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熊与蜜蜂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35:38

小狗熊与蜜蜂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Music,孩子可以用对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参加教学,显现教学的愉快。

教学预备:

1、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今日我们班来了一名小客人,听一听,它是哪个?(放小蜜蜂Music)

(二)认知,清楚,表现歌曲

1、熟识歌曲:

(1)孩子,你认知它是哪个吗?(小蜜蜂)

(2)那谁来学一学蜜蜂是怎么样飞的,(请孩子做动作)

2、清楚表现歌曲

(1)蜜蜂有对翅膀,孩子教师一块儿来学一学蜜蜂。

(2)小手放于腰上,一前一后动动,小脚尖儿踮起来,悄悄地飞。(幼儿教师与孩子听Music做小蜜蜂动作)

3、用一样的方式认知小狗熊Music

(1)孩子,看这就是谁啊?(小狗熊)

(2)小狗熊今日也带来了1首美妙的歌,我们来听听,你们也能用动作跳出来,這樣小狗熊便可看到孩子是在与它作伙伴。

(3)小狗熊走起路来是慢慢地走(笨重地走)。

(三)区别2段Music的不一样形象

孩子,来我们一块儿听Music,来与蜜蜂、小狗熊跳舞。听见小蜜蜂的Music我们便一块儿来学蜜蜂飞,听见小狗熊的Music我们便跳小狗熊的舞。

(四)完结

听Music做对应的动作,学做蜜蜂与小狗熊。

拓展阅读

1、《做工》班音乐优质课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乐意同伴进行节奏活动,并能根据指挥灵活变换节奏。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节奏图谱一张

2.指挥棒一根

3.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春天来了,好多花都开了,正忙着采呢,我们快点去帮帮它吧!(放〈〈做工〉〉的音乐做律动进场)

(二)出示图谱

1.师:“你们看花园的花多美啊,我们快坐下来欣赏一下。”(出示节奏图谱)

2.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是一朵,有的两朵连在一起的)

3.(出示)“现在要来我们采啦!看好。(师进行完整地示范一

遍嗡嗡嗡嗡嗡嗡

(1)提问:“刚才是怎样采的呢?”(引导幼儿说一朵就采一下,两朵就采两下)“谁愿意用你的手来学一学(老师用口令帮助)

4.师:“朋友学的真好!告诉我们每一朵花都要采到,两朵连在一起时要采快些(模仿嗡嗡),一朵花时可以采慢些(模仿嗡)“我们一起来试试”

(三)完整练习拍节奏

(1)师:“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音乐在来学一学,好吗?(放音乐注意前奏让幼儿准备好)

(2)师:“说你们学的太棒了,它还想看一次呢,你们愿意吗?

(3)师:“今天,我们向学会了采,真开心,大家一起来和跳个舞吧!(头饰)

(四)结束部分

师:“谢谢你们我又要采了,你们去吗?(出室)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再以《做工》的乐曲为背景,尝试用打击乐器进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节奏,从而实现了从“节奏意识”到“节奏感知”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

整个活动,从选材到活动目标的界定,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充分展示出本班幼儿较强的综合的素质。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应进一步突出重难点,指导幼儿怎样从:XXX|XXX|节奏变换到XX|XX等。

2、中班韵律学方反思《老鼠和泡泡糖》

设计意图:

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

1、学习合拍的做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可以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环境。

1、探索A段动作

(1)师边念边用手部动作示范

师:有一只调皮的老鼠到草地上来玩,你们看”吱吱吱”它来了(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幼儿尝试找出并运用学习动作的策略

师:念到什么词的时候老鼠向两边看的?

幼:西字的时候。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好不好?(师生听琴声表演)

师:刚才我们用手玩游戏,这次我们用脚来试试看。(师生听琴声跺脚)

师:如果音乐再快一点你们能不能玩?(放A段音乐,用不断加速的方法,感知老鼠走路的动作)

师:说说你们做得怎样?

