心中的郁愤无从发泄,只好玩玩赌博游戏,绕床三匝,大呼一掷,以快壮心。是人都说张旭是位奇士,胸怀韬略而世人不晓,三吴的官长都对他特别垂青,四海的英侠们都争相追随。萧何和曹参也作过沛中的小吏,他们后来都有了风云际遇的讥会。阳春三月,在溧阳楼相会,楼前的杨花茫茫,使人调怅。楼上筵上有绿眼的胡儿在吹玉笛,有瓯女唱着吴歌《紵》,余音绕梁。大丈夫相见应杯为乐,宰牛擂鼓大会众宾。我从此就要去东海垂钓,钓得大鱼即寄与诸位知己,与好友共享知交之情。

【创作背景】

以乐府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春天,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属江苏),作此以赠张。

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鱼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山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安禄山叛军比做*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 秦人半为燕地囚”; 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马翻衔洛阳草” 。

“ 一输一失关下兵” ,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云“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海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鱼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惮赫千里”,就是指此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作者介绍】

(701~762),字太,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人。有“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杜”。其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歌艺术的巅峰。存世文千余篇,有《集》30卷。

更多赏析内容请关注微点阅读网

点击查看更多《将进酒》李白古诗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7770.html

热门阅读

  1. 加工合同样式模板
  2. 守纪律讲规矩演讲稿
  3. 医院护士工作总结怎么写
  4. 有关过年放烟花的作文
  5. 《夸夸我的同学》的教学反思范文
  6. 财务管理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7. 乡愁对母亲的怀念散文诗
  8. 《燕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9. 小学春季开学了第一课安全教案
  10. 《麦山的黄昏》高中读后感
  11.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
  12. 4世界卫生日祝福健康的短信
  13. 《骆驼祥子》读后感初中作文3000字
  14.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
  15. 搞笑的小品剧本《宠物见面会》
  16. 新形势下灵璧县农机化发展探讨论文
  17. 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
  18. 大年三十除夕拜年祝福语
  19. 人生最美心静如水散文
  20. 小学校长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21. 课文《好汉查理》教案
  22. 201年鸡年简短祝福语大全
  23.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阅读题答案和赏析
  24. 经典寓言故事造父学驾车
  25. 读《细讲弟子规》有感范文
  26. 关于读书的诗词
  27. 个人述职报工作告优秀范文
  28. 梅开二度成语解释及造句
  29. 端午节的诗句带译文
  30. 《一封从南极寄来的信》的优秀教案范文
  31. 我做西红柿炒鸡蛋随笔
  32. 2015经典感悟人生的句子
  33. 字励志对联大全
  34. 寒假的学习计划模板
  35. 猴年公司拜年祝福语
  36. 有关友情的感恩节祝福语分享
  37. 幼儿园圣诞节祝福语精选
  38. 搞笑穿越小品剧本《团队精神》
  39. 除夕送给家人的祝福语精选
  40. 吃年夜饭作文600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19:43:50
本页面最近被 141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5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