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9:21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 结合作者的遭遇,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所表达的复杂心情

3、 欣赏文中关于月夜美景的描写的意境和技巧

4、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乐观豁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学会坦然面对人生坎坷

5、 背诵全文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在于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 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

四、内容步骤

(一)引入课文

从苏轼的《浣溪沙》引入《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点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的诗文充满乐观积极的心态,《记承天寺夜游》亦是如此。

(二)介绍作者

学生凭记忆或查阅工具书完成课件上的填空题,从而了解作者。

(三)看动画片

点评片中朗诵,纠正动画片中错误的字音,补上读漏的字词。

(四)掌握词句

1、解释词语:

解衣 入户 欣然 起行 为乐

相与 中庭 空明 交横 闲人

念 与 者 遂 步 但 耳

2、翻译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注意划线的词语,下同)

念无与为乐者 (注意补上省略的词语)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意调整语序)

(五)内容理解

1、作者为什么来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并且沦为“闲人”?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的诗句,弹劾他诽谤朝政。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让他险些丧命。这就是『乌台诗案』。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 救,十二月他获释出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但不得『签书公事』,只能做个有职无权的闲官。(注:团练副使是地方军事长官,宋代专门用来闲置被贬的*)

2、苏轼为什么会无与为乐?

当时他十分孤独,因为他是被贬谪流放的*,自然少人来访,怕受他连累,况且他已经失势,自然没人巴结。

3、作者为什么找张怀民同游?张怀民为什么也没睡着?

张怀民,宋神宗元丰六年贬黄州做主簿,初时寓居承天寺,曾在住所旁筑亭,以纵揽江山美景,苏轼把它命名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名句。

他俩同病相怜,心有灵犀,一样抑郁难眠,所以苏轼特意去找他。(注:主簿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4、作者发出什么感慨?说自己跟张怀民都是少有的闲人 ,闲人指什么?这反映出他怎样复杂的心情?

闲人的含义:

(1)被贬官流放,有职无权,很清闲的*。

(2)有闲情逸趣的人。

复杂的心情:

(1)被贬的抑郁烦闷。

(2)无与为乐的独独。

(3)赋闲的自在悠闲。

(4)偕友同游的喜悦。

(5)欣赏夜景的快乐

总之,这时,他虽然郁闷悲愤, 却能坦然面对被贬赋闲的遭遇,乐于会友,乐于游玩,安于清闲,变得乐观豁达,淡泊功名。

1076年,苏轼被贬密州时,已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那时,他已经觉得做京官很危险,还不如做地方官,能远离高层的*迫害,安全。1082年又被贬黄州,他更会这样想。

《水调歌头》还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显然, 他已经能够坦然面对贬谪赋闲,变得十分豁达开朗了。

苏轼被贬八州,但仍很乐观。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六)语言欣赏

6、苏轼夜游时看到什么景色?

苏轼看到月下的庭院、竹柏的影子。

7、苏轼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夜景?为什么写得好?请欣赏一下。

苏轼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1)庭院如积水;(2)竹柏如藻荇。

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下庭院的空廓明亮、竹柏倒影的纵横交错,间接写出月色的皎洁。

(七)谈点感受

8、学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也遇到挫折,会怎么办?苏轼的做法给你什么启发?)

我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如果遭遇不幸,千万别灰心丧气,悲观绝望,要懂得往好处想,乐观豁达,坦然面对,可以跟朋友交往游玩,欣赏美景,寻找快乐,借以排解孤独,宣泄抑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抗挫折能力,才能从造成不幸中摆脱出来,

9、请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八)减字背诵(略)

(九)相关链接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拓展阅读

1、高一化必修三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微点阅读网为你整理的《高一化必修三》,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目标

1.使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生认识对比的习方法。

4.使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铁架

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

●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

生]有火情发生。

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

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

[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

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

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本节课我们就来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板书]一、过氧化钠

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

[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讲解]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碱naoh和o2,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生活动]

师板书]2na2o2+2h2o====4naoh+o2↑

[讲解]na2o2与co2反应时也生成了o2(支持了脱脂棉的燃烧),同时生成了na2co3。na2o2

既是氧化剂有时还原剂。

[板书]2na2o2+2co2====2na2co3+o2↑

[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逐渐加入na2o2粉末,振荡。

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讲解]上述实验说明了na2o2具有漂白性。实际应用中,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投影思考题]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