幼:不错。

幼:很好。

师:好在哪里?

幼:跺得很整齐。

幼:我们能跟上节奏。

师:那再来一次行不行?

2、探索B段动作

师:老鼠玩着玩着捡到了一块大大的泡泡糖,朋友们听听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放B段音乐)

幼:老鼠被粘住了。

师:老师手上也有一块泡泡糖,谁来学一学老鼠被粘住了的样子。(幼儿老师表演)

师:好,现在朋友做老鼠,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一玩。(放整段音乐)

师:老鼠被粘住了,怎么办呢?

幼:用水洗。

幼:用手拉。

幼:用剪刀剪断。

师:刚才老鼠用劲地拉泡泡糖是什么样子的?(请一幼儿表演,老师讲解用劲时的表情和动作)

师:我们也来使劲拉一次。

师:老鼠们再到草地上去玩一玩。

3、学习游戏

师:泡泡糖粘在了老鼠的手上,还可能粘在哪里?

幼:脚。

幼:肩膀。

师:老鼠准备好,我们又要出去玩了。

师:最后,使劲把泡泡糖拉下来,我们回家了。(老师带幼儿做咬断泡泡糖的动作)

师:你会把泡泡糖随便扔在地上吗?应该扔在哪里?

幼:扔在垃圾筒里。

师:为什么?

幼:泡泡糖太粘了,粘到了不好走路的。

幼:要保护环境。

活动延伸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来,到大老鼠身边休息一下吧。

我觉得很奇怪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吃剩的泡泡糖呢?泡泡糖完应该扔到哪里?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爱护环境)

你们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将泡泡糖吞掉更不能将吃剩的泡泡糖乱扔。不能破坏环境卫生,好了。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将破坏环境的垃圾捡到垃圾桶里去吧!

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去。

朋友们参的积极性都很高,老鼠、泡泡糖都是他们很熟悉的对象,并通过语言“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表述,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第一段的节奏特征,再加上故事的描述和老师夸张的表现,朋友在听第二段音乐时非常投入,动作也很夸张,惟妙惟肖地将音乐表现了出来。活动结束时关于对泡泡糖的处理,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中班语言和怪物

活动目标:

1、在帮助一家和怪物猜谜的过程中,学习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是非标准的分类。

2、体验用提问的方法解决故事中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礼物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故事的主角,观察怪物的特征

1、看看故事里面有谁?

2、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猜看。

3、猜猜看这是谁的城堡?为什么?

4、看看城堡里有什么呀?

5、一共有几只怪物?他们长得一样吗?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

二、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是非标准的分类,猜出城堡的主人

1、猜谜游戏。规则:一家要用提问的方法来猜,而怪物们只会回答是或者不是。

2、弟弟勇敢吗,他提了什么问题?

3、到底城堡的主人头上有没有角?那我们到底应该排除哪种怪物?弟弟

问了一个问题排除了几个怪物?

4、谁还愿意帮助一家用提问的方法来找一找城堡的主人。

5、我们用了几个问题就帮助一家找到了城堡的主人?

三、用积累的是非标准分类的经验猜测礼物

1、怪物为什么还要挡住一家呢?

2、原来今天是城堡主人的生日,想请一家庆祝生日,他还会一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藏在这些礼物盒里。它还是希望一家用提问的方式来找到真正的礼物盒。

2、这些礼物盒有什么不一样?

3、用提问的方法找礼物

4、分享礼物

4、抬花轿幼儿园大班语言

活动过程:导语----朋友,你们想到动物乐园里去吗?准备好了,我们就出发了,听音乐入场。

师:朋友,你们知道吗?动物乐园里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嗯,那就请你快坐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究竟是什么有趣的事情。

(一)、观察、讲述童谣内容。

出示图片一;观察图片提问:看,在山脚下有什么?(轿子) 猜猜轿子里面坐得会是谁?(幼儿猜想)我们来看看究竟是谁。

的 出示图片二;奇怪了,平时都是人坐轿子,怎么今天老虎倒享受起来了?

