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剧本《体检后的我》
张三、李四上台鞠躬
张三:哎~哎~哎呀~(抹眼泪状)
李四:你这是什么意思,咱们是来给观众朋友表演节目的,你怎么一上来就唉声叹气的。
张三:你不知道,我们单位今天上午组织体检了。
李四:体检是好事呀,这是单位的福利。
张三:你不知道,体检查出事来了。
李四:噢,查出癌症啦。
张三:去去去,你盼着我早点死是吧。
李四:你说查出事来了,要不是癌症,还有什么值得你唉声叹气的。
张三:事情倒是不大,但也不小。
李四:你到底查出什么了?
张三:医生说我营养不良。
李四:霍~就你这体格(胖),还营养不良?
张三:对,医生说我营养不良。
李四:那就是营养不良也不值当得唉声叹气抹眼泪呀,买点营养品,吃点好吃的不就行了。
张三:你不知道,我原本就是这样想得,但是医生后面问我是哪个单位的。
李四:你是哪个单位的呀?
张三:我说我是铁路上的。
李四:嗯~工作挺好呀,还是国企。
张三:但是医生说:“你这营养不良是治不了了,铁路工资太低。
李四:嚯~这工资得多低啊,职工都营养不良了。
张三:很低,我每天吃馒头都要算着帐吃,上午吃半个,下午吃半个。(突然大声)不但工资很低,而且工资总不能按时发。
李四:怎么个不按时发呀?
张三:比如啊,我们单位按规定是每月十九号发工资,但总是会拖欠到二十一号,二十二号,甚至到二十四五号了。
李四:这个现象确实不好,不过你营养不良和晚发工资有什么关系呀?
张三:你想呀,按规定十九号发工资,他拖我好几天,我这好几天不就没钱 吃饭了吗。
李四:嚯,你倒是省着点呀,再说了,你把工资计划到二十五号不就得了吗。
张三:你不知道。
李四:我什么不知道呀?
张三:我没有计划我的工资每个月怎么花,我琢磨了一下单位拿着我们工资好几天不发干嘛去了。
李四:噢,干嘛去了?
张三:当然是存银行了呀,我那天算了一下,如果我们每人工资平均在三千,我们单位按两千人算,那么我们所有人工资就是六百万呀,这要是存在银行,如果按照银行最低的利率0.035,每年360天算,每天利息就是583块。
李四:数学还挺好,咋就不干正事呢?
张三:这要是在银行存几天,比我一个月工资好高。
李四:确实,要不然你也不能营养不良。
张三:于是,我的人生突然有了目标,一条发财之路展现在我的面前。
李四:什么目标呀?
张三:我要努力工作。
李四:这就对了。
张三:我要努力当领导。
李四:嗯,不错,有抱负,有理想。
张三:我要努力到有权利把单位职工的工资放在银行里。
李四:嗯~~你这是要干嘛?
张三:还干嘛,我要吃利息呀,我要把我曾经的的损失补回来,从此我不在要营养不良。
李四:嚯,他在这等着呢,我可告诉你啊,这可是违法的,你这叫挪用公款。
张三:什么挪用公款呀,现在那个领导不是这样。再说了,我都营养不良了,我给自己找点钱买营养品还不行吗?
李四:营养不良也不行。
张三:你看你,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还是人家医院里好,人性化。
李四:医院又怎么了?
张三:在我上午体检完后,医院给我发了一杯豆浆,一个面包,还有一个煮鸡蛋。
李四:那个医院体检也这样呀。
张三:你不知道。
李四:我又不知道了。
张三:我当时手里捧着面包和鸡蛋的时候,你不知道我内心里是多麽的喜悦,多麽的感动,我是我泪流满面。
李四: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张三:还记得我上次吃面包和煮鸡蛋的时候,是在去年体检的时候。
李四:嚯!这时间够长的。
张三:我当时一口气就把豆浆喝面包吃完了。
李四:还有一个鸡蛋呢。
张三:我没舍得吃,留着呢。
李四:留着干嘛呀?