问:na2o2与盐酸反应产物呢?生完成

生活动]2na2o2+4hcl====4nacl+o2↑+2h2o

[过渡]同样是由钠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2o,却有着与na2o2不同的性质。

【篇二】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算。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算。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第五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算。

例3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2、历史人类的形成

知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方法:

1.在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提高生阅 读 、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习,使生科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习,使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习,让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

三、课堂环节

(一)导入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辟地和女娲造人 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 似的传说,如《*》里的“*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 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 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 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 氏族社会

生自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 粗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 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 ,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 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 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 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 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四、作业 指导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五、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的科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问题,使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 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 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四、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生阅读导言中的故事。问保守势力为什么要谩骂、攻击达尔文、赫胥黎?

因为后者的观点违背了他们一直信奉的* 造人说。

在漫长的古代,人们一直坚信人是由神创造的,让生例举东西方神创造人的传说。

亚当和夏娃的传说 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 达尔文、赫胥黎他们认为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古猿进化而来

: 1、 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2、古猿是今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森林古猿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

4、世界主要有哪三大人种?人种差异出现于何时?人种差异出现的原因?

5、最初的人类社会被称为什么社会?能说说我们现在处于什么社会?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哪些社会?

(三)讲解:第一阶段:“树猿” 时代:2000万年至500万年前, 化石产地:欧洲、亚洲、非洲 大小:体长约60厘米 体型像黑猩猩,它可以四足行走,也可以两足行走,爬树、吃果实

3、历史人类的形成

晚期智人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行血族群婚的血缘家庭逐渐转变为实行本血族内禁婚,必须和血族外的异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即本血族的兄弟姐妹不再互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个血族的男女通婚。这种实行族外群婚制的血族就逐渐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社会集团,即氏族。通俗地说,氏族就是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集团,它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

氏族社会的特点。与原始群,特别是与国家组织形式相比,氏族社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氏族社会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二,氏族是按同一祖先的亲属关系(即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社会集团,血缘是制约人类相互关系的最基本的纽带;第三,氏族是原始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由于女子和男子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济地位,因此在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不同时期,妇女和男子先后成为氏族社会的主体;第四,氏族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人们过着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氏族社会的作用。由猿到人的转变,不仅伴随着文化和艺术的产生,而且导致了氏族社会的形成。氏族社会作为人类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有其特定的作用:第一,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这就比血族群婚前进了一步。它有助于人类保持紧密和持久的结合,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第二,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助于人类之间的凝聚力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1)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概念。“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关于人类进化史,师应精心法,旨在调动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师要善于问置疑,引导生从科书和已掌握的知识中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和讨论,并与师的陈述和总结相结合。

①提问:《*》中说,*首先制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制造了女人夏娃,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由此引导生看书、议论,营造热烈、探究式的课堂气氛。

②在生的议论、纷争中,师可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或通过电脑多媒体手段将人类进化史进行直观、生动的描述,以配合生的讨论,让生明辨是非,从而最终得出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而集体生产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这一科结论。

③请一位生朗读[动脑筋]: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师以此要积极引导生从已掌握的人类进化知识中去尝试新情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试验。我们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在不断适应自然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习惯于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体现,当然在人类的进化火的使用确实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性的变化,但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3)关于人种的起源问题,师可结合近现代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的“种族优劣论”和所谓的“白种人是秀的种族”等相关言论,引导生积极探讨人种起源的原因,驳斥“种族优劣论”的邪说。考古发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大陆,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区域地理条件差别造成的巨大影响,人类经遗传而造成的肤色、毛发、鼻唇等也极不相同,终于形成黄、白、黑三大人种。但这是外貌特征的差异,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现代,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1)提问:“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引导生看书作答,使生对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有初步的了解,也为下面讨论“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做准备。

(2)讲述氏族社会的产生时,应积极引导生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即从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转变)角度去分析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通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对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育。

(3)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①阅读理解科书相关内容及材料;②在讨论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时,师可作适当的提示和引导,注重培养生的创新思维;③讨论上述问题时,要让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再选派代表进行概括和总结,努力突出生的主体作用。师在引导生讨论时,可提示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二是看问题要全面。

1、指导生阅读课本内容,会从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积极引导生开展课堂讨论,突出课堂师的主导性和生的主体性,培养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4、《夏多美》的优秀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生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字义,让生逐步独立识字。

4、欣赏夏的美景,让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5、开展合作习,培养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欣赏夏的美景,让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助认为乐的美好品质。

难点:开展合作习,培养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㈠、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们过的一首古诗《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美景。那盛夏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 ?

