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第一课
2 第二、三课
3 第四、五课
4 单元复习测验
5 第六、七课
6 第八、九课
7 第十、十一课
8 第十二、十三课
9 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第十四、十五课
12 第十六、十七课
13 单元总结测验
14 第十八、十九课
15 第二十、二十一课
16 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 单元复习测验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
拓展阅读
1、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0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2篇。每个单元包括单元导读、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每单元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内容,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和“指南针”,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材所设专题依次是:多彩的民族文化、人类的伙伴、巾帼英雄、自强不息、赤子情怀、名著之旅。每个专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奋发向上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167个字,要求会写199个字。 三、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79人,男43人,女36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得较好,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上能做到端正、整洁,大部分学生热爱阅读,但不少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待于提高。 四、教学目标 :
1.认识167个汉字,正确书写199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读写课文中的新词,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2.钢笔字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学写毛笔字,初步掌握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3.熟练阅读30篇课文,按要求以及自己的喜爱背诵相关课文。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在课文学习中能自主发现文章中的好句子,并能进行初步的赏析。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继续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4.能集中注意听对方讲话,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能复述故事主要内容;能说一段话叙述自己看到的事,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5.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习作的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有话可写,写话有序。
6.培养热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
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改措施:
1.以课程*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举一反三,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并以识字写字、作文片段训练为重点。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展开语言积累,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5.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鼓励学生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分层教学,关注差生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7.老师自身积极学习业务知识与理论,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为提高课堂效率创造必要的条件。
教学时间与内容安排 : 周 次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教学内容安排 1、《神鸟》 2、《格萨尔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 3课时 3、《冬不拉》 4、《火把节》 5、《刘三姐》 5课时 百花园一 6、《猫》 7、《珍珠鸟》 6课时 8、《海豚救人》9、《老人与海鸥》 10、《草虫的村落》 6课时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百花园二 11、《黄道婆》 5课时 12、《提灯女神》 13、《香玉剧社号》 4课时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5、《花木兰》 6课时 百花园三 复习、期中考试 16、《范仲淹的故事》 17、《体育课》 6课时 4课时 18、《虎口藏宝》 19、《顶碗少年》 5课时 20、《失去的一天》 百花园四 6课时 6课时 第十二21、《古诗三首》 22、《左公柳》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25、《海上英雄》 5课时 百花园五26、《少年闰土》27、《凡卡》 6课时 28、《孔明借箭》 29、《战风车》 30、《童年乐趣》 百花园六 复习 复习、考试 5课时 5课时 6课时
灶市完小 李运华 2018年2月27日
2、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观察、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物和课件先让学生感受对称,再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学会“做”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制作、欣赏中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一定的感性基础。这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切实可行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会判断哪些物体和图形是轴对称。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轴对称 一、导入新课
我最近知道你们一个小秘密,都喜欢上美术的手工剪纸课,其实老师也喜欢,所以带来了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看吗? 生:想。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剪纸) 师:这些剪纸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真值得欣赏,老师还带来了自己我的剪纸作品与大家分享。请给个评价吧!(好)被赞美真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谢谢你
们给我的自信和力量。
请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和刚才的剪纸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中间分开,会有什么现象?
生1:它(左右上下)两边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 生2:它是对称的。
师:大家真聪明,知道是对称的。师板书:对称:对称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你看(课件演示):有些动物、植物、建筑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所以咱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和谐美丽。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交流总结
1、操作探究,发现特点。(折一折,看一看)
师:刚才你们猜测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对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来折一折,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操作交流发现,师**。学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折的呢?请上来折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拿着一个红心图形上来,边折边说)我是这样折的(动作演示将中间压平)先把两边对齐后,发现它的两边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2:我对折的是小鱼,对折后我发现,折痕两边齐齐的,不多不少。 生3:我发现,有一半挡住了!
