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37:17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 1

我似乎总是在行走,在没有远途的跋涉。却总想翻越丘陵去抵达心中的梦境。有时候岁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针尖般刺痛心房,每当痛的,累的,想哭的时候,我总是会习惯性的抬头看看天边那一弯明月,“它”挂在我心头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触,便会抖落一地的正能量。这正能量如鸟般,从天边飞来,并借我一双飞翔的翅膀,给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弯明月便是我的家风!

我的性格品行习惯,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爷爷教育指导我。在爷爷眼中,家风家训体现了一种社会风俗,处事人情,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且对以后的成长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爷爷生活在毛**的那个年代,所以总是会拿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想来指导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将此看做是我的家风家训。虽然爷爷教育我的内容没有《颜氏家训》中内容那么广泛,基本上就没有涉及到儒学,道家,佛家,史学等内容。 但对我的影响就是那么深那么远。

流年依然无恙,岁月寂静如初,回忆往事,原本以为可能会遗忘的事情却一件也没能忘记。看着那张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微风正好,阳光也是恰到好处,爷爷就在圆桌上练起了书法,虽然没有怀素,张旭写的那样变幻无穷,疾风驰雨。但我从小到大对爷爷的书法一直称赞有佳。在那天午后,爷爷的那席话对我的印象至深,也许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书法”。爷爷那时候总是在讲,书法要心静,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虚无的水墨尽情游弋,这就是天然不雕饰。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华即便将自己隐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积岁的尘泥里,依旧会发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笑看门前花开花落。也许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毛笔字。有时候翻看爷爷写的字,总感觉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诉我,一切的纠缠,世间的冷暖,生活的贫富,转瞬即是烟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琐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在亲戚、同学、朋友眼里总是那样开心向上。想想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谢我的家风家训,说的朴实一点那就是爷爷的教导。

其实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时候有些说不尽的记忆,但又感觉深刻的记忆变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

我的爷爷年轻时就像红尘中的一只孤雁,飘零人世,尝尽情味。也许因为他的“执着与倔强”才会让他被众人所嘲讽和不理解,在爷爷的那个年代,下地干活,喂猪喂羊才是他所应该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将读书当成正业!但爷爷厌恶与自己同龄少年一样无所事事,这样注定一辈子死守农业,带动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爷爷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爷爷那时候有了爸爸之后,总是会讲那些峥嵘时代的风云人物给爸爸听,崇尚他们忍把热血洒红尘,甘抛*洒热血的高尚品德。教导爸爸要作一名有为国做贡献的人,也许就是在爷爷的教导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为一名商人,履行着爷爷对他的那句忠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也许爸爸取得的这一切,追其源依旧是要感谢家训家风!

有时候,在农村就经常听到对孩子的一种评语:“没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时候从一个人说的几句话,走的几步路,甚至几个细微的动作表情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家庭印记。想想在之前那个*社会,一个人是否是世家贵胄还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为何?追其源就是一个人的家风家训。故此有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过程,唯一感谢的就是有一个好的家风,现在我出门外出求学,爷爷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说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还是临行之前的那封信,爷爷在信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其实人家都说人间就是剧场,那些穿行在凡尘的众生,每日在忙碌地编排一场叫做生活的戏。我想我们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记住做纯粹洁净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时候一个人孤身在外,在每个选择的渡口会遇到很多难题,无论是对错,我会选择坦然面对,因为懂得一句话“世上没有人亏歉你,所以无需抱怨任何人”。