2、夏真美!夏晚也很美呢!(板书课题)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错误。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㈢、再读课文,识生字

1、出示全部生字(带拼音),生认读。

2、这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3、找出来以后读一读,再把带有生字的那句话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读的准确。

4、再次出示生字(不带拼音)。说说你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住的?

㈣、细读课文,读后感悟

1、夏,静悄悄的。忽然传来了呜呜的哭声,是怎么回事呀?请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读一读。

2、你们喜欢小蚂蚁吗?那你们来当小蚂蚁,老师来当睡莲,一起来读一读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又来找我们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二、读文感悟

1、师:夏,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它在睡莲的帮助下,爬上了睡莲的叶子。睡莲姑姑挽留它。(出示句子: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多美呀!)生齐读。

2、是呀,夏真是太美了!这么美的'夏,小蚂蚁住下来了吗?请同们快速阅读6---16自然段。

3、它要去哪儿?为什么?

4、谁想来读小蚂蚁的话?(生练读,指名读。) 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谁还想读?(全班齐读)

5、小蚂蚁回家了吗?哪些动物来帮它的忙了?再读8—12自然段。 6、他们说了些什么?大家练一练,喜欢谁就读谁的话。(生练读) 大家读的真好,能演一演吗?(四人分角色练习表演)

7、指名上台戴头饰表演。(两组竞赛,师生评议。) 还有这么多同想演,那我们一起来吧!想演蜻蜓的同站起来。想演睡莲的呢?萤火虫呢? 小结:大家表演的真棒,为自己鼓鼓掌。

8、小蚂蚁是怎么回家的呢?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13自然段,指名读。) 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呀!谁能读的更好? 真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好吗?生齐读。

9、现在出发了!(出示第14自然段,师引读。) (配乐,生齐读。)

三、读后扩展,积累词语

1、是呀,多美的夏呀!那夏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呢? 出示小黑板: 的小灯笼; 的假山; 的草坪; 指名说,齐读。

2、除了青青的假山,你还知道青青的什么? 出示小黑板:青青的 ;绿绿的 ;弯弯的 ; (生自由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蚂蚁又回到了家,蜻蜓和萤火虫也回家了,公园里又静悄悄的了。只有星星在高兴地眨着眼睛。看到这些情景,你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啊,夏多美啊!”

五、指导写字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好,字能写好吗?

2、出示生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结构、偏旁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3、生描红,临摹练习。

七、作业

除了蜻蜓和萤火虫,你知道还有谁能帮小蚂蚁回家呢?回家查找资料,活动课我们来交流。比比谁是小科家,知道的知识最丰富。

八、板书

15、夏多美睡莲 小蜻蜓 小萤火虫

(帮助)小蚂蚁

5、高一化碱金属

以下是微点阅读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化碱金属》的文章,供大家习参考!

第一节 钠
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钠的物理性质;理解和掌握钠的化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手实验,培养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习化的兴趣,培养生严谨求实的科态度;指导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生初步的研究化的一般方法;对生进行安全育和勤俭节约的育。
重点和难点:
钠的化性质。
方法:
边讲边实验。
实验准备:
1. 生分组(24组):*、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刀、滤纸(每组2张)、金属钠(大块)、酚酞试液、蒸馏水。
2. 师演示:水槽、小试管、镊子、小刀、滤纸、金属钠、火柴、硫酸、空塑料瓶、胶塞、大头针、酒精灯。
[引言] 请同门看课本上28页的章图,观察Li,Na,K,Rb,Cs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点?由此可以推测应具有怎样的化性质?
[讲述]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Li,Na,K,Rb,Cs和Fr的化性质相似,且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可溶于水的强碱,故称它们为碱金属元素。
[板书] 第二章 碱金属
[讲解] 碱金属的代表元素为Na元素,本节课习第一节 钠。
[板书] 第一节 钠
[投影] 本节课习目标 强调钠的化性质是本节课的习重点

