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英雄李爱民的故事
【人物简介】李爱民是一个佃农家的孩子,1930年生于山西武乡县白家庄.抗日战争后任本村儿童团长,积极为抗战工作。1943年,他和各村民兵到日本鬼子据点附近抢收庄稼.返回路上,与日本鬼子的巡逻兵相遇。为了掩护民兵和乡亲的安全,他挺身而出,被鬼子逮捕。在鬼子的威吓和毒打下,他坚贞不屈,*得皮开肉绽、双脚骨折仍痛斥敌人,最后牺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年仅13岁。 13岁的年纪,为掩护民兵和乡亲挺身而出,为坚守抗日的秘密忍受毒刑拷打,真是动人心弦.气壮山河!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山里的山西省武乡县白家庄出了一个少年抗日英雄,他就是白家庄的儿童团长李爱民。
儿童团长李爱民那时13岁,他非常痛恨日本鬼子,非常热爱八路军,帮助八路军做了许多抗日的工作,最后英勇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之下。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给大家讲几个李爱民帮助八路军抗日的故事,同学们听了一定很感动。像李爱民这样的抗日小英雄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记他们,要努力学习他们的爱国牺牲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急送鸡毛信
大家知道,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他往四周看了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贴抗日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进到屋里对爱民说:“麦子熟了,我们要到韩家沟掩护老乡收麦,想请一位民兵带路。”
爱民一听,说道:“这么晚了,甭找人了,我给你们带路吧!”
那位八路军叔叔迟疑了一下,好像说你能带路吗?爱民很有把握的说:“这一带的路我熟,叔叔放心吧!”
爱民跟着八路军叔叔来到村头见了首长,抬头一看:这不是钟营长吗!
爱民跑过去,亲热地说:“钟营长,我叫李爱民,您不认识我了?前年我还给您送过鸡毛信呢!”
钟营长摸摸脑袋笑着说:“对,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活地图’,太好了!”
爱民领着八路军不走大路走小路,一会儿下到沟里,一会儿爬上山头,两只脚被石子扎破了,腿也被草棵子刺破了两道口子,他全然不顾。
爱民领着八路军翻过了几个山头,天快亮了,已经隐隐约约看到韩家沟正在抢收麦子的老乡了。钟营长擦了擦脸上的汗,亲切地拍拍爱民的肩膀说:“爱民啊!多亏了你,领我们少走了一半路,终于赶到鬼子前头了,真得好好谢谢你啊!
拓展阅读
1、抗日英雄庞汉桢的故事
庞汉桢(1899—1937),1901年出生于广西靖县,国民**军陆军第7军170师510旅旅长。*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毕业,参加过反袁战争和北伐战争。1937年在上海战役中牺牲,国民*追认为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个人生平
生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广西靖西人,字胤宗。壮族。行伍出身,广西陆军讲武堂第二期步兵科、*军事*学校第一分校高级班第五期毕业。
1914年入广西陆军第1师(师长陈炳焜)当兵,后升任武卫军(总司令马济)、广东陆军第1军(军长马济)排长、连长。
1920年12月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第二期步兵科学习。
1921年9月军校毕业后因广西边防**陆荣廷失势,返乡赋闲。
1923年11月出任广西全省善后总办署(总办陆荣廷)警卫旅上尉营附。
1924年8月所部缩编为武卫军(总司令马济)第3团(团长马逵),升任第1营少校营长。
1927年3月所部改编为国民**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独立第5团,升任上校团长。9月所部改称第7军(军长夏威)第2师(师长李朝芳)独立第5团,仍任上校团长。
1928年2月所部改称第34师(师长李朝芳)第6团,仍任上校团长。9月所部改称第4集团军暂编第2师(师长夏威)第5旅(旅长李朝芳)第6团,仍任上校团长。10月所部改称第15师(师长夏威)第44旅(旅长李朝芳)第6团,仍任上校团长。11月所部改称第44旅第5团,仍任上校团长。
1929年4月升任新编第9师(师长尹承纲)第3旅(辖两团)少将旅长。5月所部被缴械后返乡赋闲。
1930年10月出任广西第10民团区(靖西区)少将指挥官。
1931年9月考入*军事*学校第一分校高级班第五期学习。
1933年6月军校毕业后派任桂林民团区(指挥官张**)少将副指挥官。
1936年9月调任第19师(师长徐启明)第2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7年7月所部改称第170师(兼师长徐启明)第510旅(辖两团),仍任少将旅长。10月23日在上海与日军作战时阵亡。
1938年2月18日追赠陆军中将。
1985年12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追认为***。
主要事迹