张三:我要留着回去腌成茶叶蛋,等腌好了我拿到大街上吃,我拿到人民广场上吃,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吃茶叶蛋了,我要做土豪。
拓展阅读
1、叫我第一名剧情片观后感
国庆节前,潘校长向全校老师推荐观看一部电影《叫我第一名》。很疑惑,怎么电影的名字叫这个,看完电影我才真正明白这个题目的意义。电影确实不错,很令人感动和深思。
在片中,感动于母亲的支持和信任。当同学、老师甚至是科恩的父亲都认为科恩是个有问题的孩子时,母亲却支持他,帮他找医生,而医生也误解科恩时她自己去图书馆研究,帮科恩找出真正的病因,并想办法*他的病;当科恩找不到教师的工作而气馁时,母亲跟他说,相信他一定行,相信他是最棒的……
感动于校长的魅力。虽然没有多长的镜头,但是作为同行的我感触是深刻的。他没有向父亲一个批评他的学生,而让布莱克参加一直不敢参加的音乐会,他想让布莱克意识到,人们能理解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的想法,他也想让全校学生能接纳这个有点不一样的学生。正是这样的老师,教会了布莱克坚持,正是这样的老师,给了布莱克待在学校的机会,正是这样的老师,让布莱克有了当上教师的愿望……
感动于科恩的乐观和坚持。他从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做自己梦想着的事情。长大后的科恩正在找老师的工作,可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对他说不,因为他有多动症,他们认为多动症会影响教育孩子,认为他不可能胜任,可是科恩幷没有放弃,父亲还是不理解他叫他到自己的单位去工作,可是科恩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的,最后他找到了一家能够接受自己的学校,他教得异常出色,跟自己的学生沟通得很好。他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就像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样。终于,他被评选为了年度最佳教师。
感动一直伴随我看完电影。电影中科恩的病虽然没有治好,但是他拥有正常人一要的生活,他喜爱的教师事业,他知心的爱人,他亲爱的家人,他可爱的学生……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不放弃,战胜疾病。他让我懂得了永不放弃,“永不放弃”这四个字要用一生去诠释,才有意义。
看完这部电影后,让我感到一位好老师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影片男主角就是被校长的宽容所感动,犹如一只大手拨开了乌云,使得小布莱恩后来的学生生涯,充满了阳光,并最终坚定地走向了教育事业。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却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严喝厉教,甚至于以为学生“没办法教,没救了”。这会让很多学生这样会深受打击,自卑好久,甚至蹉跎改变一生的命运也只因老师有意或无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因此,我们要把包容和关爱的情怀内化为工作的动力,把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叫我第一名剧情片观后感
6月7日,我们百花艺术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多功能厅一起欣赏了励志影片《叫我第一名》。励志影片一般都比较感人、深省,我听了徐老师对影片的大致介绍以后,准备好了餐巾纸。
刚开始我听到这部影片的名称后感觉很生涩,很奇怪片子为什么不取名为《我叫第一名》或者《我是第一名》呢?这个《叫我第一名》是什么意思呢?让主人公第一名的人是谁呢?在疑惑中我跟着主人公布莱恩的回忆开始了影片的观赏。的确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情节,影片的播放不是很清晰,但我还是被主人公的执着和认真的人生态度所深深地感动了。主人公布莱恩从六岁开始便患有罕见并且至今无任何医治手段的精神控制失调疾病妥瑞症候群,自从得了这种疾病以后,布莱恩就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为一个处处受人冷眼和不受尊重的人,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能理解他的这种疾病。就在这样的坎坷中,布莱恩还能克服种种磨难,微笑面对自己的生活,把这种疾病当成自己亲密的伙伴,长大成人以后他又克服种种困难,选择了当一名小学教师,并通过领导的考核最终获得了全校为之敬佩又当之无愧的“先进教师”荣誉称号。
布莱恩在他不得不面这种疾病的时候,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而是把妥瑞症当成是自己人生路途中激励自己,挑战自己的一个“伙伴”,最终获得了成功。在这里我领悟到了这部片子的取名的真正寓意。也非常佩服男主人公这种身残志不残、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布莱恩的人生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坚持到底,什么是克服困难,什么是坦然面对。