谢谢生命中生存在这个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个令我自豪的家训,而我就是这样幸运遇到了他们,成为了这样一个被温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风,家训永远传承下去,继续温暖着一代一代的幸运的人儿..........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 2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祖祖辈辈都以“孝”为家风的核心。我国古代人就十分孝顺,比如《三字经》中的黄香,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可母亲已经不能生还了,于是他决定把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爱全部都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天的天气十分冷,晚上睡觉时,黄香就先躺在父亲的被中,等被窝热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窝里。这就是著名的“香九龄,能温席。”这个故事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孝,而让我深刻理解的孝是从爸爸身上学到的……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不好,爸爸妈妈只能背井离乡到很远很远的黑龙江打工谋得一份工作。为了赚钱,他们每天四点多就要起床,晚上几乎六七点才能回家。后来我姥姥和姥爷因为和我大舅妈在家乡闹别扭,无奈之下来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每次爸爸妈妈买点好吃的,一定会让我和弟弟将姥姥姥爷叫过来,一家六口人吃的其乐融融。可是偶然一次吃排骨到时候我发现,爸爸妈妈几乎都不夹排骨,他们一直给姥姥姥爷夹排骨,让我和弟弟多吃点,我就主动的给他们都夹了块排骨,好奇地问“你们怎么不吃啊?”他们竟然又夹回来了,并摆摆手说不喜欢吃。年幼无知的我想着,很好吃啊,你们竟然不喜欢吃?现在想想当年的我多么无知,家境不好的爸爸妈妈能买多少排骨,他们只能以这样的借口来让我们多吃点。平时的点点滴滴都表现了父母对姥姥姥爷的爱。

“一个小小的关怀对父母来说是一份大大的爱”这句话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从小的熏陶也让我学会了孝。我不善言语,也不会对父母说什么甜言蜜语,只是吃完饭后洗洗碗筷,睡完觉后叠叠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们,现在用成绩报答他们,以后用爱报答他们,让他们过上简单而又幸福的生活。

诚信也是父母教给我的另一样重要的品质。记得四年级的期末考试,偶然去老师办公室知道成绩后感觉很害怕,因为考到了班级的第十名,这样一直在前三名的我不敢和父母说,怕让他们失望,也怕他们不高兴。我想着能拖一天就是一天,等到家长会的时候他们会知道的。我去同学家聊到了这个问题,阿姨说帮我*。可是,几天后我们一起去逛街,妈妈聊到成绩阿姨说漏嘴了,妈妈当时没有说什么。可是回了家就打了我一巴掌,这是我有印象以来第一次*,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女生。当时妈妈真的很生气,严厉地说:“考不好妈妈不怪你,可是你不应该瞒着妈妈,这么长时间就我自己一个人被蒙在鼓里,我最讨厌别人骗我”。是啊!我怎么能瞒着最爱我的妈妈呢?她一定失望极了。所以从那以后有什么事我一定会及时和妈妈说,也不再想偷点巧去骗别人。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 3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家国两相依。一玉口成国,一瓦顶乃家。今年2月17日,习*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是*风、政风、民风的重要基础。好家风在老一辈**家中处处可见。毛**把儿子送到农村、战场上去接受锻炼;周总理亲手制订并坚持十条家规;*家风严格让儿子当工人;*告诫子女“夹着尾巴做人”;不许孩子经商;家财不为子孙谋……,家风连*风,老一辈**家的家风真正体现了**人的信仰与追求,好家风这样的的例子枚不胜举。

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栾川,从古至今都有这方面的榜样。

伊尹是商初名相,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他是商汤的老师,还兼任汤王子弟的家庭教师。伊尹认为人的品德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形成的,所以他十分强调“慎终于始”,也就是说对教育要尽早开始,并且要始终如一地持续,一刻也不能放松。他把对君主后代的家庭教育看作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惟天无亲,克敬唯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也就是说,君主只有做到对天命敬畏、对臣民施仁,才能保有天下。

曾任栾川县潭头镇副镇长的马海明是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典型,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建设。其女儿马凌鸽告诉记者,父亲马海明曾在她生日时发给她一条短信:“从今天开始,你又增了一岁,生活的快乐和烦恼在前面等候着你,愿你能更加懂得生活,理解人生,创造价值,贡献社会。”这条短信,是对子女的期望,更道出了他心目中的好家风――做积极创造而非坐享其成、贡献社会而非一味索取的人。

我县农民企业家杨植森说过“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以及政策的扶持之外,就得益于祖辈传下来的好家风。”就个人而言,家庭是人生的摇篮、成长的起点、栖息的港湾,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家都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托,能给我们遮风挡雨提供庇护,能给我们温馨暖意安放心灵,须臾不可或缺。对国家来说,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家风家教的的优劣,与社会风气的优劣息息相关。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商,这些话对每个人都有很大教育意义。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去指导,社风与家风是相互联系的,家风一旦好了,直接带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转变。提倡家风,从小处来说,能让一个家庭变得团结、互助,让左邻右舍相处更加友善和融洽;从大处来说,能让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淳朴,让我们这个国家更加昌盛。