抗日战争爆发时,庞调任国民*陆军第一七〇师五一〇旅少将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0月19日夜,奉命接替五一七旅从谈家头至陈家行北端一线防务。22日,陈家行阵地被日军攻占。当夜,庞即率部由战头桥向陈家行阵地反攻。经过数次冲杀,终于将该阵地全部夺回。惟因所部伤亡过大,且十分疲劳,庞乃请派有力部队接防。当时除了五二六旅的一个营前来增援外,庞仍奉命率领余部固守原阵地。23日下午,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向守军阵地猛烈炮击。庞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8岁。
人物荣誉
国民*追赠庞汉祯为陆军中将。
1985年12月16日,广西人民*追认其为***。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抗日英雄王甲本的故事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富源县人,国民**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毕业于*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
抗战爆发后,王甲本从“淞沪会战”后到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乃至1944年的长衡会战,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22场会战中,王甲本总共经历了9场和日寇殊死捕杀的残酷激烈大战。因他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杀敌无数,战功卓著受奖,王甲本得到“硬仗将军”的光荣称号,获得“云麾勋章”,并依次晋升为九十八师师长,七十九军副军长、军长。
1944年9月,在湖南东安山水铺与日军遭遇,激战中壮烈殉国。年43岁,追晋为陆军上将。
2014年9月,王甲本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个人生平
人物综述
王甲本,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头脑冷静,在军事方面颇有才华。
北伐时期,他随范石生将军参加**,任第五十八师团长。以后又被上级送到军校将官班和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王甲本当时任第七十九军第九十八师副师长,率部从武汉奔赴战场,他亲临前线,用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全体官兵,鼓励士兵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由于他治军有方,英勇善战,部队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王甲本因战功递次晋升为第九十八师师长,第七十九军副军长,1941年,晋升为陆军第七十九军军长。
人物经历
王甲本1901年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军人世家。其父王国栋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与*、范石生同学,曾参加过1911年的云南重九起义和讨伐袁世凯等活动,在*手下任过滇南副镇守使。1917年,其母病故,不久其父也患神经失常症病逝。王当时在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王甲本父母双亡后,得家族中四叔王怀仁资助,经父亲好友范石生介绍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炮兵科,并于当年12月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在滇军统帅第一军顾品珍部下当兵,走上了报国之路。王甲本跟随顾品珍,因作战勇敢,深得器重,擢升排长、连长。
1921年,王甲本投奔干爹范石生的16军,在47师先后任营长、301团团长。并参加了讨伐陈炯明、沈鸿英等战役,参加北伐转战各地,战功卓著。
1929年,范石生16军被改编为51师,王甲本任51师151旅少将旅长。
1935年,被陈诚派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并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深造。毕业后任国民**军陆军98师副师长,师长夏楚中。
1937年8月13日,王甲本奉命前往南京担任警卫。8月14日,凇沪会战拉开序幕,王甲本率98师开赴上海前线,并于当日投入战斗。战斗中,王甲本将军身先士卒,亲上火线,亲率一线官兵与敌浴血奋战,战功显赫,以勇猛著称全军。凇沪会战后,王甲本升任98师师长。
1938年,奉命率98师转战皖南,赠新四军罗炳辉部子弹20万发,并与新四军配合,攻下孙家铺等车站,占领宣城。
1939年3月至5月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后转驻湖南湘潭。
1939年秋,率部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立下战功。战后升任79军中将副军长兼98师师长。
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任长沙外围作战总指挥,歼敌无数。捞刀河战役,率98师重创日军精锐,98师伤亡上千人,题“是为国殇”以纪念。战后因功受奖,被誉为“硬战将军王甲本”载入军事会议手册。1941年10月后,继夏楚中后擢升为79军中将军长兼98师师长,时年40岁。