在这部片子中还有很多令人佩服的角色,那就是给予他生命,并在身边默默帮助、扶持他的母亲,正是母爱的力量,让他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馨。在他生活中还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就是他中学的校长,正是这位懂教育的校长给了他一个向众人坦言自己疾病的机会,让大家都能改变自己异样的眼光,给了他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也正是这位校长对他这种帮助,对他后来能执着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有就是他工作的地方“山景小学’里接受他的几位校长,他们没有排斥一位有着先天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自己学校孩子的老师,而是给他尝试的机会,做了一名两年级教师,并让他有机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力。还有一位令我感动的角色就是他的女友,她能够抛开世俗的眼光,接受阳光、执着、幽默的布莱恩也是一种不简单。
这部影片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情节,作为新教师的我真的有很多感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点,关键是怎样面对,怎样消化它。我们应该从布莱恩身上学会接受、应对和放下。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坦然面对自己的弱点,坦然面对工作中的不顺心等等……
3、叫我第一名剧情片观后感
在大家的眼中,困难似乎就是成功的绊脚石,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去克服它,由此出现了“迎难而上”这些词。然而困难真的有那么讨厌吗?困难是否能带给我们一些有利的东西呢?《叫我第一名》这本电影会告诉你,困难可以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这本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布莱德·科恩的妥瑞氏症患者的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故事。布莱德·科恩患有妥瑞氏症,他总是会不自禁地抽搐和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这带来了很多麻烦,小时候他经常被老师批评,被自己的同学冷嘲热讽,学校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坏孩子。直到上初中时,他得到了校长的帮助——在一次音乐会上获得了所有同学的认可并为他鼓掌,这次帮助为他开启了指路明灯,他不再自卑,并确立了成为一个老师的人生理想。可是问题是又有哪所校会聘请一个经常发出狗叫声的老师呢?尽管布莱德·科恩很有教学天赋,但是他在求职路上处处碰钉子。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布莱德·科恩坚持不懈地努力下,终于一所学校聘请了他,但只和他签了一年的合同。他在这次难得的机会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了他和他的课,并评为当年优秀教师。
布莱德·科恩成功了完成了自己的理想,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老师,那么他依靠了什么呢?其中初中校长对他的帮助是肯定的,这使他从妥瑞氏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从此变得乐观向上。此外,他还有一位老师,一位伙伴——妥瑞氏症。
相信很多人都会疑惑:妥瑞氏症明明给布莱德·科恩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与不便,很多学校都不愿意接受他,甚至他的学生一开始都说他是怪胎,更有家长不顾孩子的反对让孩子离开他的班。那么为什么布莱德·有一个叫妥瑞氏症的伙伴呢?
正如自己所说:“妥瑞氏症是他的老师。”妥瑞氏症教会了他如何去对待和自己一样的有身体缺陷的人。妥瑞氏症教会了他怎样将学校忍无可忍的顽劣学生带入正轨。他从妥瑞氏症学到了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就像以前的初中校长一样,对他和其他正常孩子一视同仁。
布莱德·科恩身体上有严重的缺陷,这是妥瑞氏症带给他的;然而他的意志也因疾病困扰而变得异常坚强,这也是妥瑞氏症带给他的。当他在初中校长的帮助下正确面对妥瑞氏症后,他不再受妥瑞氏症的精神压迫,而把疾病当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有些人,被困难击倒,从此沉沦,困难成了挡在成功面前无法跨越的山;有些人,打败困难,继续向前,困难成了你走成功的绊脚石;还有的人,和困难并肩而行,困难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希望你的困难成为什么呢?