报 出示图片三:那又会是谁来抬轿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

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抬花轿?为什么要八只?老虎坐在轿子感觉怎么样?(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舒服(高兴、快乐)的样子。

2、老虎欺负

出示图片四:提问:哎呀!突然发生了什么事?这只怎么会摔到?这只一倒,差点把轿子打翻,你们猜老虎会对这只怎样?

(依次出示图五、图六、图七)师: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干什么?(睡大觉)

3、对付老虎。

师:老虎这么欺负是不是很生气?那我们快点想个办法帮对付这只老虎。

(幼儿想象,控制在两到三个)朋友真棒,想了这么多好办法,那我们来看看,用的是什么办法好不好?

出示图片八:提问:A想的是什么办法?(学一下抛轿子)B抬轿到什么地方往上抛?(帮助理解“山腰”)C抛轿子的时候为什么要喊“一二三”?结果会是怎么样?(出示图九)

师:刚才我们一起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把这件事编成一首有趣的童谣好不好?谁能为这个童谣取个名字?(抬花轿)注:控制好时间。

二、完整学习并欣赏童谣内容。

师按童谣的自然句式提问,然后分别在各图下面出示想应的童谣句子,最后让幼儿完整欣赏学习。

三、用各种节奏由易到难学习朗诵童谣(其中一二三,往上抛,固定节奏型 )

第一种节奏型:

第二种节奏型:

第三种节奏型:

每种节奏型,开始用手边拍边念出童谣,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练习次数。(二到三遍)

在幼儿已经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用打击乐边说童谣。(一到两遍)

四、带上头饰,和道具根据童谣的内容表演。在幼儿的表演中结束课题

5、学五年级语文《齐白石李苦禅》优秀

一、编制目标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学目标是学成功最重要的环节。在制定学目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课程标准》

首先,目标的确定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前提,要以课程标准和学总目标

为依据。师制定具体的学目标绝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学总目标,要充

分考虑到课程标准要求、年段要求、单元要求、材要求、学生实际要求等。课时目标的制定应以总目标为根本依据,紧扣单元目标,努力体现学期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有计划地将课程总目标、学期目标及单元目标在课堂学中逐步得以落实。

总目标 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关联) (体现) (紧扣) (落实)

2 、依据材——钻研材,分析

二要吃透材,师对学习内容(文本)要做到心里有底,而且,要在通读材的基础上,宏观分析,整体观照,重点把握。

(1)确定字词学的目标。

(2)根据材的特点确定朗读学的目标。

(3)根据材的特点制定语言实践的目标。

(4)准确把握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恰当的阅读学目标。

(5)适度把握文章的“道”,制定恰当的情意目标。

例一:《抗日英雄杨靖宇》学目标对比分析。

这是老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英雄杨靖宇的感人事迹。如果,机械地照搬参上的学目标,那么学中极易出现“贴标签”的现象。即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靖宇言行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说说从中你体会出人物什么样的品质或精神。学生则以“忠于**、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等标签式的词语来代替自己的感悟。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但实际上他们对文章的体悟没有真正落实到语言文字上。