1942年,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密切配合友军坚守长沙。1942年1月5日,王甲本率98师于浏阳河毙敌第三师团第18联队土屋镜次及部下上千人,甲本集尸葬之,并立“倭寇万人冢”石碑,“甲本葬敌”在日本一直传为佳话。
1943年10月,率79军参加常德会战,屡出奇兵,战功赫赫。1943年5月,指挥79军参加鄂西会战。率暂6师、98师和194师机动歼敌,重创日军,打了几场漂亮仗,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79军获赠“我武维扬”旌旗。
1944年6月,奉蒋之令,千里驰援衡阳。7月在衡阳外围同敌作战,由于友军配合不力,日军防范严密,无法扩展战果。8月8日,衡阳守军方先觉第十军弹尽粮绝而投降,遂奉命撤往冷水滩布防阻击日军。
1944年9月7日,日军数千人化装成友军和农民,袭击王甲本军部。王甲本将军本想亲自指挥部下某团歼灭该部鬼子,但部下一团长缓报军情,师长拉走部队,致使王将军到达预想作战战场时,不见自己部队,却和日军主力数千人遭遇。危急关头,王将军亲率手枪排掩护军部转移,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血战,最后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惨死于敌人的刺刀之下,时年43岁,成为中国抗战史上牺牲在刺刀战场上的最高级别将领。
主要事迹
长沙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日军主力一部企图在长沙附近磨盘州偷偷渡河撤退,被我军发觉。王甲本将军亲率其属下第二九四团全体官兵迅速奔袭,在磨盘山北岸建立起防御工事,阻击日军。敌人向我方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进攻,王甲本身先士卒,率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激战30余小时。敌我双方短兵相接,不时发生肉搏战。王将军指挥若定,全体官兵团结一致,共同杀敌,这一仗共毙伤敌千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三次长沙会战,王甲本将军担任长沙外围守备指挥官。他在整个会战期间,日夜战斗在指挥所中,并亲自**阵地,详细了解前线战斗局势的发展和部队的伤亡、士气等情况,适时地作出了正确的兵力调整。他命第九十八师固守霞凝港、捞刀河一线,不久,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支持下进攻王部阵地,并派出有力部队偷袭阵地右侧,想一举突破我部阵地。形势万分危急,王甲本将军接到战区长官部的电话命令,亲自率领第二九二团从侧翼攻击日军,迟滞日军行动,阻止日军突破防线,以待主力集结长沙布防,消灭日军。在王甲本率领部队攻击前进的过程中,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机9架不断对我战斗队形进行狂轰滥炸,王将军不避艰险,亲自指挥战斗,命令第二九二团团长率两个营全线强占两侧制高点,坚决阻击进袭的日军。在王将军的正确指挥和其杀敌报国勇气的鼓舞下,全体将士誓死坚守阵地,仅凭借临时挖掘的简易工事和劣势的装备,使敌人寸步难行。深夜,王甲本得悉日军改变策略向我捞刀河主阵地加强攻击的敌情后,他果断地命令第二九二团只留下一个营担任阵地右侧掩护任务,主力迅速返回捞刀河指挥所一线,作增援战斗准备。日军主力数万之众,向我捞刀河主阵地数次猛攻,王部兵力处于劣势,但在王将军的适时调动厂,凭着坚固的阵地以及岳麓山炮火的支持和全体官兵的杀敌斗志,激战了两天三夜,我主阵地巍然不动,日军遗尸遍野,伤亡甚众,已成强弩之未,只得狼狈撤退。在战区长官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军展开追击,王甲本将军又率第二九四团奋勇出击,猛追败退的日军直至汨罗江北岸,杀敌无数,缴获甚多。后在战区作战总结会上,王甲本军长因杀敌报国而立功受奖,并得到“硬仗将军王甲本”的光荣称号,受到全军的普遍赞扬。
3、关于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国民*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4、喜剧《你好李焕英》插曲《依兰爱情故事》歌词
词:方磊
曲:方磊
老妹儿啊
你等会儿啊
咱俩破个闷儿啊
你猜那
我心里儿啊
装的是哪个人儿啊
美女儿啊
屌丝儿啊
他整不到一块堆儿啊
啥人儿啊
就啥命儿啊
咱俩就凑一对儿吧
你一笑啊
我刺挠啊
浑身都得劲儿啊
你一哭啊
我胆儿突啊
就掐我消消气儿吧
情人儿啊
给个信儿啊
咱俩啥前儿办事儿啊
一百年儿
一辈子儿啊
情愿我笑你呆儿啊
我活着是你的.人儿啊
*是你的鬼儿啊
你想咋地儿就咋地儿啊
月亮它照墙根儿啊
我为你唱小曲儿啊
看你睡啦
我心里美滋味儿啊
媳妇儿啊
进门儿啊
咱俩过日子儿啊
我有情啊
你有意啊
生了个胖闺女儿啊
鸡毛啊
蒜皮儿啊
那都是我的事儿啊
你搂宝儿啊
座屉儿啊
天天都有局儿啊
谁家的
爷们儿啊
藏进下屋碗架柜儿啊
你红啦
我绿儿啊
还骂我没出息儿啊
扔下孩子儿
你一转身儿
从此跑没音儿啊
小妮儿啊
我宝贝儿啊
看来咱俩才是一对儿啊
我活着是你的人儿啊
*是你的鬼儿啊
你想咋地儿就咋地儿啊
月亮它照墙根儿啊
我为你唱小曲儿啊
看你睡啦
我心里美滋味儿
我活着是你地人儿啊
*是你的鬼儿啊
你想咋地儿就咋地儿啊
太阳又升一轮儿啊
映透了窗户纸儿啊
看你醒啦
我心里没滋味儿啊
日子长啊
我为你擦眼泪儿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4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