4、小品剧本《医生瞎检测》校园版
(人物甲,农村老汉61岁是一位多年的风湿病患者,还是一位严重的老花眼。 人物乙,药品代理检测师,还是一位高度近视眼,近视程度高达1250度)
(道具,两把椅子,一张工作桌,一张床。)
(场景,甲一上台走路双拐手里还拿一根协助走路的拐杖,边走边说)
甲:老汉我患风湿病多年;为了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没办法我只好借钱把病看;您说说这病人活的难不难!最近我又听说有一种叫什么,《追命还魂丹》的药,能*:“骨质增生类风湿,什么五脏六腑还能治爱滋”想买点试试。找了大半天,根据地址,卖药的地方就是这了!(甲慢慢的推门进屋,看见,乙正趴在地上摸东西,老汉眼花,没看清楚是个啥东西便说道)
甲:这卖药的地方养条狗干嘛呀!天哪!这是什么品种啊!个头还不小!(这时,乙向甲爬过来,甲照着乙**股就是一脚大声喊道)去,咬我踢死你!
乙:哎呀!是谁在踢我!
甲:妈呀!你看我这眼神,这不是人吗!(急忙道歉)实在对不起!我这眼神不好,看啥都一片一片的。错把你当成那玩意了!
乙:(慢慢站起身)你是干什么的?
甲:我是风湿病患者到这买药的,你是《追命还魂丹》厂家的代理吧?
乙:(乙一听是来买药的心想,买卖来了,忙笑着回答)对!老**来我们找凳子坐下来说话(乙摸索着找到凳子坐了下来)
乙:过来坐老**!(甲也找凳子坐了下来)
甲:刚才你趴在地上干啥呢?整的我还以为你要咬我呢!
乙:哦!全是误会这不是吗,我近视眼,刚才我的眼镜放哪找不到了,没有眼镜我和瞎子差不多,刚才是在摸眼镜哪。
甲:哦!你瞎的比我还厉害,怎么这就里就你一个人?
乙:还有一个,下去找患者拍广告去了。人越少开销越小嘛!
甲:哦!天天下午播。那些患者都说这药神!也不知道,这药到底好不好使!
乙:这下你可来对了,我给你讲讲药理吧!
甲:那你就说说吧。
乙:你知道《追命还魂丹》这药,是怎么制成的吗?
甲:不知道。
乙:告诉你吧,《追命还魂丹》这药哇,是从甲鱼蛋里提炼出来的!
甲:甲鱼蛋?
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王八。
甲:哦!懂了,你这药是从王八蛋里提炼出来的!对吧?
乙:差不多可以这么说!
甲:这王八蛋里能有啥好东西啊?
乙:那我先问你:这王八的寿命长不长?
甲:长!千年王八吗!
乙:你再想一想,王八经常在水里生活,那么潮湿的地方,它为啥不得风湿病?
甲:这我可说不好,它得不得湿病只有王八才知道!
乙:你不是学医地,当然不知道了。告诉你吧,就是因为王八的体内含有一种风湿抗体!我们就是把这种抗体提炼出来,制成了《追命还魂丹》,这回你明白了吧?
甲:哦!我活了大半辈子了,就知道王八蛋是个坏东西,没想到这年头王八蛋用处这么大!
乙:你说对了,用处大的很呢!
甲:你们的传单上写着:“先免费检测,后买药”。检测的地方在哪呀?
甲:你?
乙:怎么,还不相信我,我可是正规医学院毕业的啊,没看见我眼睛的度数这么大吗,都是学习学的啊!
甲:我不是不相信你,可你没有眼镜,怎么检测呀?
乙:我*技术精湛的很哪,没有眼镜也没有关系,卖药要紧哪,我是说呀,早吃药,早健康!免得夜长梦多吗!
甲:好吧!那就开始吧,怎么检呢?
乙:我们检测三个方面,然后给你一个诊断结果。你听我的就行了!
甲:行!全听你的。
乙:我先从你耳朵上采一滴血,看看你的血粘稠度!(乙摸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盘,和一把小刀)把耳朵伸过来!
甲:(嘴里不断的嘟囔)我看不把握。。。。。。好像不把握。。。。。。
乙:别紧张!
甲:*才能不紧张,取我的血又不是取你的!(甲慢慢的把头伸过去,乙用手摸着拽住了甲的耳朵)
乙:我可要采血了啊,别动!(只听见,呀!的一声,甲的耳朵被乙割开了一个长口子,血不断地流出来)
甲:大夫,刚才是我听错了吧!你是采一滴血,还是一斤血呀!