因此,我们在分析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将本课的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在分析材时我们发现,课文叙述了2件事:一件事是为了坚持**,杨靖宇带领战士吃树皮;另一件事是杨靖宇遭敌围捕,顽强抗击,直至壮烈牺牲。由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许多英雄故事,对英雄人物所具有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多有了解,因此,学生完全能够独立读懂第2件事的内容。所以,在编制学目标时将这一段内容的学目标定位在语言实践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杨靖宇遭围捕一事,落实了单元重点训练目标。而杨靖宇为什么要带领战士们吃树皮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难点,尤其是杨靖宇说的“吃榆树皮不止是为了活命,更是为了**。”这句话的含义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一学难点呢?深入钻研材后我们可以发现,文中的环境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却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形势的险恶,这也正是杨靖宇之所以要带领战士们吃树皮的客观原因。准确把握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破学难点的抓手就有了。于是,师便制定了学本课的阅读和朗读目标。(略)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原本参中规定落实的“能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这个目标怎么办?首先,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反复滚动的训练过程。另外,一节课的学时间是有限的,不允许我们在学中“面面俱到”。目标过多不仅难以落实,有时还会淹没重点,使得师的学只能是浮光掠影,学目标的指向作用受到削弱。因此,学目标的编制一定要突出重点。其次,我们要树立单元整体学的意识。即把各单元学看成是语文学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弄清楚各单元之间以及语文学内部诸系统间的关系,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考虑整体优化。这样制定的目标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了全面;既考虑了单元各篇的相同点,又考虑了相异点,避免了单篇学的重复性、低效性的劳动。所以,对于“分段”这一学目标我们完全可以在学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在帮助学生梳理归纳各种分段方法时予以落实。

3 、依据学生——分析学生,以学定

三要吃透学生的情况,即对学生的素质各方面的知识现状进行全面把握,从而使我们的学能够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真正体现以学定

(1)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了解学生的能力储备。

(3)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二:《香雪海》学目标对比分析。

材上呈现的学目标来看,情意目标的表述较为空泛,联系课后练习可以知道本课阅读学的重点目标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梅园被叫作“香雪海”。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学情,则不难发现,由于现在的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面的扩大,他们见多识广,加之文章语言浅显,“香雪海”一名的由来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难点,完全能够自己读懂,无需在课堂中重点学。他们需要的是积累、运用文中那些优美、精炼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将学目标调整为(略),使本堂课的学重点定位在语言实践活动。将情意目标定为“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梅花的美。”,使其更为具体、明确。

4、依据

5、依据学环境

二、编制目标的要求

学目标的制订必须是:集中、明确和适切。

目标要明确、集中、适切。“集中”是指一堂课的学目标要重点呈现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明确”是指目标指向清晰,表述具体,要陈述可以观察到的学生具体的行为,说明产生这些行为的条件,以及指出评定行为的标准;“适切”是指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材的特点,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学要求。对情意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达成。

例三:《生死相随的海鸥》学目标分析。

在平时的备课中,许多师习惯于“循规蹈矩”的照抄学参考书上的学目标。其实,“参”仅仅是提供参考的,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例如,撰写参的师无法顾及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因此,其学目标的表述往往较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 而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份学目标,则是师在钻研材、分析材以及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字词学、朗读学、语言实践、阅读学和情意目标,清楚地呈现出本堂课的学任务;每一项目标的表述都相当具体,以第2项语言实践目标为例,师在表述时明确指出了进行语言实践的条件——理解、积累词语;行为——写一段话;标准——介绍海鸥集体营救同伴的场面。情意目标定位在“感受动物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三、编制目标的步骤

1、确定学习结果。

2、界定条件。

3、陈述标准的水平。

四、目标的有效表述

(一)学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

v 育目标:

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师作为主体)

u 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

会学生…技能”

“培养学生…能力(习惯)”

v 学习目标: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把学生作为主体)

◆举例:“能够… …”

“懂得… …”

(二)有效行为目标的陈述。

1、行为目标——以学生外在行动的形式来表述。

Ø 美国育家布卢姆:“育目标应当描述在单元和学程完成之后,学生应能够做(或产生)什么,或者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2、有效行为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说明具体的行为。

(操作性动词,如“识记”、“说一说”、“写出”等。)

(2)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总之,我们在备课时要摆脱对参的过分依赖,潜心钻研材,用心分析学生,树立宏观关照,整体学的意识,才能避免学目标的琐碎、繁多,制定出明确、集中、适切的,真正行之有效的行为目标,避免学的随意性,使学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学行为。