理 解 应 用
物理性质 √
性质 √ √ √
存在和用途 √

[板书] 一、钠的性质
[讲述] 本节课我们准备运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钠的性质。
[阅读] 生阅读实验报告的内容。
[讲述] 实验操作要求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实验1、钠在空气中燃烧 2、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时注意:1、取用钠时,打开瓶塞闻一下瓶中液体的味道(是煤油)。思考钠为什么不暴露在空气中?
2、用镊子夹取钠,不能用手拿考虑为什么?
3、大块钠切割时你能获得什么现象和结论?(特别注意钠块断层的变化)在玻璃片上切割时镊子要夹紧,刀不要切手,余下的钠放回瓶中,切下的钠用滤纸吸干煤油。
4,实验中同们要团结,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全面观察,积极思考依据什么观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进行实验] 生实验时,师要巡回查看指导,实验完毕让生对实验报告整理。
[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依据什么现象,推出钠有什么性质;其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能些是化性质?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请其他生评价,补充,完善。
然后由师和一名生完成课本实验[实验2-4]
[投影]
1,物理性质:
(1)硬度小
(2)熔、沸点低,熔点97.81 ℃
沸点882.9℃
(3)密度小 0.97 g/cm3
(4)银白色光泽 (5),导电,导热
2,化性质:
(1).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2 2Na+O2点燃 Na2O2
(2).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生练习],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还原剂
[讲解] 从氧化还原角度看,在上述反应中,钠均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具有强还原性,也能和其它氧化剂,如氯气,硫反应。
3,与氯气,硫反应
[练习] 写出Na与CL2,S反应的化方程式:
[提问]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为何能保存在煤油中?
[生讨论回答]: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三,钠的存在和用途
[生阅读],指导生阅读课本,归纳出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投影]. 1.存在:化合态,如:NaCL,Na2SO4,Na2CO3等
2.用途: (1)过氧化钠
( 2).制K-Na合金,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的导热剂)
( 3).高压钠灯
(4).还原贵重金属

思考题:金属钠比铜活泼,能否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单质铜。
生推测得 1,能 2,不能
[演示] 请一名生操作: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让观察实验现象,推断产物并写出化方程式。
2Na+2H2O+CuSO4=Cu(OH)2 +Na2SO4+H2↑

[作业] 课本第31页 三,四,五。
高密一中 邹希贞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钠的化合物的主要用途
(2)、掌握钠的两种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之间的差异
(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钠的鉴别方法
2、 能力目标
(1)培养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完善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 德育目标
(1) 刺激生的求知欲望和习期望;培养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态度
(2) 通过我国化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工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对生进行爱国主义育。
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方法:引导探究法。
过程:
[引入] 展示盛在试剂瓶中Na2O和Na2O2样品,请生观察并思考:它们是金属钠与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化合生成的?写出化反应方程式,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的数目。请两位同板演。
4Na +O2=2Na2O 2Na +O2点燃Na2O2
[过渡] Na2O和Na2O2都是钠的含氧化合物这节我们习――――――
[板书] 第二节 钠的化合物
一、 钠的氧化物
[提问]:通过对钠的氧化物观察,你能认识钠的氧化物的哪些物理性质?请列表加以对比。
[投影]
式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追问] 对钠的氧化物物理性质,还能了解它们的溶解性,根据你了解的Na2O的性质, Na2O在水中仅使溶解过程吗?生思考并回答:Na2O在水中不是简单的溶解,而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让生写出化方程式。
[板书] Na2O +H2O=2NaOH
[过度] Na2O与水发生化反应,已经属于化性质。Na2O2是否能表现类似的性质?
[演示][实验2-5]把水注入盛有Na2O2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向试管中注入酚酞试剂。
[提问]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推出反应产物是什么?
[生问答] 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O2
无色溶液变为红色-有碱生成,推知为NaOH
. [板书] 2Na2O2+2H2O =4NaOH+O2
[讲解] Na2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和O2,请同们分析反应的化原理。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
[板书]