乙:我不都告诉你别动了吗,你老哆嗦什么呀!
甲:就你这眼神,谁都得哆嗦!
乙:行了!血够了,赶紧用药布,把耳朵捂住,(甲接过药布捂住了耳朵嘴里还不住地说)
甲:什么血够了,我看都多了!
乙:现在你跪到床上去双手支撑,头冲西。看完血粘稠度,我再过去给你检测第二项。
甲:(慢慢走到床边自语道:)我耳朵这个疼,什么冲东,冲西的。真不是个东西!
乙:(过了一会,乙摸索着来到了床前,摸着甲**股说道)抬起点!(甲把**向上抬了抬)这老头带这么大一个口罩干嘛呀,脸也够大的了!把口罩拿下来!
甲:口罩?我没带口罩哇,大夫你搞错了!那是我**,脑袋在这边哪!
乙:你看你,我不告诉你头冲西吗,你怎么把**冲西啦!(乙摸到甲的头部,按了几下甲的颈椎,对甲说)你现在说,啊!
甲:(甲用颤抖的声音说)啊!
乙:(乙狠狠的说了一句)太严重了!
甲:(甲问大夫道)大夫,风湿病好像不是这么检查吧?
乙:听我的没错!下来吧。
甲:(甲从床上慢慢下来嘴里说道)还没错呢,脸和**都分不清!
乙:到这来,我给你把把脉。把左手伸过来!
甲:大夫,我左手不行。
乙:我说行就行,就要左手。你没听说过男左女右吗!(甲,没办法伸出了左胳膊,乙,一边号脉一边问道)你风湿多少年了?
甲:哎呀,我这风湿病可有年头了!很小的时候我母亲就说我有风湿病,刮风下雨我这腿疼的厉害呀!年龄越大这病就越严重了!
乙:哦,行了,通过刚才的检查,再通过我对你的把脉,我已经了解了你的病情啦!
甲:那我诊断究竟是啥病啊?
乙:凭我多年经验,以及你得病时间的长短,我可以断定你得的是典型的,“先天性*风湿”!
甲:啊!那你从我的脉络上看呢?
乙:你的脉络很不平稳,赶紧服用《追命还魂丹》吧!保证你不会再疼了!
甲:那要是还疼呢?
乙:那你就继续吃,保证!总有一天疼痛会慢慢消失!
甲:我明白了,你是说*就不疼了!
乙:这是什么话!
甲:大夫,你真不愧神医,我太佩服你了,刚才你给我把脉的胳膊是假肢!(甲转身往外走,嘴里不住的说)王八蛋里能提炼出什么好东西!我看你和你的药品都一样,都是从王八蛋里提炼出来的!
乙:老**!我还没说完呢。。。。。。!
5、撕碎人生剧本看透生命真相获得真正的爱与自由!
既要学会入戏,更要懂得出戏。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
他能多大程度地走出剧情,看见真实的外界。
一位家庭主妇有个怪癖:无法忍受家里有一丁点儿不整洁,但是只要一做家务,就开始烦躁。
尤其是看到丈夫在旁边什么忙也不帮,她就会立即进入狂躁模式,给丈夫很难看的脸色,甚至辱骂丈夫。
这是为什么呢?
她自己分析得很清楚:她妈妈是个清洁狂人,对整洁度要求很高,经常一边做家务,一边咒骂女儿、抱怨丈夫。
所以,女儿也得每天一起床就做家务,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这是她童年的噩梦。
她发誓不要重演妈妈的“剧情”,为此一直请全职保姆来料理所有家务。但偶尔保姆不在,她不得不自己收拾的时候,就很容易爆发。
其实,她的丈夫很能干,愿意和妻子一起做家务,但就是跟不上妻子的节奏。
比如丈夫边烧水边发短信,妻子看到就会责骂:“这么多家务等着你做,你还有时间玩手机!”