五、各年级有效行为目标例举

一年级:《玩皮球》学目标(新材第一册第28课)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 识记 本课生字“玩、球、猴、拍”;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通过师板演引导学生 了解 汉字“玩”的笔顺。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2、朗读儿歌 能做到不添字,漏字;在朗读中 初步了解 儿歌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3、能模仿儿歌中的“我来拍拍皮球,(皮球怎么样)” 说 一句话。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4、能认识、读准 复韵母au、ou、iu及它们的四声,练习拼读 带有这几个韵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母的音节。

二年级:《兔和树的对话》(新材第三册第38课)

1、能在阅读中 识记 课文中的7个生字。重点读准 “素、产、减、仍”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的音,在师的指导下 掌握 “套”的笔顺。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在阅读中 体会 兔看见枫树、桦树、松树的树叶秋天不同的样子时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的心情,并在师的指导下 读出 这些句子的不同语气。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3、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 秋天枫树、桦树、松树树叶的变化,并大致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

了解 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能根据提示 连贯地 说一说。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

三年级:《旅行家树》学目标(新材第五册第18课)

1、能认识 本课的6个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 理解 “华丽、秀丽、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婀娜多姿、寸草不生、肃然起敬、肥沃、贫瘠”, 并积累 这些词语。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2、能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借助图片或板书, 运用 积累的课文中的词语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介绍 旅行家树的外形特点、生活环境。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3、能通过阅读 了解到 旅行家树树名的由来,并能感受到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

作者对旅行家树的敬佩之情。

(行为标准)

四年级:《观潮》学目标(新材第七册第27课)

1、通过品读课文第五节, 感受到 钱塘江大潮涌潮时的奇特景象,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能有感情地 朗读 第五节, 并尝试背诵。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

2、通过师范读,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并通过资料的补充,

(行为条件) (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

引导学生释疑。

(行为标准)

3、能运用各种方法 理解并积累 课后词语, 尝试运用 所积累的词语写句、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概括段意。

1、能独立 学会 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 理解

(行为条件)(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 并积累 这些词语。

(行为标准) (行为动词)(行为标准)

2、能有感情 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联系课文内容 理解

(行为标准)(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 了解感受

(行为标准)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 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标准)

点击查看更多小狗熊与蜜蜂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0264.html

热门阅读

  1. 受表彰代表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2. 2019年新年祝福语
  3. 范仲淹的名句有哪些
  4. 情感散文:当年小女生重病
  5. 国际商学院社会实践小组工作报告模板
  6. 勉励劳动对联
  7. 幼儿安全防范宣传标语
  8. 喜欢上了诗随笔
  9. 描写春雨蒙蒙的诗句
  10. 唯美的诗句网名
  11. 伤感想哭的句子
  12. 2018年新春祝福语短信大全
  13. 罗迪克的秘密美文
  14. 满江红遥望中原赏析
  15. 从猴子取食看人才与岗位美文
  16.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范文
  17. 最新《大雁归来》教学设计范文
  18. 渴望日出诗歌
  19. 关于回家的情感散文
  20. 小学除夕话题作文:快乐的除夕之夜
  21. 100条给闺蜜万圣节祝福语
  22. 关于一网打尽的成语故事
  23. 做讲法治守秩序的好市民的系列宣传活动总结
  24. 拜年五年级优秀作文
  25. 匆匆获奖教案
  26. 哪会有人喜欢孤独只是害怕失望罢了散文
  27. 有关弟子规的孝亲故事
  28.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美文摘抄
  29. 关于焦山导游词
  30. 单位辞职报告怎么写
  31. 2016父亲节贺卡祝福语感恩老爸
  32. 元旦节幽默搞笑的相声剧本《浑身上下皆成语》
  33. 体育部发言稿范文
  34. 工程项目咨询介绍服务协议书
  35. 201年五月五端午节经典祝福语
  36. 句子的表达方式
  37. 辛弃疾的水龙吟
  38. 趣味幽默广告词
  39. 祝福有情人的诗句
  40. 有关爱国的诗句或名言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1:50:06
本页面最近被 30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黑龙江,TA在页面停留了 10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