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一剪梅 主旨

发布时间: 2025-08-10 12:07:18

李清照 一剪梅 主旨

李清照的《一剪梅》抒写的是普通的秋日别情,是作者为怀念其夫赵明诚所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 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 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 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 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 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 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 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 “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 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 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 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 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 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 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 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 《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 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 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 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 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 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 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 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 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 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 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 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 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 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 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 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 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 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 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情 感。“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 《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 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 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 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郑孟彤)

【赏析二】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 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 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 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 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 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 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 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 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 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 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 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 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赏析三】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 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 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 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 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 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 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 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 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 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 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 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潜 少鸣)

拓展阅读

1、原文及翻译

【**--教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竹席,透出深深凉秋。轻轻**罗绸外裳,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种离别相思,牵动起两处闲愁。啊,无法排除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这首词创作时间,是个首先要辨明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词以送之。”有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选》)。有选本则认为,“就词内容考察,是写别后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情景(见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诗词选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唐宋词选注》)。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说为胜。首先,《琅嬛记》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

当然,更重要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内容、推断它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个分别时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情状。次句中“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眼前景、心中事。

2、思想内容

【**--教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种婉约之美,格调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下面是思想内容,请参考!

红藕香残玉簟秋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3。云中谁寄锦书来4?雁字回时5,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6,种相思,两处闲愁7。此情无计可消除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句注释

: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

兰舟:船的美称。《述异记》卷下谓:“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书信的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窦滔,可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共三百四十字。”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字形,因称“雁字”。相传雁能传书。

飘零:凋谢,凋零。

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无计:没有办法。

白话译文

已是秋天啦,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啦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亮的月光,已经洒满啦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啦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啦心头。

3、首词因为部剧火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千年前,写下这《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词时,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女,正是偷看心上人,却把青嗅的年纪,那时候的她,不仅对于自己未来的命运无所知,更不会想到,她的这首词在千百年后会因为部电视剧再次大火,的确,随着根据大ip改编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的这首词作为题曲备受人们喜爱,与此同时,该剧的剧情也广受热议。

与那些为了宅斗而宅斗,为了恋爱而恋爱的古装剧不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虽然也涉及宅斗——如盛家王大娘子与林小娘的激烈*,也提及恋爱——如小公爷花式追求女明兰引发全民心疼小公爷初恋失败等等,但这些都只是全剧的些切入点而已,这部剧真正想做到的,是以宦官人家盛家的家长里短,荣辱兴衰,以及盛家的庶女盛明兰从隐忍少女成长为侯门母的故事为线,让我们看到幅古代女子图鉴。

在剧里,盛家四位性情与命运各不相同的女子是那个时代无数女子的缩影。大姐盛华兰,端庄贤淑,作为嫡出女子嫁入侯门,虽然婆母偏心难缠,但好在夫妻同心,最后过上了古代标准贵妇的生活;四小姐盛墨兰,生母是盛老爷的妾室林噙霜,自幼多才多艺,只可惜心术不正,算计上侯门富家子弟嫁入豪门,婚后与丈夫的妾室们斗智斗勇,白白浪费了生,在小说的结局里,墨兰最后都是生女,结局并不太幸福;五小姐盛如兰,用女明兰的话来说——咱们这个院子里的人,人人都长了十八个水晶玲珑心,十九副曲折回肠,只有你,潇洒爽快,在那个时代,如兰虽然没有高嫁,但夫妻和美度过了辈子。至于女明兰,作为全剧活的最通透,又金句不断的盛家六小姐,自然是生幸福美满,但她的这份幸福却不是因为拿了玛丽苏剧本,而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和聪明,路和男披荆斩棘得到的。

在整部剧中,明兰的存在是最亮眼的,哪怕她不是女角,也会是全剧最特别的存在,作为个从小爹不疼只有娘爱,最后娘亲还被害死的女孩子,从活泼到内向, 她既隐忍又温柔的生活着,她懂得形势比人强,却又不昧的忍气吞声,她既楚自己的定位,却又不任人拿捏。

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身处在那个女子地位相对较高的年代,女子身上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忍和悲凉,以及每个人对于自己命运都有不样的选择,她们无法逃开“三从四德”的束缚,“婚姻”和“名节”是她们在世间的通行证,甚至是活着的资格,她们的命运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想象中的那样才子配佳人,好人生平安,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就如同写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样,生也曾历经风雨飘摇。

但,即使是这样的悲凉下,却也依然有种质朴的温暖,也会有人如明兰样在命运的打击下,承受着失去,隐忍,放弃的痛苦,但也从未失去善良,温暖和醒的态度,笔者想,这大概就是这部剧的良心之处了,不纠结于情爱,真正讲述了个古代女性坚强和成长的故事,让身处在今天的我们,也样能够引发共鸣,并且从中得到人生启示。

4、古诗词大全出名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词牌名:添字丑奴儿|朝代:宋朝|作者: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多丽·咏白菊

词牌名:多丽|朝代:宋朝|作者: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芬蕴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鹧鸪天·桂花

词牌名:鹧鸪天|朝代:宋朝|作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流。

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临江仙·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灯花弄。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5、千古才女的诗词愉悦

天上星河转, 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 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简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语出《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在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点击查看更多李清照 一剪梅 主旨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1266.html

热门阅读

  1. 她是个古老的传说励志文章
  2. 幼儿园报告册老师评语
  3. 努力才会成功的句子
  4. 参观王维舟纪念馆作文
  5. 王师范青州人原文及译文解析翻译
  6. 豪夫童话与安徒生童话故事
  7. 在开学典礼上的优秀演讲稿
  8. 母亲节古诗
  9. 2018公司春节祝福语
  10. 《将进酒》李白古诗
  11. 2016年冬至最新祝福语集锦
  12. 大学生军训生活感言参考范本
  13. 我学会了洗碗的200字作文
  14. 下雪的句子汇集
  15. 贴在窗玻璃上的蜗牛美文
  16. 优美英语句子段落
  17. 十周年结婚纪念日祝福语
  18. 卢沟桥的狮子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19. 出境旅游合同格式
  20. 国庆节黑板报资料示例
  21. 懂得放手的爱美文
  22. 美丑的经典寓言故事
  23.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的诗句鉴赏
  24. 三项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25. 跟女朋友调情的句子
  26. 物理教学工作反思范文
  27. 十年因为爱情纪实故事
  28. 流动文化服务的工作总结
  29. 二年级理发师教学设计范文
  30. 长征故事: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31. 非主流唯美励志句子
  32. 偶然遇见小学三年级作文
  33. 经典搞笑对联精选
  34. 杨万里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35. 毕业唯美的离别短句子
  36. 有关入新居贺词
  37. 《29分钱的捐款》读后感
  38. 物业股权的抵押合同模板
  39. 扫墓的四年级作文
  40. 超市里的风波的故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22:57:49
本页面最近被 78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2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