这也是重现了她妈妈的模式——小时候,无论女儿多努力干活,妈妈还是会挑出家里不整洁的地方,歇斯底里地辱骂女儿,甚至殴打她。
这样的恐惧内化到女儿的潜意识中,成为她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就“剧情”。哪怕父母不在身边,内在的“剧情”依旧在影响她。
所以,当她有了自己的家后,每当看到家里有一点儿不整洁,童年的剧情就开始重演。
在这个剧情里,她既扮演那个恐惧的小女孩,也扮演歇斯底里的妈妈。
究竟什么是剧情
剧情,是我们内在关系模式的对外展现。心理学所说的内在关系模式,即是我们内心的剧本。
剧本里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基本关系模式已经设定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许多剧本。
这些剧本是童年经历内化到心里形成的。
在生理上,它们已经形成脑神经回路,成了细胞记忆。所以,我们成年后的人生,大多也是照着剧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熟悉的体验。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衡量:他能多大程度地走出剧情,看见真实的外界。
有的人虽然潜意识里已经设定好剧情,但也能够根据真实的外界情况加以修正,即不过度执着于剧情;
有的人则极其执着于自己的某些剧情,不愿意修正, 无法看到真实的他人—— 这就是所谓的“全封闭自体”。
那些陷于全封闭自体的人,会要求周围的人,尤其是家人,统统乖乖接受自己的人物设定。
如果对方不肯按照剧本扮演,他就会勃然大怒,威逼利诱其回到既定的角色中,而威逼利诱的方式,往往不惜伤害自己和对方。
大多数人都活在自己的剧本里
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位网友说自己从小体弱,他跟妈妈之间的对话通常是这样的:
妈妈:你身体怎么样了?
孩子:不太好。
妈妈:既然不好,就要注意休息,加强锻炼,饮食也要规律一些。把身体搞好,妈妈才能放心,知道了吗?
孩子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都会觉得妈妈关心自己,但又隐隐感到哪里不对劲儿。
可是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你从小就体弱多病,**妈照顾你多不容易,为你的健康操碎了心,看看妈妈对你多好!”
后来,孩子努力调整作息和饮食,积极调养身体。等妈妈再打电话过来,孩子说自己现在吃营养健康的食物, 做各种运动,身体越来越好,不大生病了。
本以为妈妈会开心, 没想到她却勃然大怒,痛斥孩子不该这么吃、不该那样练,总之没有一点儿做得对。
这位妈妈为什么会勃然大怒?
因为孩子居然不肯再扮演她设定好的那个体弱多病的角色了。
如果孩子不再继续扮演下去,妈妈还怎么扮演那个为照顾孩子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伟大角色?
戏演不下去了,妈妈很生气。
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剧情里没有爱。
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找到喜欢的工作,他父母居然跑到公司跟老板说:我的孩子还小,不懂事,请你多照顾他。结果老板把孩子开除了。
还有的新闻报道,老母亲不辞辛劳,为了给儿子占车位,在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
在这类例子里,父母都是一心为孩子操心的付出者,而孩子则被迫扮演无能又缺德的角色, 不得不承受这种关系模式下的羞耻感、愧疚感。
这样的剧情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父母要做有能力的付出者, 为此孩子必须成为无能的索取者。
“为了你好”是一种攻击,而不是爱。
男人和女人之间也有一个常见的剧情,有些男人不太会捍卫自己的利益,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而女人总是忍不住想去保护男人,替他争取利益。
周围的人,甚至包括这个男人,都来指责女人: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女人自己也很纳闷:本来我是个挺大方的人,为什么结婚之后越来越计较利益?——这是个套路。
表面上看似大方甚至无欲无求的男人,其实并非如此。他的内心可能仍然不成熟,索取感一旦被激发就将铺天盖地、没有边界。
男人特别害怕不成熟显现出来,为了防御,反而反向去扮演一个无欲无求的人(心理学上称作“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
男人越表现得无欲无求,女人越想帮他捍卫利益,程度上是“对称”的。