家风是人格的镜子,亦堪称涵养作风的源头活水。把家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时代的使命,亦是你我的职责。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的格局厘清亲情与权力的边界,以拒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定力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员**才能远离贪欲之害,让清廉成为对家人和社会最好的馈赠。

拓展阅读

1、的经典名言的名言名句

1) 一种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是一切道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我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2)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行事,而不要空谈道。——谟克利特

3) 有行的人之所以有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邓肯

4) 有真道,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

6) 在我们的社会,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的范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和精神上的发展。——马卡连柯

7) 知耻近乎勇。——孔丘

8)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9)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10)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11)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子思

12) 辱,莫大于不知耻。——王通

13) 生活就是战斗。——柯罗连科

14)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1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的经典名言的名言名句

1)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乔叟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3)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4)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5) 守法和有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克雷洛夫

6)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7)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能服于人。——刘备

9) 无私是稀有的道,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10)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11) 我深信只有有道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卢梭

12) 我们有力的道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既适用于国,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3)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14) 一个人如能在心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了。——培根

15)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6)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17)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18) 去谗贱货,所以修身。——康有为

19) 静以修身,俭以养。——诸葛亮

20) 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王安石

21)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谟克利特

22)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

23) 虚伪永远不能凭借它生长在权利而变成真实。——泰戈尔

24)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25) 修身以敬,勿托以尊。——晋书

26) 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行的人。——罗曼罗兰

27)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28)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胡居仁

29)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30)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3、统文化稿600字左右精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早上!

我今天的题目是《纪念统节日统文化》。

都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的国楚国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划龙舟,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饭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

民间流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统习俗。粽子皮是树叶做的,粽子馅有很多种。吃粽子的习俗还漂洋过海流到国外呢。同学们,我想问几个问题,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你_粽子吗?怎么包的呢?对,最常见的就是糯米、大枣包的粽子,你喜欢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调,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端午节前举办过包粽子活动,当时我和姥姥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也会组织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节赛龙舟也是一种习俗,每年电视上都会赛龙舟。

我听妈妈说,她的乡在端午节有很多纪念活动。比如,清晨用艾叶洗手洗脸,门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芦,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气洋洋。总之,这个节日很重要,是民间的一个大节日。

以前端午节是国的女儿节,每年人们都会拿五彩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就会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说这样会带给人们一年的运。

我们国一直重视统节日。近些年来,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国人民欢度统佳节。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忽视了国的统节日,却喜欢外国的洋节,比如说: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这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是国人,每个统节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统文化,每过一次统节日,身心都受到洗礼,我们应该为自己是国人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屈原的故事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爱国情怀离我们很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园,需要我们每代人统文化,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击查看更多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的演讲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2282.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元旦佳节的祝福语
  2. 鼓励高三学生的句子
  3. 2018年沙溪中学体育工作总结
  4.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50字
  5. 我的国庆节生活作文800字
  6. 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教案
  7. 201新年的异样感觉七年级作文
  8. 关于桂花的诗句古诗句
  9. 有关节日的经典诗句
  10. 公司集团音乐剧本《员工幸福感》
  11. 课文《司马光》的教案设计
  12. 老王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3. 精益管理就在你我身边演讲稿
  14. 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15. 201西方复活节微信祝福语
  16. 201年清明节送同学的祝福语
  17. 案件的解释及造句
  18. 大家一起去赏玩太湖日记
  19. 朋友乔迁新居的对联贺词
  20. 关于鸟的诗句
  21. 最新送给老师的除夕祝福语
  22. 201小学语文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23. 2016年经典圣诞节祝福语
  24.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征文
  25. 记一次难忘的活动作文350字
  26. 栀子花香的散文
  27. 歌颂母亲的诗词
  28. 201年百年校庆祝福语精选
  29. 开学了日记
  30. 立夏的古诗
  31. 白居易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32. 关于中秋节祝福语搞笑版
  33. 以案治本心得体会
  34. 新房屋买卖协议书样本
  35. 壁面剪应力在油田固井中的实践与应用论文
  36. 2016国家安全心得体会
  37. 鸬鹚和戴胜的童话故事
  38. 毕业典礼演讲稿
  39. 2016公司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心得体会
  40. 缩小的意思和造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4:57:22
本页面最近被 58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8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