生4:我发现,对折后,边上齐齐的,不多也不少! 生5:我发现,对折后两边都合在一起了! 生6: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
师:你们说的“挡住了”,“合在一起了”,”不多也不少”也就是对折后这个图形的两边完全——(师板书:重合)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呢?请看:一个图形沿着
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单元整合
本组教材围绕“细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教材也围绕这个专题,精选了九篇课文,它们分别是《我问大自然》《海龟下蛋》《小虾》《看月食》《三种快乐》《战胜天花的人》《汽车和冰淇淋》《万能胶水发明记》《画马》。这九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有的讲对植物有趣的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具体事例中的发现与启示。
这些文章都与我们人教版的专题紧密配合,展现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的无穷奥妙,引领着我们去感受作者观察思考的过程和了解所发现的神奇秘密。本组同步阅读的教学,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充满情味、语文味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
2.人教版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小虾》《战胜天花的人》《汽车和冰淇淋》《画马》。 【教学重点】
1.在感受作者有趣的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知识树”。
3.装有螃蟹的玻璃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你们知道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 (生:聪明、智商高、博学多才……)
大家说的这些都很重要,但这些不是决定科学家成功的关键。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这些成功的事例说明,发明创造的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观察。 (出示课题:观察)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种下一棵“知识树”(在黑板上张贴“树干”)。让我们用智慧来浇灌这棵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努力,这棵树一定会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二、主题回顾
1.在课本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 (学生回忆,老师用课件出示四篇文章的课题。)
2.这四篇文章都是作者从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以怎样的观察态度与方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花钟》:认真;《蜜蜂》:试验;
《玩出了名堂》:思考;《找骆驼》:细节。
3.同学们这些精彩的发言就像是在给我们的“知识树”添枝加叶,看,我们的树上已绿树成荫了。
(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总结并贴上“叶子”──课文题目,“苹果”──课文主题。) 三、阅读概览
1.课内的四篇文章已让我们的“知识树”绿树成荫,相信我们《同步阅读》中选取的四篇文章更能让我们的树花繁叶茂。
(课件出示四篇文章标题:《小虾》《战胜天花的人》《汽车和冰淇淋》《画马》,生齐读课题。)
2.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自主预习时,所填写的《阅读浏览表》,小组间交流讨论一下,看看这些文章中,主人公是在进行怎样的观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师**,生交流讨论)
附:阅读浏览表
题目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小虾》 菁莽 通过对小虾的外形动作以及生活习性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小虾有趣、脾气坏的特征。 《战胜天花的人》 《汽车和冰淇淋》 流流 闻增 文章主要讲琴纳通过仔细的调查分析,战胜天花的事。 汽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一个看似离奇的现象,工程师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分析,竟然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很快地解决了问题。 《画马》 主要讲徐悲鸿学画马和指点他人怎么学画的事,表现了观察大自然的重要性。 想提出的问题
3.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提炼出有关观察的主题词。
(师生共同总结提炼,生上讲台亲手贴上主题词,完成知识树。)
①《小虾》──对于一只只小小的虾,是什么原因作者竟能把它们写得那么生动有趣、活泼可爱?
预设:小作者对于虾的喜爱之情促使了他对虾们的仔细观察以及用心的照料。 (教师适当点拨,提炼出主题词──喜爱。)
《战胜天花的人》──琴纳战胜天花,如果他仅仅是在家里做研究,他能成功吗?他战胜天花的关键是什么呢?
预设:琴纳一家一家地走访得过天花的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才有了重要的发现。
(教师适当点拨,提炼出主题词──调查。)
③《汽车和冰淇淋》──汽车竟然会对香草冰淇淋过敏,在揭开谜底的过程中,工程师是怎样找到线索的?
预设:工程师把每次调查的数据记录下来,终于从中找到了重要线索,从而解决了问题。
(教师适当点拨,提炼出主题词──记录。)
④《画马》──著名的徐悲鸿大师成功的关键,竟然是对马的观察,是怎样的观
4、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思。 2.借助工具书,准确地翻译全文。 3.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熟悉文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知识的导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中国历史,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谁领导的吗?对,是陈胜、吴广。秦始皇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大建工程,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除此之外,还制订了严刑酷法。尤其是在秦二世统治期间,更是大施暴行,老百姓生活得极其艰难。“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尊重历史,用事实说话,真实地记录了起义的全过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选择《史记》的《陈涉世家》这篇文章。 课堂实录
一、简介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国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官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1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一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年表12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 526, 500字。,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音形义。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准确地阅读字词,并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1.正音。
鹄(hú) 铚(zhì) 酂(cuó) 柘(zhè) 稷(jì) 闾(lǚ)左 谪戍(zhé shù) 当行(háng) 度已失期(du?) 以数谏(shu? jiàn) 罾(zēng) 间(jiàn)祠(cí) 笞(chī) 陈胜王(wàng) 忿恚(huì) 毋(wù) 以应(yìng) 蕲(qí) 宁(nìng)有种乎 谯(qiáo) 会(huì)计事 长吏(lì)
2.通假字。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征发,调发) ②知其指意(“指”通“旨”,意思,用意) ③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④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⑤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三、借助工具书,参考课下注释,疏通课文。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疏通文意,为教师的重点强调做准备。】 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完成课文通释。 2.教室列举出理解重点句子,准确翻译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天下苦秦久矣。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
(5)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确答案:
(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2)天下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3)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很多人来响应。
(4)又暗地里拍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中。
(5)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6)假使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7)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课后小结
《史记》是一部人物传记,按照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为三类:本纪、世家、列传。其中“世家”是对王侯的传记。陈涉起义失败,却被列入“世家”,是肯定了他在反秦*中的领导作用,肯定这次起义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课后习题
1.整理本课的重点实词,并解释。
2.查找资料,了解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历史。 板书
1.文学常识:司马迁和《史记》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准确地翻译课文。
3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揭示学习内容,快速进入课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o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会对陈胜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 课堂实录
一、温故而知新,学生自己通译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比喻什么? 2.什么直接原因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对当时的*形势,陈涉做出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4.陈胜为起义做了怎样的舆论准备?又是如何发动起义的? 5.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答案:
1.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2.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4
3.“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说明秦王朝面临严重的*危机;凭借百姓对公子扶苏的拥戴和楚国人民对秦王朝的痛恨,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可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4.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5.“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三、品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形象。】 读下面的句子,分析人物的形象。 (1)苟富贵,无相忘。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明确答案:
(1)表现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2)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
5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