2Na2O2+2H2O =4NaOH+O2↑
[演示] 向品红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
[思考] 这说明Na2O2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
[讲解] 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可以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演示] 请一位同上讲台演示[实验2-6],以说明Na2O2与水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讲解] Na2O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板书] Na2O + CO2 = Na2CO3
[追问] Na2O2与CO2的反应情况是怎样的呢?
根据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特征及Na2O2与H2O反应的反应类型,讲解Na2O2与CO2的反应
Na2O和Na2O2性质对比

式 Na2O Na2O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状态 固态 固态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 Na2O2+2CO2=2 Na2CO3 + O2
用途 漂白剂供氧剂
[过渡] 钠的重要化合物还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板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物理性质
[展示] 请生观察试剂瓶中的无水碳酸钠,碳酸钠,十水碳酸钠晶体的颜色,状态。检验它们是否溶于水:取碳酸钠,碳酸氢钠各少量,分别装入试管中,加5-6毫升水,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 均溶于水。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板书]
二化性质
[演示] [实验2-7]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0.3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 气球均膨胀起来,盛NaHCO3的气球膨胀的快,体积大。
[说明]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Na2CO3与盐酸剧烈得多,并且生成气体多。
[练习]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方程式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请两个生板演。

生观察】表面皿中昨放置的结晶碳酸钠和试剂瓶里的结晶碳酸钠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现象?若加热十水碳酸钠,有什么现象?能写出化反应方程式吗?
【板书】3、受热分解
Na2CO3・10H2O====Na2CO3 + 10H2O
师引导】无水碳酸钠能继续分解吗?
【演示】[实验2-8] 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1/6,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观察现象,换上一支放入同样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Na2CO3受热没有变化;
NaHCO3受热时,试管口内壁有细小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2NaHCO3===Na2CO3 + CO2↑+ H2O
结论: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
可利用上述的反应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介绍生活常识】发酵粉;面碱、小苏打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用途。
引导生思考、讨论,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完成填写下表: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组成
(化式) 无水物 结晶水合物 NaHCO3
Na2CO3 Na2CO3・10H2O
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晶体颜色 无水物 结晶水合物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无色晶体
溶解性(水中) 大 较大
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2NaCl + CO2↑+ H2O NaHCO3 + HCl=NaCl + CO2↑+ H2O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2NaHCO3==== Na2CO3 + CO2↑+ H2O
[阅读]
通过我国化家侯德榜对世界制碱工业和我国化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励生为建好自己的祖国发愤读书。
【探索性研究】某未知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溶液中一定
⑴可能含CO32-离子;
⑵可能含HCO3-离子;
⑶同时含CO32- HCO3离子。
到底是哪种情况呢?请同们课后实验,到实验室通过实验证明。
【作业】三、四。
高密一中 邹希贞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第 一 课 时
目标:
1.知识目标:使生了解碱金属的性质、化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 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极其递变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生的自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生进行科态度和科方 法的育。
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科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性质。
方法:启发式法。
用品:
1. 生用品(两人一组):金属钾、滤纸、小刀、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火柴、镊子。
2. 师用品:除生实验用品外。
3. 还需要蒸馏水、酚酞溶液、锥型瓶、玻璃片、投影仪、投影片。
过程:
[提问] 碱金属元素包括哪几种元素?
[板书] 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
由于它们的氢氧化物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故有碱金属元素之称。
[引入] 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它们的结构特征和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由于钫是放射性元素,暂时不讨论。
[板书]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碱金属的性质。
(一)、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投影](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讨论] 分析表2-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可发现什么规律?(前后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板书] (生小结)
1.相同点: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
2.递变规律: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讲述]碱金属元素在原子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碱金属在性质上也存在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下面,我们先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同们先阅读材表2-1及其有关的内容,然后进行以下讨论。
[讨论]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相似性及递变规律?
[板书]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投影] (生小结)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1)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2)硬度小 (3)密度小
(4)熔点低 (5)导热导电
2.递变性:从锂到铯
(1)、密度呈增大趋势
(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讲述] 一般的说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单质的密度增大。但从Na到K出现了“反常”现象,根据密度公式,Na到K的相对原子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得知,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跟结构一样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及其递变性。那么在化性质上是不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呢?
[讨论] 根据碱金属的原子结构,推测碱金属的化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生小结] 碱金属元素的最外电子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可以推测它们都与钠相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以及水等*。但由于从锂到铯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所以它们在化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也存在着递变规律。
[板书](三)碱金属的化性质
1。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讲述]同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论证。
[生实验] 用镊子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 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哪些现象?比较与钠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差异?
生回答)钾熔化成小球,剧烈燃烧,钾比钠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提问]从上述现象比较钠与钾的失电子的能力和金属性。
生回答)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讲述]钾燃烧后生成的是比过氧化钾更复杂的氧化物,由于大纲和材不要求,我们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同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习。下面我们观察钾与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
[板书]2、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演示实验]材[实验2-10]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能够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生回答)钾块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动,发出嘶嘶声,溶液变红。
[提问]钾与钠分别与水反应何者更强烈?
生回答)钾更剧烈。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回答)钾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物中一种是氢气,另一种是氢氧化钾。
[课堂练习] 写出钾与水反应的化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生板书] 2K +2H2O === 2KOH + H2↑