还有一个剧情,能涵盖中国至少一半的婚姻关系。男人脾气温和,特别宽容,好像对什么都没有意见,怎么着都行。
当冲突发生时,男人会回避冲突,沉默不语,而女人脾气则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激烈,说话嗓门特别高。
所有人都说女人是悍妇,“也就她丈夫脾气那么好才受得了她”。
男人也会指责她:你怎么总惹事,总有那么多情绪,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看看,就是你,让我们家矛盾重重,不得安宁。
这个套路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男人的内在有着火山般的愤怒,这种自恋性暴怒无边无际,只要别人稍不合他意就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毁了对方。
这么强的攻击性,一定不能让它显现出来,所以要拼命地压抑,最后反向形成一个表面温和宽容、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
然而女人却把男人的不成熟承接了过来,去扮演它,导致脾气越来越大,为一点儿小事争吵计较。
当女人从这个套路中觉醒,重新选择一个真爱自己,又能够捍卫界限的男人,原来的悍妇会秒变得柔情似水。
剧情里没有真实的爱与恨,所以,我们无须纠结于过去剧本里的爱恨纠葛:没有什么需要被证明,也没有什么需要去原谅。
佛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心理学说,放下头脑中的剧本,试着去看见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对方。当我们彼此看见的一刹那,爱就发生了。
当我们陷入套路中时,可以问自己:我为何会陷入这个剧情?
为何总是扮演对方剧本中的角色?
如果一个人会陷入别人的剧情,一定是因为他内心也有一个类似的剧本。
那么,怎么才能解套呢?
解套确实很不容易,因为童年潜意识中的剧情套路不仅是心理层面的,甚至是生理层面的。
剧情一旦形成脑神经回路,全身的经络记忆,就已经显化成客观物质世界,改变起来着实不易。
就像河道已经被水流冲击形成,新汇入的水都会按照原有河道流动。
水是我们的情绪感知,河道则是惯性剧情。
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好比地壳运动瞬间改变了河道。
解套是一个身心共同淬炼、涅槃重生的过程。
大部分人做不到一念成佛,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知来让河流改道,每次觉知就好比铲一铲子土,日积月累,庞大的河道终究会被改变。
在解套的过程中,有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当你发现自己又要重蹈覆辙的时候,不要指责自己,埋怨自己“怎么这么蠢,又跳坑了”,而应该表扬和鼓励自己:“好棒啊,我终于觉察到这个坑了,这就是一次跨越性的成长,非常棒的觉知”
哪怕你已经跳进坑里,也要允许自己在坑里,同时觉察为何会跳进去,觉察跳进去的感受,觉察鼻青脸肿的感觉。
这些觉知会慢慢培养出观察者的距离感。
也就是说,最初你扮演这个剧情角色时是百分之百投入的,你跟角色完全一体,而觉知会让你慢慢后退,百分之九十、百分之八十……
你会知道:这些角色确实在我身上存在, 但那不是我;
我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我的存在要比所有剧情宽广得多,人格也越来越宽广。就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地跳出来。
可能有人会问:我跳出来了,对方没跳出来怎么办?
比如,我的父母还是一见我就各种付出,炫耀道德资本;我的丈夫还是很懦弱,不敢去争取利益,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重要而艰难的功课是——允许。
活在真相中,承认真相,允许每个人如他所是。
允许父母没有自我,整天活在付出感中;
允许丈夫看上去懦弱,不能捍卫自己的利益;
允许别人恶意地定义自己。
这些其实都只是他们自己的剧情而已,可能我们看着会觉得他们很苦,那就允许他们受苦,受苦也是他们的权利。
这就是界限,界限即自由。
当我们能够尊重每个人的界限时,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如果我们真的想帮助对方,方法一定不是进入对方的剧情去扮演角色,或者硬把他拽出来。我们能做的最好的帮助就是尊重他,如他所是,活好自己。
或许,当我们活好了自己,从套路中解脱出来,就等于给对方做了一个好的示范,让他看到自己也有跳出剧情的可能。
先让自己获得自由,先为自己创造丰盛的人生体验,这是我们能为亲人朋友做的最好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