[提问]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比较钾与钠的失电子能力和金属性强弱顺序。
生回答)钾比钠易失去电子,金属性更强。
[讨论]阅读材中碱金属反应的有关内容,结合上述两个实验,总结碱金属性质的有关的规律。
生小结):
[投影] 碱金属的化性质
相似性:1、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4Li +O2 ====2Li2O

2Na + S===Na2S
2、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3、均为强还原剂:M - e- ===M+
从锂到铯递变规律:
1、 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2、 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3、 金属性逐渐增强。
[叙述] 从上面的实验及大量事实证明,同们前面根据原子结构所作的推论是合理的,也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在习中要会这种方法。由于碱金属的化性质都非常活泼。因此,它们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碱金属的单质都由人工制得。实验室保存碱金属时,都要密封保存,以隔绝空气,如把K、Na保存在煤油中。Li因密度小于煤油,而应存放在石蜡中。
[投影] 巩固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锂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钾
(C) 从锂到铯其密度逐渐增大
(D) 从锂到铯其熔、沸点逐渐降低
2、 碱金属在与氧气、氯气以及水的反应中有什么共同点?
4、 碱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
碱金属(M):Li Na K Rb Cs

⑴原子半径

⑵失e-能力

⑷单质还原性

⑹M与H2O反应

⑺M与O2反应

⑻M+的氧化性

⑼熔点、沸点

⑽硬度

⑾密度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点击查看更多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2273.html

热门阅读

  1. 社区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2. 顿悟人生的句子
  3. 纺织厂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参考
  4. 赞美春天的古诗精选
  5. 嚼不烂的造诣杂文随笔
  6. 师范类的求职心得体会
  7.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8. 有关超市酒类购销合同
  9. 有关气质的名人名言精选
  10. 药水的造句
  11. 最新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12. 4月1日愚人节有趣的微信祝福语
  13. 苹果总裁乔布斯: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14. 我终于长大了三年级作文400字
  15. 201年早晨温馨祝福语精选
  16. 大朗镇中心小学导游词范文
  17. 勇敢的青蛙不渺小睡前故事
  18.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19. 小学三年级课文红番茄教学设计
  20. 当有一天我们发如雪诗歌
  21. 温柔的怜悯纪实故事
  22. 高校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成因探讨论文
  23. 快乐的春节小学作文
  24. 有所不欲是种幸福的美文摘抄
  25. 小年夜的祝福短信大全
  26. 长期代理的合同标准版
  27. 《木兰诗》对偶的句子
  28. 希望之灯优秀作文
  29. 苏州版《行道树》教学设计范文
  30. 老人生日祝福语分享
  31. 大学校园音乐剧剧本
  32. 父母看《开学第一课》有感优秀作文
  33. 与夏天有关的经典谚语
  34. 2019年商铺租赁合同样本
  35. 丫头如果有一天我爱上了别人感人故事
  36. 马的成语寓言故事50字
  37. 工商管理专业自我鉴定
  38. 消防安全疏散演习活动总结范文
  39. 长征故事:嘉陵江战役
  40. 李白 生平简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0 16:49:45
本页面最近被 39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四川,TA在页面停留了 139 分钟。
← 返回首页